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武汉市地热资源赋存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建立地热资源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地热地质条件、资源量、勘查成本3个因子,将每个因子细分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热勘探风险进行评价,以期达到降低风险、提高地热资源勘探成功率的目的。结果表明西部盆山结合带、襄(樊)—广(济)断裂带近源—混合型、南部凹陷带三个单元地热勘探风险较小,建议作为未来武汉市地热重点研究区。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邳州市铁富地区为研究区,系统收集前人区域地质、钻探、物探的成果资料,在系统总结本地区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区地热成矿条件,结合周边地热勘查开发成功案例,对研究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与风险预判,提出规避风险措施,为地方政府科学部署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东莞市为例,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的方法,对东莞市隐伏型地热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其采样区为东莞市及周边地区,主要为河源深断裂带和紫金—博罗大断裂带两侧;通过采样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分析及比对,东莞市周边分布的热泉具有区别于境内常温地下水的显著的水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热构造条件推断,东莞市发育中低温对流型带状隐伏地热热储。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隐伏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探索,可以为同类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热水资源具有洗浴、医疗、烘干、采暖、发电、养殖、温室等多种用途,就目前而言,我国地热水资源的勘查评价程度总体偏低,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全面的、系统的地热水勘查及评价工作,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要求。在收集了娄山关区域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研究了区内地热水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说明了桐梓复背斜是区内主要的聚热构造、活动断裂带是控制地热水分布和赋存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该区地热水的成矿作用,得出了娄山关地区具备地热水勘查的条件,为后期区域内地热水勘查及相关地质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州东南部潘塘盆地为徐州复背斜上的一个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岩断陷槽地,位于徐州市老城区东南侧,现为徐州新城区所在地,1995年起经论证认为地热地质条件良好,2004年施工了两口深井,一口是有水不热,一口是有热无水,至今尚无成功的地热开发井。通过区内地热地质条件及以往地热勘查地震、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以往的两口地热勘查井未施工在有利的目标井位,现在另圈定了两片地热成井靶区,以期为推进徐州地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南迳地热区位于赣南地区,区域上处于南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东段边缘与武夷山新华夏系隆起带西缘交接复合影响部位,地属雩山隆起带,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通过开展地热水资源可行性勘查工作,在该区发现了优质的地热水资源。阐述了南迳地热区的地热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热水流场特征,分析了区内地热水资源的形成机理,总结了地热异常标志、地热水赋存规律与找矿方向。分析结果对于在赣南地区进一步寻找良好的地热水资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荆门市十里牌地热田位于荆门市中心城区,是沿南漳—荆门断裂带赋存的一个水热形式的掩埋型地热田.从区域和工作区两个层面阐述该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开展其成因分析,并提出荆门断裂南段十里牌—团林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武汉城市圈地热资源,系统总结区内已有的地热勘查资料,并对武汉城市圈地热地质背景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在分析该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热源、热储、盖层、通道等方面对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居里面的分布与地表的地热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区内热源主要为地壳岩石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襄广断裂以北为岩浆岩、变质岩构造裂隙带状热储,襄广断裂以南主要为岩溶热储。其中,咸宁、天门及潜江北部、汉川地区深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具备形成大型岩溶热储的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区内各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方向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矿业》2004,13(8):64-64
近日,“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热泉型金矿找矿靶区研究”项目通过了验收。该项目由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局地热地质大队承担,成都理工大学协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主持。项目选择西藏噶尔—仲巴一线,开展了雅江缝合带西藏段金矿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马攸木金矿矿床地质研究。首次应用了热泉理论,认定该矿区属热泉型成因类型,提出了新的观点;确定了综合找矿模型和找矿标志;优选了研究区域内的找矿靶区17个,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靶区验证已…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刘丽丛 《中州煤炭》2021,(6):126-132
内蒙古西部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由于工区内未开展过系统性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缺少地热钻孔地质资料积累,为查明工区地层结构、断裂特征、热储类型及埋藏条件,为地热井部署提供依据,研究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热条件等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内蒙西部某地的地热资源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可行性勘查,基本查明了工区地层结构、埋深及厚度、导热通道断裂构造的产状、空间展布、热储层埋深等,根据圈定的地热异常远景区,建议部署2处地热勘探井有利位置。通过在工区内首次开展系统性的地热资源勘查,勘查成果为地热资源钻井的井位、设计井深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查明其形成机理对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永汉地热田为例,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热钻探、测温、综合研究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地热田热异常空间分布、热储特征、地温场特征,分析了地热田的成因,为此类地热田的研究提供参考。永汉地热田分2个勘查区,均为灰岩热储,异常形态均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热源主要来自于沟通深部热源断裂带的热对流,北东向断裂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连通性较好的断裂破碎带和裂隙溶洞发育带是地热流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2.
