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转移是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肿瘤微环境形成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因素,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广泛使用,大量的临床实验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癌确实有效,与其他常用治疗方法的联合方案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医药提高肺癌患者免疫力,减少肺癌血管生成,调控肿瘤微环境,通过多靶点抑制肺癌细胞及转移,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对中医药调控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具有靶向作用的抗癌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扬  叶海勇  李慧琴  张婷 《新中医》2022,54(1):146-150
阴阳是中医的世界观,人体处于气所推动的阴阳动态平衡中。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由正气虚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并引发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聚集形成的疾病。肿瘤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是一个功能整体,两者相互作用决定肿瘤的进展和命运。针对肿瘤微环境开展治疗是抗癌的新策略,这与中医药平衡人体环境、调节阴阳、多系统多靶点治疗肿瘤的机制极为相似。中医药副作用小,作用范围广,治疗肿瘤效果佳。笔者从中医阴阳理论出发,从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信号通路、血管生长4个方面阐述中药调节微环境治疗肿瘤的作用和机制,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作为近年来重点关注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通过多路径、多层次和多靶位的作用机制,可改善脊髓组织的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修复。现综述了JAK/STAT信号通路、中医药与脊髓损伤相关性及基于中医药干预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总结了中医药改善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多因素、多靶点、多系统、多类别的优势,拓宽了脊髓损伤的治疗思维,为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理论及机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是防治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生抗肿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阐述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和通路,与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效应不谋而合,已广泛用于抗肿瘤中药研究;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网络药理学在防治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可由多胚层原始细胞分化而来,可自我更新、增殖并能分化为神经系统大部分类型细胞。近年来,中医药介入神经细胞研究作用于微环境和细胞本身,在多靶点、多环节产生效应,诱导神经细胞的生成及增殖分化。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诱导间质干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药和中医药治疗肿瘤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新途径。国内外研究表明,单独使用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放疗、化疗的毒性与不良反应。对近年来中药抗肿瘤的血管形成、多药耐药等多靶点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肿瘤研究重点多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重视肿瘤细胞与周围组织环境间的关系。现已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与其微环境密切相关。中医药具有整体调控以及多靶点的疗效特点,对于调控肿瘤内环境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其中扶正中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理尤其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扶正方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的研究,总结扶正方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药单体和复方制剂两方面对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并总结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行了很多,但其过程复杂,需要寻找更加特异的靶点,特异性地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随着对肿瘤乏氧微环境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理论的完善,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囊泡小体,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直径大小约为30~100 nm,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外泌体可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细胞间的物质转运、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肿瘤微环境调控、以及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等,在肿瘤病证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从外泌体的成分、功能,以及在肿瘤中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分别综述了外泌体在原发性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概况。通过综述发现,外泌体在肿瘤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前景广阔,而中医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多层次、多靶点效应,中医药是否能通过对外泌体的调节发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卫东  花宝金 《中医杂志》2011,52(22):1891-1894
肿瘤微环境是有别于人体正常内环境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低氧、低pH、间质高压、炎症、血管生成因子优势、免疫抑制等。这些特点都对肿瘤的增殖、侵袭、黏附、血管生成以及降低放疗、化疗敏感度,促使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整体、多靶点的疗效特点,对于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拟就目前临床常用的中医药抗肿瘤复发转移的治法与肿瘤微环境中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找到二者的关联性,为临床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近年来层出不穷,为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研究水平与进展,现就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主要从肿瘤微环境的概念、中医对肿瘤微环境的理解、以及中医治则治法这三方面阐述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的研究情况。研究表明,中医对肿瘤微环境调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打破了传统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这对今后中医治疗癌症的新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诊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是癌症的死亡率仍然是居高不下,目前学术界已意识到现有治疗思路的不足,逐渐将癌细胞"赶尽杀绝"的观念向与其"和平共处"转变,"带瘤生存"成为肿瘤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理念。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故调控肿瘤微环境,成为了肿瘤治疗的重要新策略。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对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特性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以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s为作用靶点亦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又由于MDSCs细胞亚群与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表型特征相似而主要可分为粒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G-MDSCs)和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两大亚型,但此2种亚型是如何区别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不同亚型的MDSCs的功能特征又有何不一样,他们又是如何通过不同途径来累积、分化以及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中医药素来擅长调控机体微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医复方及其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抑制MDSCs的募集、扩增及活化,为中医药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s提供科学依据,但其具体通过何种途径调控何种亚型的MDSCs,目前尚缺乏较深入的机制探究。以往的文献综述的研究重点在MDSCs整体层面,该文将立足于MDSCs的具体亚型,并力求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以便在肿瘤微环境中实现更精确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熙  张莹雯 《环球中医药》2022,15(2):357-362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细胞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干预的治疗是近年来肿瘤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医学独特的整体观念与肿瘤微环境的概念有着相通之处,中医药改善肿瘤微环境疗效确切,其理论基础及现代机制已有诸多探索研究.因此,笔者对近年来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认识及干预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  相似文献   

19.
肿瘤内部血管异常是造成肿瘤微环境异常的重要因素,而微环境不仅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复发密切相关,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乏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目标靶点的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药物不仅能拮抗肿瘤血管新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从而降低细胞间质压,改善肿瘤内部血供,提高放化疗的疗效。既往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证实,许多中药在与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增敏增效作用,同时近年研究亦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并降低血清VEGF浓度、抑制VEGF表达作用。因此,从促肿瘤血管正常化角度探讨中医药抗肿瘤机制对寻找中医疗法在综合治疗中时间的切入点,优化治疗方案,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倭艘桓鋈碌牧煊颉?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