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 Euqeniacaryophyllata Thunb.干燥花蕾 ,具有温中降逆 ,补肾助阳等功能。丁香主要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等地进口 ,因药源较为短缺 ,时有以肉桂子伪充或用母丁香代之。肉桂子与丁香科属来源不同 ,功能各异 ;母丁香温中散寒 ,与丁香药效有异 ,故三者不宜混用。有关它们的性状及显微鉴别已有报道[1] ,本文就其理化鉴别作进一步探讨。1 仪器、试剂及样品UV- 2 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试剂 硅胶 G薄层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样品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 Euqeniacaryophyllata T…  相似文献   

2.
公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干燥花蕾。公丁香药材质量有“入水即沉为佳之说。文献还有“入水则萼管垂直下沉,如无花附着,则花萼全部下沉,“品质佳良的丁香,置水中即下沉,或纵直浮立。如横浮于水而者,则品质较逊,或保存陈久者等记载。文献还记载,公丁香含油最为14一21%。为研究公丁香药材的质量,笔者对公丁香的不同样品进行了入水观察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公丁香与桂丁香同属温性中药,但公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桂丁香温中散寒。二者功效不同,外形近似,易混淆,现将鉴别要点简述如下。公丁香:又名丁香、雄丁香等。为桃金娘科常缘乔木丁香树(Eugenia caryophyllata  相似文献   

4.
琪顺赫巨拉—8为散剂,由寒水石、土木香、人工牛黄、栀子等8味蒙药材组成。具有清血之功效,用于血热头痛、口渴目赤、中暑等症。见于该药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没有控制内在质量的指标,本文采用显微特征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对该药中的几位主药进行了定性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供试样品:由内蒙古蒙药制药厂提供;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1 显微特征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栓化细胞较多,充满紫红色色素物,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部分呈连珠状(紫草),棒状结晶长5~125um(寒水石)。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丁香茄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00 nm,进样量10μL,分析丁香茄子的HPLC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显示丁香茄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可满足指纹图谱分析的需要;指纹图谱中呈现14个共有峰,10批广西地区的丁香茄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在0.70以上,表明广西不同产地丁香茄子的质量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丁香茄子分成三类,显示产地和采集时间与药材的质量相关。结论:建立的丁香茄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快速、简便,能够全面反映丁香茄子的生物碱化学成分信息,可用于丁香茄子的质量评价;玉林和桂林采集的丁香茄子质量较佳,可以作为丁香茄子来源产地。  相似文献   

6.
正丁香以花蕾和果实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医林纂要》载丁香:"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主治胃寒呕逆、吐泻、反胃、脘腹及下腹部冷痛之要药。冬日气候寒冷,阴盛阳衰,是进补的最佳季节。冬季喝汤不仅利于消化吸收,更能养生健身。故若在汤中加入少许丁香,则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效。若偏于胃寒者,可与党参、生姜、柿蒂、枸杞同煲。但是,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热  相似文献   

7.
丁香 ( F 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番樱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又称公丁香。味辛 ,性温、归脾、胃、肺、肾经 ,系常用温里药。具有温中降逆 ,补肾助阳的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呃逆吐泻 ,心腹冷痛 ,肾虚阳痿。丁香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现介绍如下。1 呃逆“丁香莫与郁金见”是中药“十九畏”中提出的。有报道以丁香、郁金配伍为主治疗呃逆病 3 2例 ,均获显效。丁香 ,辛温 ,温中散寒 ,善于降逆 ,为治逆要药。郁金 ,辛苦寒 ,行气解郁 ,活血散瘀 ,有“血中之气药”之称。呃逆久病不愈 ,多从瘀血考虑 ,…  相似文献   

8.
微量升华法鉴别中药材是依据中药材中有些成分,当受热时能由固态直接气化挥逸出来,遇冷后凝固而析出的特殊现象进行鉴别。常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药材粉末置一金属片上(与载玻片大小相同),粉末外加铜制或其它材料制的空心圈,圈上加一载玻片,在底部加热,发现有物质凝集在上面的载玻片上,停止加热,将载有升华物的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的形状、颜色,在升华物上滴加适当的试剂后,观察其反应变化  相似文献   

9.
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用自制的丁香漱口液防治口腔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于后,以供同志们参考.配方与用法1、配方:丁香、厚朴各二份、薄荷一份.2、制法:将以上药物,采用蒸馏法,馏取挥发油,密封贮存,以备使用;或每次  相似文献   