崔占锋  张晗  白晨  万光南  卢玮 《钻探工程》2024,51(2):140-145
以河南省济源市盘古寺—五龙口断裂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五龙口镇一带地热资源特征研究,并对产业化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地热受盘古寺断裂带和五龙口断裂带控制,地热流体在研究区北部山区的盘古寺断裂带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热类型为对流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类型为带状裂隙热储,主要利用的热储层有:第四系松散岩类热储层、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层、太古界片麻岩热储层。可用于地热清洁供暖、康养、温泉度假、温室大棚和矿泉水生产等产业。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地质测绘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调查方法,调查乌兰哈达地区地热地质条件,推断深部地层结构、热储构造及断裂位置,结合地热钻孔验证,总结地热资源勘查方法在乌兰哈达地区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充分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做好勘查开发规划、加强地热地质勘查、提高地热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监督管理和促进矿业权市场建设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克服单一物探方法解释的局限性,此次地热资源勘查过程中采用了重力测量、广域电磁测深、大地电磁测深与地震测量4种物探方法,以便提高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解释精度,进而达到解释成果的准确性。根据重力测量、广域电磁测深反演、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和地震反演处理结果,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地层发育状况以及断裂结构特征和热储层埋藏条件、分布特征等。通过对多种物探方法的联合综合地质解译,获得勘查区断裂、地层的热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为圈定地热富水有利区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地热钻探工程实践认为:在传统地热系统“热、通、储、盖”理论指导下,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地热资源靶区和井位选址,存在着钻井风险大、勘查成果远不及预期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地热勘查深度的增加,其问题愈发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和地球气体相关文献,结合地热钻探工程实践,阐明了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高温高压气体,地热、油气及煤系气等能源资源的形成与地球气体的运移密切相关,地热资源的形成主要是深部气体起到携带和驱动(介质和动力)作用,并在一定地质环境和空间富集。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水热型地热资源成藏模式,有对流型、传导型和对流-传导复合型3种。并提出在传统地热系统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地热理论创新、建立地球气体动力学学科,使地热系统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从而为地热资源的持续稳定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北部王五-文教深大断裂带西南侧加来勘查区位于洛基-南丰-仁兴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勘查区内矿产资源丰富,西部为洛基-南丰金、锡、铌、钽矿鼓励勘查区,南侧为南报-仁兴金、银矿鼓励勘查区。本文结合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地球化学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及岩浆岩的含矿性,提出勘查区铷矿成矿(矿化)规律特征的四点认识,为该区域铷矿的下一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广东鹤山云乡地热勘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探测深部断裂构造破碎带发育情况,预测地热成井有利部位,为下一步钻探工作提供有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罗园勘查区为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区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特征、勘查方法及勘查模式,强调了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区勘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勘查技术的选择、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开采地质条件的获取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罗园勘查区复杂地质条件区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即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加强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和开采地质条件的勘查和研究,采用普钻与定向钻相结合的钻探技术,辅助其他多种勘查手段的勘查模式,实现煤炭勘查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及附近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董地背斜具有良好的储热蓄水性能,地热流体资源主要赋存于第一储集单元热储含水层中,且区内东西向发育的董地断层及其次级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并伴随上扬趋势,在上扬过程中与浅层的断层带及裂隙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状破碎带,构成了该区地下流体资源运移与储存的有利通道和赋存空间,地热流体资源形成及赋存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区内在断裂和褶皱构造复合区域,是地热流体富集的最佳部位,具有循环径流深、水温较高、流量丰富的特点;对后期区内地热资源继续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