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各种型号病理穿刺针及切割针对3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灶直径1.5-10cm大小,平均3.5cm。穿刺成功35例,活检阳性率100%,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1例,术后经抗炎及止血处理,气胸很快吸收。咯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对胸部占位性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胸部小病灶穿刺活检技术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胸部小病灶(<3 cm)在CT引导下采用自动切割式活检针穿刺活检。结果50例胸部肿块穿刺活检病灶取材成功100%。胸部肿块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96%(48/50),对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7.5%(39/40),良性病变为90%(9/10)。并发气胸2例,少量出血1例。结论 C 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胸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CT引导下胸部小病灶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各种型号病理穿刺针及切割针对3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病灶直径1.5cm~10cm大小,平均3.5cm。穿刺成功35例,活检阳性率100%,并发症有气胸3例,咯血1例,术后经抗炎及止血处理,气胸很快吸收,咯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对胸部占位性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Chiba穿刺针在CT引导下对52例胸部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果:52例均穿刺成功,出现气胸5例,局部出血和咯血2例,胸部并发症发生率13.5%,诊断准确率88.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较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既有创作小,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本文收集2003年-2005年46例经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防范并发症的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防范并发症的心得进行讨论。结果:36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30/36(83%)。3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但操作医生熟练的技术方法非常重要,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胸部病变穿刺,其中肺部68例,纵隔5例,胸膜3例。结果 76例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6.1%(73/76),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7.9%(47/48),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2.3%(26/28)。并发气胸24例(31.6%)。结论 ①CT透视技术集合了X线透视和常规CT两者的优点;②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很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穿刺活检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有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的胸部病变CT穿刺活检223例,其中125例133次活检为传统CT导引下活检,其余98例105次CT穿刺活检应用激光导引装置。结果:223例胸部病变中212例有临床诊断结果,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2.1%(174/212),对恶性病变的敏感率86.2%(131/152),特异性100%、对良性病变明确诊断率为71.7%(43/60)。并发症包括13.0%(31/238)发生气胸,1.3%(3/238)需要放胸腔引流管,5.0%(1/238)发生肺实质少量出血,0.8%(2/238)出现少量咳血。激光导引下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8.4%(84/95),明显高于传统CT导引下活检76.9%(90/117)的诊断正确率,两者在气胸发生率、每次活检平均胸膜穿刺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激光导引装置在胸部CT穿刺活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小病灶和中心性病变。与传统CT导引下活检相比激光导引下CT活检可提高诊断证确率、缩短活检时间。  相似文献   

9.
邵发林  胥美娟   《放射学实践》2013,(11):1175-117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肺内病变需活检的11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同轴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116例患者均成功获取病理标本,穿刺成功率100%,病变阳性率94.8%,并发症6例(5.2%),经对症处理后2~7天后患者身体逐渐恢复。结论:改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器材简单易得,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病理改变的病例出现相似的影像学表现,这是临床诊断工作的难题之一,而单纯以任何一种检查手段来作为疾病的确切诊断,都难免有其局限性。而CT引导活检,它所能取得的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无疑给临床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我们自2003年以来,在螺旋CT导引下对胸部占位40例进行了穿刺活检,活检准确率达9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CT引导下穿刺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穿刺病理结果,其中22例有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穿刺成功32例(84.2%),失败2例(5.3%),取出病理组织少4例(10.5%)。16例穿刺成功并进行手术者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完全相符。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准确、安全,在诊断骨肿瘤及瘤样病变中应用价值较大;正确选择靶点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多点穿刺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病变,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病例362例,将2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362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均获成功,并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其中285例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77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8.7%(285/3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64例病人,男38例,女26例,均采用18G抽吸针(Cook),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结果:除3例穿刺失败外,61例均穿刺成功,有4例并发少量气胸。