10.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的历史,是药食同源植物,其药理活性丰富,在食品、药品、香精香料等行业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是中医、蒙医常用的药材。目前已有丁香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的报道,但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较少。该文拟对丁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丁香在中医、蒙医本草中的记载情况;结合计算机软件整理丁香在传统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以及药对配伍;并从丁香的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蒙医学对丁香的使用情况,为后续对丁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量升华法鉴别中药材翁雪萍广东省惠州市药品检验所516001中药中常含有能升华的成分,将药材粉末进行微量升华,收集升华物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晶的形状、色泽,亦可在升华物上滴加适当试剂后,观察其反应或新形成的结晶状态。利用这一物理常象,对药材真伪鉴别具有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梳理丁香的本草源流,为丁香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本草典籍、文献及现代本草学专著,对丁香的名称、形态、产地及采收季节、药用部位与功效以及在蒙族医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证。结果 明确丁香的中药基原以及在蒙族医药中的应用。结论 古籍中的丁香在形态、产地、采收季节以及功效等方面上与现代专著中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基本一致,推测古今药用丁香为同一种。且丁香在蒙族医药中应用广泛,为蒙族医药中常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植物药。  相似文献   

13.
丁香     
了香体柔弱,乱结较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唐.杜甫市花丁香花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即有记载,称之为"丁子香"。丁香入药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称之为"鸡舌香"。据近代考古学家报道,汉代马王堆中发现的未腐烂的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丁香是以丁香树的花蕾入药,因为它的形状像"丁"字,而且又有浓郁的香味,故称"丁子香",简称"丁香"。又因为花蕾干燥后酷似鸡  相似文献   

14.
滇丁香     
别名:野丁香。基原:木科落叶灌木植物花叶丁香Syringa persica L.的花蕾。生长环境:海拔800~3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溪边林中或灌丛中。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辛苦涩、温。功效: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主治:胃寒逆、呕吐、胃粘膜充血、胃寒胀痛、纳呆食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血浆中丁香苦苷的含量,对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丁香苦苷单体和丁香苦苷PEG-PLGA纳米粒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方法: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40g/L)给予丁香苦苷和丁香苦苷PEG-PLGA-NPs后,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所得数据用3p97软件分析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浓度在0.01~100.3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250X+16364,提取回收率在85%以上、RSD低于5%。药动学参数表明丁香苦苷单体与丁香苦苷PEG-PLGA-NPs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丁香苦苷PEG-PLGA溶液的T1/2α和T1/2β是丁香苦苷溶液的1.58倍和11.46倍,AUC是丁香苦苷溶液的2.40倍,血浆清除率约为其0.42倍。结论:本实验研究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丁香苦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勒图一宝日-6等不同剂型的15种蒙成药中丁香的鉴别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丁香进行鉴别。结果:找到一种比较简单的供试液的制备方法和薄层色谱条件。结论:该法同样适用于啊嘎日-35等大复方散、丸剂,而且斑点清晰,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丁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丁香在海南岛的引种情况及其栽培技术,指出丁香在海南岛的万宁、陵水、保亭、崖县、屯昌、琼中等县的比较静风、高温、高湿地区栽培,有可能形成生产基地提供商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红霉素静滴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红霉素加维生素B6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丁香开胃贴贴脐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35.7%和15.0%,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47.5%。结论: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红霉素静滴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丁香罗勒油透皮凝胶,观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为辅料,制备丁香罗勒油透皮剂。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鼠背皮肤为屏障进行经皮渗透实验,气相色谱法检测丁香罗勒油(以丁香酚为指标)的经皮渗透量。结果 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两种高分子骨架材料在凝胶基质中的浓度对丁香罗勒油透皮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以25%含量(聚乙烯醇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总量)为最佳。结论 丁香罗勒油透皮凝胶可用作为丁香罗勒油的良好载体有望极大地提高其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以丁香命名的几种中草药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米杰山东中医学院(250014)滕佳琳关键词公丁香,母丁香,白丁香,苦丁香,紫丁香,丁香蓼,中草药研究以丁香命名的中草药,除众皆熟知的传统药公丁香外,尚有数种。现将诸丁香大概述于下,以兹临证区别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