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良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供体组(实验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供体组(对照组)15只.另取30只Spra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受体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受体15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 cm长缺损,用供体组的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神经分别与相应受体组进行移植物桥接.植入4周后,将移植段取出,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记数上述CD4^+、CD8^+淋巴细胞变化.结果 CD4^+、CD8^+淋巴细胞变化新鲜异体神经组明显多于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P<0.01).结论 经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制备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具有免疫原性低,作为同种神经移植物不会被排斥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一种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4只兔子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腓神经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面神经移植组,12只)。每只兔子右侧面神经下颊支被切断以造成面神经缺损1 cm的模型,同时两组兔子分别以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和自体面神经桥接修复。术后3个月行肌电图、电镜、图像分析仪以及靶肌肉运动终板染色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靶肌肉运动终板计数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电镜检查结果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上是自体神经的一种有效替代物。  相似文献   

3.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系(体)移植的免疫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系(体)移植的免疫学反应,研究化学萃取去细胞处理对同种异系(体)神经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在W istar大鼠的背部和腹部皮下植入取自SD大鼠的化学去细胞神经,对照组植入新鲜同种异系(体)神经。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内的抗体滴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时间点异系(体)神经及周围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2周、4周、8周、12周的大鼠血清均没有呈现阳性的抗体滴度。化学去细胞同种异系(体)神经移植组植入后2和4周时CD3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明显轻于未去除细胞的新鲜同种异系(体)神经移植组。8和12周时埋入的新鲜同种异系(体)神经已经被受体吸收,而去细胞同种异系(体)神经移植组的植入组织保持原形态,周围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化学萃取去细胞同种异系(体)神经的抗原性明显降低,植入体内后免疫排斥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观察免疫排斥过程中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移植组、B组)、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异体神经移植组(后行移植组、C组)。分别在移植术后第3d、第7d、第14d、第28d,用荧光标记CD4、CD8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和CD4/CD8比值。结果:与A组比较,第7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第14d,B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第28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供体特异性抗原可以有效地诱发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创面进行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自体微粒皮与异种皮(羊皮)混合移植中,TNF-α、CD+4、CD+8T细胞的排斥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体皮组及实验组异种皮(羊皮)组,每组各50只,分别于3、7、14、21、28 d处死每组大鼠,采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异种皮混和移植、观察移植皮肤外观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各时间点移植区组织TNF-α、CD+4、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异种皮(羊皮)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7 d、14 d异种皮排斥反应较明显,较异体皮组组织学中,炎症反应高。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CD+4、CD+8T细胞高于异体皮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微粒与异种皮的排斥反应均明显高于自体微粒与异体皮组,而在修复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英禹  王云杰  张瑞 《医学争鸣》2004,25(13):1198-1200
目的:对比体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于小鼠细胞和同种异体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方法:建立异种-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模型,进行分类细胞反应试验. 结果:人T淋巴细胞对于小鼠细胞的反应明显低于对于同种异体细胞的反应. 细胞分类研究显示:在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主要是CD4 T细胞通过间接途径受小鼠抗原刺激而增殖;在同种异体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主要是CD4 细胞通过直接途径受同种异体细胞抗原刺激而增殖. 在两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CD8 T细胞也增殖. 结论: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弱于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同种和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参与.