穿刺成功率为95%,穿刺阳性诊断率为88%,并发症发生率为6%。结论: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安全、准确、易行,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T/CT引导下进行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在PET/CT融合引导下行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术的43例患者,根据手术切除病理和长期随访结果,研究PET/CT引导下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43例患者经过肺穿刺活检术后均得以病理确诊,穿刺靶病灶准确率100%。43例患者中,肺腺癌19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9例,良性病变3例。PET/CT引导肺多发肿瘤穿刺活检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5%,诊断准确率为97.7%。肺穿刺术后3例出现中少量气胸,2例肺部少量胸腔积血症状,2例出现少量咳血症状,1例出现术后轻度感染性发热。 结论:PET/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精准的确诊肺多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对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降低假阴性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肺部肿块穿刺活检为胸部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Haage等开展肺穿刺活检以来,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获取病理诊断资料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周围型肺部病灶、胸膜、胸壁病变,被公认为胸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治疗依据,我科自2003年11月至今,在螺旋CT引导下,共进行肺部肿块穿刺3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前纵隔病变的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非经胸骨的活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经胸骨的前纵隔病灶切割针穿刺的方法、技术、临床价值及其并发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1年间共对39例前纵隔病变行CT引导下的非经胸骨的经皮穿刺。所用穿刺针为16、18、19和20G自动芯状活检枪。所有病例同时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并发症。结果:35例得到病理诊断。包括淋巴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腺癌2例,鳞癌2例,低分化癌1例),恶性肿瘤(未能分型)5例,胸腺瘤4例,腺癌、鳞癌、胸内甲状腺、结核、结节病各2例,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瘤、小圆细胞瘤、Castleman‘s病、纵隔血肿各1例。失败4例,原因为切割组织太少(2例),肿瘤液化坏死(1例)和抽吸物为血液(1例)。随后确诊为淋巴瘤3例,另1例颈部活检为转移性低分化癌,系假阴性。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3例,纵隔血肿2例,纵隔气肿2例。准确率为89.7%(35/39),假阴性率为10.3%(4/39),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7/39)。结论:CT引导下非经胸骨的经皮前纵隔穿刺适用于前纵隔各个部位的病灶,是一种较经胸骨活检更简便和安全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就不同因素对CT引导下经肺活检出现气胸与肺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133例病人接受了CT引导下肺内1个病灶的活检,2例病人活检2次。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包括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穿刺针通过胸膜的次数、病变边缘、肺内活检径路长度与穿刺时间。活检针采用18G(gauge)切割针(Trucut,Somatex,Tehow,Germany)。135例活检中23例发生气胸(17%),其中3例需要胸部置管治疗(占全部病人的2%)。病变位于肺实质内时气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变位于胸膜或胸壁(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彩色超声(彩超)与CT经皮穿刺在超声可视性胸部病变定性诊断中的病灶刺中率、病理诊断阳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影像学资料提示超声可视性胸部病变患者112例,病变与皮肤之间无骨骼及肺气遮挡,其中经超声引导下穿刺52例(超声组),经CT引导下穿刺60例(CT组),比较两组的病灶刺中率、病理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刺中率100% (52/52),高于CT组91.7% (55/60),超声组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6.2% (50/52),高于CT组80.0% (48/60),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3.8%(2/52),低于CT组18.3%(11/60).结论 对于超声可视性胸部病变,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较CT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空洞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肺空洞病变的可行性、操作技巧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肺空洞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取出组织经涂片和固定后,分别送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其阳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2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标本多少不一。组织学诊断鳞癌12例,腺癌6例,慢性炎症5例,结核3例,2例不能做出准确诊断,诊断阳性率为92.9%;细胞学17例查到癌细胞,其中16例与组织学诊断一致,1例为组织学不能做出诊断者,其余11例未查到癌细胞。2例出现气胸(7.14%),4例出现咳血(14.3%),均为痰中带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空洞病变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透视引导下的纵隔小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纵隔小病灶穿刺活检技术及诊断价值。方法42例纵隔小病灶(小于3cm)在CT引导下采用自动切割式活检针穿刺活检。结果42例纵隔肿块穿刺活检病灶取材成功率97.65(41/42)。纵隔肿块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92.3%(39/42),对于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6.3%(26/ 27),良性病变为86.7%(13/15)。并发气胸2例(4.8%),纵隔少量出血1例(2.3%)。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纵隔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CT引导下纵隔小病灶穿刺活检对纵隔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