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4 例肾移植术后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病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于术后1 ~2 个月2 例,2 ~3个月16 例,3 ~4 个月5 例,术后14 个月1 例。24 例中3 例无症状,21 例以巨细胞病毒肺炎形式发病。治愈16 例,死亡8例,病死率占33 .33 % ,比文献报道低。结论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病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种类有关,多以巨细胞病毒肺炎形式发病。治疗主张早期预防,适当调节免疫抑制剂,并配合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泓文  何文芳  苏泽轩  王平 《广东医学》2003,24(11):1224-1225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诊治水平及预防其发生。方法:分析1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及4例肾移植术前患过结核、术后采用异烟肼预防治疗的临床特点,对肾移植术后结核病诊断、治疗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进行探讨。结果: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2.8%及15.6%。结核病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辅助检查缺乏阳性结果;肝功能异常、CSA浓度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3.8%及69.2%。4例肾移植术前患过结核、术后采用异烟肼预防治疗,无结核复发。结论:诊断性治疗是提高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抗结核治疗应采用早期、长疗程、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前曾患过结核应采用异烟肼预防。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西南  吴培根 《铁道医学》1999,27(6):390-391
我探讨曳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4例肾移植术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患者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病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于术后1 ̄2个月2例,2 ̄3个月16例,3 ̄4个月5例,术后14个月1例。24例中3例无症状,21例以巨细胞病毒肺炎形式发病。治愈16例,死亡8例,病死率占33.33%,比文献报告低。结论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病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8例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现恶性肿瘤3例,发生率为1.89%,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3-7年,其中肝癌2例,结肠癌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应定期评估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早期发现肿瘤,并减少免疫抑制剂量用,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免疫抑制过度是器官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原因。30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31例发生带状癌疹,发病率为10.3%,发病时间以术后1~2年间最多见,多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应用、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防止合并细胞感染和对症处理等4个方面。认为阿昔洛韦抗病毒效果较好,而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则是治疗的关键。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钱立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房@徐正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房@眭元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脑血管意外的发病原因及治疗、预防方法。方法 :对 1 2例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 9例脑出血而血压增高的患者停用环孢素 A(Cs A)、硫唑嘌呤 (Azb)或骁悉 (MMF) +强的松(Pred) ,改用静脉点滴地塞米松 5~ 1 0 mg/d,待病情稳定后即改为常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 ,其余 3例症状比较轻的维持原治疗 (Cs A+Azb+Pred) ,1 2例患者均常规应用降血压、降颅压、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后 ,7例治愈 ,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5例死亡病人中 4例死于颅内高压 ,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 ,应从多方面着手 ,加强原发病的控制 ,注意免疫抑制剂的调节 ,合理应用止血、活血等药物。术前严格选择受者 ,切实做好组织配型 ,控制血压 ,充分透析 ,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于发热后1-2天入院,并给予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另外2例于入院前已发热10-15天,并已作常规抗炎治疗无效而入院,入院后迅速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应尽早诊断、尽早用药,以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调整免疫抑制剂,纠正低蛋白血症支持等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胸腺肽a1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46例分为两组,组Ⅰ单独使用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组Ⅱ联合应用胸腺肽a1和抗病毒药。结果46例患者总存活率56.52%(26/46),组Ⅱ存活率72.73%(16/22)明显高于组Ⅰ患者的41.67%(10/24)(P<0.05),两组各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胸腺肽a1联合抗病毒药可提高CMV肺炎的治愈率,是安全有效的抗CMV病毒肺炎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点。方法:分析50例54例次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资料。结果:提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细茵、巨细胞病毒、真菌、结核感染在肺部感染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44.44%、11.11%、5.56%,其中混合感染24.07%。治愈39例次。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以细菌、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混合感染常见,发病与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根据发病频度、发病时间、病原学及胸部X线检查可帮助病因诊断,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移植受者免疫功能被抑制,使得许多潜在的感染得以激活[1]。我国巨细胞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2],在健康人群常呈隐匿性感染,有临床表现者较少。