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只存在间接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系或同种胸腺与异种胸腺混合移植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而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BALB/c裸小鼠的肾包膜下植入胸腺建立异种、同系与异种混合、同种与异种混合胸腺移植模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者裸小鼠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受者T细胞对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用ELISA法检测受体血清中抗DNA自身抗体。结果 胎胸腺移植4个月后,受者裸小鼠中CD3^+CD4^+T细胞重建良好;T细胞对ConA以及无关的SD鼠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强,而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的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受者对移植胸腺供体来源鼠皮肤移植物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发生排斥。异种胸腺移植组发生消耗性疾病死亡高,抗DN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混合胸腺移植组。结论 同系或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可诱导受者T细胞对供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植入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骨 ,观察移植免疫排斥中脾脏T细胞的总数与亚群的变化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方法 取 64只C5 7BL/6、1 6只BALB/C小鼠的双侧肱骨、股骨及胫骨 ,制成新鲜异体骨、冷冻干燥异体骨、冷冻干燥脱脂异体骨、脱脂脱钙异体骨四种同种异体骨 ,及新鲜自体骨 ;每只小鼠骨对等分为 2份 ,分别植入 1 60只BALB/C小鼠双侧股四头肌囊袋内。于术后 1、2、4、8周处死 ,提取脾脏T淋巴细胞。用FITC特异性荧光标记的CD3、CD4、CD8单克隆抗体作用后 ,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 ,得到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结果 接受C5 7BL/6同种异体骨移植后BALB/C小鼠T细胞总数及亚群于术后 1周、2周渐升高 ,4周开始下降 ,8周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新鲜异体骨移植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0 5 ) ,冷冻干燥异体骨、冷冻干燥脱脂异体骨、脱脂脱钙异体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结论 冷冻干燥异体骨、冷冻干燥脱脂异体骨、脱脂脱钙异体骨移植后的细胞免疫水平相似。创伤对脾脏T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法与免疫抑制剂法对同种异体鼠坐骨神经再生效果的比较。方法:实验分为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供体神经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组。于移植后3周各组分别进行电生理学、组织学、电镜、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及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查神经移植效果。结果:各组神经移植效果由优至差排序为: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供体神经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应用免疫抑制剂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结论:周围神经的细胞成分可被低温保存,移植后可存活并具有功能,冷冻法优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法。  相似文献   

10.
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不用免疫抑制的条件下,开展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1)在无菌条件及无刨伤原则下切取Wistar大鼠股动脉,-10℃~-20℃保存或真空包装常温保存,16kGy ^60Coγ射线照射。(2)分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和新鲜自体血管移植组进行血管移植。于移植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时间点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取材作组织学检测。结果:(1)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动脉无任何组织学结构改变,肉眼观察外形无明显变化。(2)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和新鲜自体血管移植组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0%(27/30)、30%(9/30)和93.3%(28/30)。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和新鲜自体血管移植组移植后2周移植血管内膜出现内皮细胞,移植后3个月移植血管内膜内皮细胞覆盖完整。新鲜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移植早期有淋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血管结构破坏出现,移植血管内膜未见内皮细胞覆盖。结论辐照同种异体血管完全符合理想的血管移植物所具备的条件;在不使用任何免疫抑制的条件下,应用辐照同种异体血管进行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SPF级BALB/cA-nu小鼠的主要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值和免疫细胞比例。方法选取5周龄和10周龄的BALB/cA-nu小鼠,测定主要脏器重量,并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选取6周龄的BALB/cAnu小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ALB/cA-nu小鼠的T细胞及其亚群(T细胞-CD3+、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9+或B220+)、NK细胞(NK1.1+)和粒细胞(CD11b+)。结果同周龄的BALB/cA-nu小鼠,雄鼠的体重、肝脏、双肾重量高于雌鼠(P0.05),同时雄鼠的血生理指标HGB、MCH、HCT也明显高于雌鼠(P0.05)。同性别的BALB/cA-nu小鼠,5周小鼠的肺脏、肝脏、双肾重量低于10周小鼠(P0.05),5周小鼠的血生化指标TP、GLOB、CHO、TBIL、UN也低于10周小鼠(P0.05)。BALB/cA-nu小鼠无T细胞(0.18±0.06)%、CD4+T细胞(0.26±0.08)%、CD8+T细胞(0.13±0.04)%,B细胞的CD19+B细胞的比例为(30.10±2.74)%、B220+B细胞的比例为(30.55±2.77)%,NK细胞比例为(1.35±0.29)%,粒细胞比例为(47.90±5.48)%。结论 BALB/cA-nu小鼠表现为明显的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周龄和性别因素对其脏器重量、血生理生化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BALB/c小鼠品系的生理生化指标与国外生产的相同品系一致。  相似文献   

12.
