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宽恕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Mullet宽恕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4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56.1%的大学生宽恕得分高于平均宽恕指数(195.24±35.978);大学生宽恕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源地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宽恕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目前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宽恕;大学生宽恕与焦虑存在着相关关系,宽恕越高的大学生,其焦虑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校园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校园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和SCL-90症状量表对4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校园人际气氛、班级同学关系、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很显著.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班级同学关系和谐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症状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校园人际氛围和谐对抑郁、偏执症状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山东省某医学院肢体残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方法:选取41名在校的肢体残疾大学生,应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评调查。结果:残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3年级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明显好于1年级、2年级学生(P=0.011);相比普通大学生,残疾大学生在交谈困扰因子方面差异显著(P=0.018)。结论:残疾大学生因其身体缺陷,存在一定的人际困扰。及早预防与干预,对于维护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人际困扰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其相关性。方法:护理系本科一、二年级《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评得分≥9分225人,同时完成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结果:不同年级在人际关系、实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理想亲密度、适应性及不满意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人际关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际关系与交往焦虑、社交回避、社交苦恼、社交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人际关系与理想适应性呈负相关关系(P0.01);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均低于常模(P0.01);理想亲密度、理想适应性及亲密度不满意度(理想亲密度与实际亲密度的差值)、适应性不满意度(理想适应与实际适应的差值)均高于常模(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人际困扰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较低,男生较女生人际困扰严重,人际困扰愈严重其家庭理想适应性愈低,因此对人际困扰者开展家庭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女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特点,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09名女医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5.45%,其中有13.4%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或重度的人际困扰,4个维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交际、交谈、异性交往和待人接物;城乡女医学生在交谈、异性交往和人际总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人际关系障碍与自尊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 女医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上检出率较高,交际问题是女医生学最大的困扰;城乡差异及主体自尊水平皆会影响到女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性。方法:方便选取1 1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总分≥15分(人际交往存在较严重困扰者)6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较严重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萨提亚模式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IAS、SADS、SCL-90测定,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萨提亚模式能帮助大学生挖掘自我内在资源,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与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通过网络对729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得分比男大学生低(P<0.001);农村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比城市大学生高(P<0.05),人际关系困扰比城市大学生严重(P<0.001);被调查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P<0.001);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身体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产生的第一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445(P<0.001),典型变量主要反映了相貌特征与待人接物困扰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生源地、相貌特征、运动特征、性特征都是人际关系困扰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 此次调查中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困扰,应重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状况对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方法 使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于2018年4—10月对12847名医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25.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分维护、父亲温暖关心了解、母亲温暖关心了解、母亲过分干预过分维护、母亲拒绝或否认以及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家庭功能状况与大学生人际困扰相关。结论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比例较高,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有可能减少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叶艳晖  彭淑娜  薛妙莹 《重庆医学》2015,(23):3239-3241
目的:探讨感戴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以期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提供积极正面的能量。方法采用感戴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广东省5所高校共5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6.4%。(2)感戴存在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P <0.05),大一、大二、大四男生及大三女生感戴水平显著高于大三男生(P <0.01);男大学生在与人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 <0.01);大三学生交际交友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P <0.05)。(3)大学生感戴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4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1),不同感戴水平的被试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感戴对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各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 <0.01)。结论大学生感戴与其人际关系困扰关系密切,感戴能有效地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音乐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自尊与人际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聊城大学的150名音乐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但人际关系不存在显著差异;自尊与人际关系困扰以及不同维度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