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移植术后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尤其以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多见[3],而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较少见,也鲜有文献报道,现将本科室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因为急性排斥肝功能异常和牙龈增生而他克莫司(FK506)替换CsA的治疗效果。方法 肾移植术后21例患者,急性排斥3例,肝功能异常16例,牙龈增生2例。替换方法:停用CsA,同时应用FK506,其余免疫抑制剂不变。结果 应用FK506替换CsA后,3例急性排斥被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16例肝功能异常中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6例好转,只有1例无变化,2例牙龈增生均好转。有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糖尿病。结论 KF506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可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但是FK506可能导致部分出现继发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预后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综合治疗,并对影响预后诸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治疗和预后的各项暴露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例患者治愈32例,总治愈率71.1%,死亡13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总死亡率28.9%。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显著升高;感染持续时间和患者死亡率成正比;患者性别、服用免疫抑制剂种类和死亡率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治疗针对预后风险度高因素采取高效价药物“降阶梯治疗”;免疫抑制过度及时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加用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伐地那非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老年男性肾移植受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0岁及以上、肾移植术后1年及以上和血肌酐150 μmol?L-1的肾移植受者120例,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进行肾移植术后性功能状况评分,存在ED者给予伐地那非联合心理治疗6个月,重新采用IIEF来评估其有效性。监测患者血清肌酐值、肌酐清除率、肝功能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及普乐可复)浓度以评估伐地那非的安全性。结果:120例肾移植受者中78例存在ED。78例ED患者采用伐地那非联合心理治疗6个月后,IIEF评分由11.2±4.2升至23.3±4.6(P<0.05);肾功能、肝功能及免疫抑制剂浓度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伐地那非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老年男性肾移植术后ED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引起EB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肝移植受体术前常规检测EB病毒抗体IgG、IgM.术后早期常规检测EB病毒抗体变化.PCR定量测定EB病毒DNA.术后后期对怀疑感染者行上述检查。回顾性分析15例肝移植受体EB病毒抗体、EB病毒DNA检测在诊断EB病毒感染中作用.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15例肝移植受体,3倒术前EB病毒抗体阳性受体.2例分别手术后2月、6月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通过PCR检测EBVDNA阳性,经及时抗病毒治疗.未出现临床症。1例因肾移植术后4年并发肝癌接受肝移植的受体,术后6月出现低热、咽痛.对症治疗.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58%.PCREBVDNA检测阳性、抗体阳性,更昔洛韦治疗有效。结论:EB病毒感染可无症状.PCREBVDNA检测可作早期诊断,及时抗病毒治疗时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治疗情况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共49例CMV肺炎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9例中,35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4/49,27%),14例治疗无效死亡者中,13例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死于败血症.本组49例中,先后共有41例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或真菌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混合感染率为41/49,84%).[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较常见,死亡率高;合理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诱导治疗有助于减少CMV病的发生;CMV肺炎治疗过程中及时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MV肺炎治疗过程中还应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5例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肾肿瘤2例,肾盂、输尿管、膀胱多发肿瘤1例。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现存活4例,平均存活已24.5个月。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应采用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尸体肾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T细胞亚群、ICAM—1对急性排斥的监测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60~71岁尿毒症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进行各项指标监测。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为83.8%/75.7%;3年为78.6%/67.9%,5年为72.2%/55.6%。急性排斥发生率为24.3%。结论: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监测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提高高龄患者肾移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龄患者肾移植的治疗问题。对9例5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施行尸体肾移植。结果除1例后早期死于DIC和心衰外,其余8例随访0.5-6年,人/肾均存活。术前有效地处理原有疾病,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严密的术后护理和实验室监测是高龄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减少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及骁悉(MMF)或咪唑立宾用量,加大皮质醇用量,联合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综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中,8例治愈,2例好转,2例最后诊断肺结核给予抗痨治疗。结论恰当调整免疫抑制剂有利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控制,又能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