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Ag)、前s2抗原(PreS2-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8例乙肝患者血清PreS1-Ag、PreS2-Ag和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4种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81%,59.27%,71.28%。在319例HBeAg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阳性分别为281、236、297例,阳性检出率为88.09%,73.98%,93.10%,与HBeAg阴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PreS1-Ag、PreS2-Ag、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前S1抗原、前S2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提示前S1抗原、前S2抗原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宁炎 《实用医技》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l、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DNA(HBV-DNA)与前S1抗原(PreS1)及e抗原(HBeAg)的关系,评价PreS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筛选179例实时荧光定量PCRHBV-DNA水平阳性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和HBeAg。结果:179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总阳性率为66.5%,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HBeAg的检出率大幅升高。PreS1总阳性率为83.8%,在三组不同的HBVDNA水平中,1组与2组、2组与3组间无差别(P〉0.05),仅1组与3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x^2=9.38,P〈0.05)。结论:PreS1与HBV-DNA密切相关,PreS1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进一步探明PreS1-Ag在乙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6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阳性率81.82%,HBV—DNA阳性率92.03%,代表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与HBeAg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模式②中PreS1-Ag阳性率48.482%,HBV—DNA阳性率39.92%,说明HBeAg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1556例PreS1-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82.51%(1284/1556),HBeAg阳性率54.18%(843/15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37.24,P〈0.01),说明PreS1-Ag与HBV—DNA符合率较HBeAg高,在判断乙肝复制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结论 PreS1-Ag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Dou YL  Han JH  Li YZ  DI Q  Ni A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84-198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 DNA,筛选出100例未经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筛选出40名健康人作为质控对照。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7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率25%;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阳性率为69%;乙肝前S2抗原(PreS2-Ag)阳性率为77%;(2)7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54例,PreS2-Ag阳性60例;25例抗-HBe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4例,PreS2-Ag阳性17例。PreS1-Ag、PreS2-Ag阳性率在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HBeAg阳性时,PreS1-Ag、PreS2-Ag均阴性的阴性率(8%)低于抗-HBe阳性时的阴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eS1-Ag与PreS2-Ag同为阳性、阴性的7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PreS2-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较高。PreS1-Ag、PreS2-Ag阳性率与HBeAg的阳性无明确相关。PreS1-Ag、PreS2-Ag阴性率与抗-HBe阳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BA法测定287份HBsAg阳性患者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观察HBeAg、HBV-DNA和Pre—S1Ag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re—S1Ag在HBeAg(+)组中的检出率87.63%,HBeAg(-)组中检出率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Ag(+)组HBV—DNA阳性率90.91%,Pre-s1Ag(-)组HBV—DNA阳性率4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eAg、HBV—DNA和Pre—S1Ag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re—S1Ag是HBV感染与复制的指标,对乙肝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宁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 (+)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l-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 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Ph S1-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0例HBsAg阳性乙肝患者的pre S1-Ag和HBeAg,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结果:Pre S1-Ag与HBV-DNA和HBeAg正相关(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尤其在HBV—DNA低于5×10^4copy/ml的低水平组中,Pre S1-Ag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P〈0.05)。结论:Pre S1-Ag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出HBV的传染性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HBV-DNA含量升高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其他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廖伟娇  陈涛  高俊  温丹萍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106-1107,111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DNA、HBV血清标志物(HBV-M)和ALT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0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升高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380例HBV-DNA含量升高乙肝患者中,PreS1的阳性率为84.6%,HBeAg阳性率为6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各种模式HBV血清标志物中,HBeAg阳性组PreS1阳性率和ALT异常升高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HBeAg和PreS1的阳性率也增加,HBV-DNA拷贝数为5×102~1×105范围时,PreS1的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P<0.005),当HBV-DNA拷贝数高于1×105时,HBeAg阳性率与PreS1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eAg两者阳性率与HBV-DNA含量密切关联,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的指标,同时也可用于指导临床由于病毒变异和其他原因造成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