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格塑造有其特殊性和特别要求,构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形成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的工作格局,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咨询指导、危机干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是可行的、必要的,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做法有:一、利用范文,擦亮心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二、利用写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三、利用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健康的人格经过捶打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115名专科汉语言新生进行测评。结果: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且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结论: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塑造其良好人格,培养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悦纳自我水平,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的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然而由于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规范,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该文探讨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许金凤 《科技资讯》2010,(19):210-211
目的:探讨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279名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强迫、焦虑和偏执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16PF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结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不容乐观,高校应实行经济补助、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6.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人除了意识自我这个主人格之外,还有不同的次级人格与主人格并存着,它们各自有一定的自主性。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对心灵发展的定义是,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个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合的人。人生命的前半段,主要是形成人格和发展自我的阶段:在生命的后半段,主要的任务是自性化。而自性化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实现其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此我们应积极构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人手,研究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智能、完善的人格、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李艳 《科技信息》2012,(32):I0020-I0020,I0023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思潮。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树立新型心理健康教育师生观、以第二课堂形式采取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共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的人格问题和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加强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贫困生的成长成才,也是适应教育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本文从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人格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通过加强经济资助、营造校园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对贫困生进行疏枝拓展训练等措施,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