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近年来,我院收治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0例,采用静脉肌袢代瓣膜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5例患才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包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均随访4-14个月,术前临床症状缓争,疗效好,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治疗瓣膜轻,中度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疗铲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瓣膜外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Wang S  Li X  Wu Z  Huang X  Ye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38-40
目的研究和评价利用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26例患者(37条肢体)施以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08±100)岁。所有肢体均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其中7条肢体加施股浅静脉第二对瓣膜外修复成形术,6条肢体加施股总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结果811%(30/37)的患肢静脉性跛行、酸胀、疼痛等症状消失,189%(7/37)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7/9的肢体溃疡愈合。彩超复查除有4条肢体瓣膜功能不全Ⅰ~Ⅱ度外,其余肢体(892%)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深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40例患者(共45条下肢)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环缩材料选用7—0或6—0无损伤缝线。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全组病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复查88.6%(31/35)的患肢瓣膜无返流发生。结论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rimarydeepvalveincompetence ,PDVI)的概念由Kistner于 1968年提出 ,与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对应 ,同属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hronicvenousinsufficien cy ,CVI)的范围。两者均有下肢静脉高压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可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 ,是近代静脉病学中的重要发展之一。1 下肢静脉系统瓣膜解剖特征1.1 静脉瓣膜由两层内皮细胞折叠而成 ,内有弹力纤维 ,大多数为双叶瓣。虽然瓣膜形态、数量、分布的变异甚多 ,但有下述特征 :①外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静脉瓣膜、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选择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利用40 W手术电刀对迂曲扩张的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总结手术入路和手术体会。结果患者术后7 d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下肢曲张浅静脉消失,无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多普勒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现象,但有2例瓣膜修复处术后3年有轻度返流。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结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瓣膜修复加包窄术重建下肢深静脉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瓣膜修复加包窄术重建下肢深静脉功能曲明于永山冯跃姜田军近年来,有关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报道较多,但如何才能在更符合“生理状态”条件下进行有效治疗,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1995年~1996年,我们采用股浅静脉瓣膜修复同时加包窄术重建深静脉功能8...  相似文献   

9.
间接瓣膜成形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片一期股浅静脉间接瓣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例的临床效果。16例疗效显著,2例良好,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效。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并对手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股静脉形态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静脉病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中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有很高的比例[1~ 3 ] ,约 5 3 .0 2 %~ 69% ,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静脉瓣膜失去单向开放的基本功能 ,静脉扩张、高压 ,久之出现浅静脉曲张、肿胀、皮炎及皮肤营养障碍 ,甚至溃疡形成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因此 ,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试就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形态学研究近况综述如下。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Kist ner[4] 在 1980年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1997~2004年收治的78例(92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5例(76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8例(10条)术后症状减轻;3例(4条)术后无改善;2例(2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3.5%(86/9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2)。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诊治的临床研究(附55例报告)江苏省常州市红十字医院血管外科组(213003)潘跃东倪红飞徐毛乾俊下肢深静脉原发性瓣膜功能不全(DVI)是常见病,在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中占90%以上[1]。自1987年以来,我院共手术治...  相似文献   

13.
腘静脉肌袢代瓣膜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腘静脉肌袢代瓣膜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859例907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腘静脉肌袢代瓣膜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肢酸、困、肿胀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左右患肢足靴区色素沉着开始消退,2周左右即基本消失或明显变淡。足靴区溃疡在术后3周左右均基本痊愈。随访6—120个月。60个月以内的总有效率96.8%。60个月以上的总有效率为87.2%。结论 腘静脉肌袢代瓣膜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05例患施行自体阔筋膜袢成形术,所有肢体同时行浅静脉手术。95.2%(100/105)的患下肢酸胀、沉重、水肿、疼痛等症状消失,所有患浅静脉曲张消失。合并溃疡的15例中愈合11例。皮肤色素沉着的50例中肤色恢复正常43例。经彩超复查90.5%(95/105)的病人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正常,其余改善至Ⅰ—Ⅱ级。自体阔筋膜袢成形术能有效治疗下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3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我们收治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94例,102条下肢。根据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分别采用第1对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静脉外肌袢形成术与单纯曲张浅静脉分段结扎、剥脱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6.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条肢体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28条肢体术后患肢症状明显消失或改善,7例溃疡植皮后2周后创面愈合。9例术后3-6个月溃疡愈合,2条肢体溃疡1年后复发,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包窄材料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和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作用,探讨二者改善深静脉倒流的程度是否有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60例(70条肢体)住院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激光腔内闭合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两组患者术前均经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并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返流的改善无差异(P〉0.05)。股浅静脉和胭静脉的瓣膜功能通过手术均得到了改善(P〈0.05),但二者在改善的程度上没有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术式,并且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当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时早期手术可能延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经彩超证实的18例(18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结果均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下肢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色素沉着明显减退,酸胀感消失,无一例形成血栓,术后复查彩超,深静脉通畅,无反流或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150例(240条肢体)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80条患肢。A组行股浅静脉瓣膜外戴戒术,B组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术,C组行胭静脉半腱肌-股二头肌肌襻代瓣膜术,3组均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级与临床记分评价疗效。结果3组术后临床记分呈不同程度下降:A组中C2-C4者手术效果较好;B组中C2~C4者手术效果较好;C组中C2-C6者手术效果较好;A、B、C3组手术效果比较,对C2~C4者,3组无明显差异;对C5,者,B、C组无明显差异,但A组效果较差;对C6者,C组效果较好,但A、B组效果较差。结论原发性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应依据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合并溃疡形成,较难愈合且易复发。我院自1995年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小腿溃疡52例行溃疡创面局部处理加蝮蛇抗栓酶静滴,同时行股静脉带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