潘富文  吴林清 《海南医学》2014,(22):3283-3286
目的观察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购买雄性Wistar大鼠60只,先取15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将制备好的神经支架剪取长度约为1 cm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根据实验要求,将余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均15只。实验组(A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局部注射VEGF组;对照组Ⅰ(B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喂养1个月,并每日观察大鼠步态、患足溃疡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取移植段坐骨神经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神经S-100及轴突数量,髓鞘、神经纤维数等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三组大鼠的足部溃疡、步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实验组恢复率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A组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25.34±5.67),B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62.32±3.71),C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32.55±7.48),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对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I、L-10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黄芪组。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小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IL-10及血清中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黄芪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BALF中IFN-γI、L-10、血清中IL-10含量及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黄芪组的上述改变较哮喘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可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及增加IL-10含量减轻哮喘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良去细胞异体神经的制备方法,研制出一种理想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用Sondell法(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和改良法[Triton X-200,sulfobetaine-10(SB-10),sulfobetaine-16(SB-16)]两种方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用HE染色、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进行组织学评价. 然后将制备的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坐骨神经指数、神经电生理、运动终板染色等方面评价神经移植后的再生效果. 结果: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细胞及髓鞘去除彻底、结构保存完好;移植后神经再生良好,优于Sondell法制备的神经,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再生效果. 结论:综合运用萃取剂Triton X-200,SB-10和SB-16的改良化学萃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物可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5.
黄芪在同种移植排斥中对CD4+ CD25+ T细胞及Foxp3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黄芪(AST)在同种移植排斥中对CD4+CD25+T细胞动态变化及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AST组: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AST+脾细胞(SP)组:术前输注供体鼠脾细胞,术后给予黄芪注射液,CsA+SP组:术前输注供体鼠脾细胞,术后给予环孢素A(CsA)。术后逐日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及小鼠一般状况;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CD4+CD25+T细胞动态变化;RT PCR检测Foxp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T组、AST+SP组、CsA+SP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移植后14?d,CD4+CD25+T细胞数量及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黄芪体内用药可延长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上调CD4+CD25+T细胞及Foxp3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的亚低温对雄性BALB/C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亚低温组(M);亚低温组用戊巴比妥钠(100 mg/kg)腹腔注射诱导雄性BALB/C小鼠体温下降至28℃~30℃,维持4 h后自然复温,动物亚低温干预后2 h、24 h和72 h测定其肛温并取血测定血凝、电解质和血液细胞学指标;对照组给予等容体积的生理盐水,保持常温。结果本方法诱导的亚低温对雄性BALB/C小鼠体温和血凝三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和N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WBC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白细胞分类比值发生变化,RBC、HGB、MCH、MCHC一过性降低(P﹤0.01或P﹤0.05)。结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亚低温可对雄性BALB/C小鼠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3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我院臂丛神经损伤缺损的患者23例。共应用32根异体神经,长度为2-9(4.9±2.2)cm。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及肌电图、超声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94(71.82±18.50)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6%。按移植神经数目统计,优良率为68.6%。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及神经移行处损伤修复效果差。疗效优组8例中移植长度3-7(4.6±1.64)cm,良组8例中移植长度5-9(6.67±1.61)cm,差组6例移植长度2-8(4.5±2.7)cm,三组移植神经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伤18例中13例恢复优良,锐性伤5例中3例恢复优良。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及异体神经移植长度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苏木水提物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中对CD4+ CD25+ T细胞及IL-10、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C57BL/6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苏木组、苏木加半量环孢素A(CsA)组、CsA组。术前3 d给药,术后逐日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3 d、7 d时检测脾组织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变化及血清中IL-10、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苏木组、苏木加半量CsA组、CsA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移植后3 d、7 d时,CD4+ CD25+ T细胞数量增加(P〈0.01),IL-10、TGF-β1水平在移植后7 d时均不同程度上调(P〈0.05)。结论苏木水提物可延长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上调CD4+ CD25+ T细胞及IL-10、TGF-β1的水平,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