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健康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和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CD44v6的检测在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浸润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与老年人胃癌血行转移的关系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6例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4变异体 (CD44v5、CD44v6)表达水平 ,与健康老年人及非老年胃癌患者进行对照 ,并在应用化疗后观察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老年胃癌组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1 6 73± 7 45、1 1 62± 5 1 2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老年胃癌组肿瘤≥ 5cm、肿瘤浸润深度≥深肌层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 <5cm、肿瘤浸润深度 <深肌层及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 (P<0 0 1 ,P <0 0 5 ,P <0 0 1 )。老年胃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黏附分子具有介导老年人胃癌细胞血行转移的作用 ,化疗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 ,具有抗黏附和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7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CD44v6为阴性,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CD44v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进展期胃癌,表达率达到顶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12%,33%,43%;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4%和73%.各级异型增生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82%vs56%,P<0.05),肠型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78%vs56%,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在CD44v6基因表达上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胃肠病学》2001,6(2):87-89
目的探讨血清CD44、CD54含量变化与胃癌诊断及浸润、转移、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26例胃癌、10例胃溃疡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D44、CD54含量,其中10例胃癌患者在术后1个月复查CD44、CD54。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CD44、CD54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胃溃疡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血清CD44、CD54含量在直径>5cm、侵及浆膜、伴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及Ⅲ、Ⅳ期肿瘤明显高于直径≤5cm、未侵及浆膜、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及I、Ⅱ期肿瘤(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10例复查胃癌患者中,8例术后血清CD44、CD54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无明显下降,1例反而上升,这2例均与胃癌转移有关。结论血清CD44、CD54含量测定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术后复发,是一项评价疗效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清涛  赵文慧  牛冰 《山东医药》2011,51(30):75-76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CD44v6和VEGF。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与血行转移的关系及化疗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9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4变异体 (CD44v5、CD44v6)表达水平 ,与健康老年人及非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对照 ,并在应用化疗后观察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老年大肠癌组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1 0 71± 5 44、1 4 62± 6 34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与非老年大肠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老年大肠癌患者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老年大肠癌组肿瘤≥ 5cm、肿瘤浸润深度≥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肿瘤 <5cm、肿瘤浸润深度 <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 (P <0 0 1、P <0 0 5、P <0 0 1 )。老年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4v5、CD44v6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 )。结论 黏附分子具有介导老年人大肠癌细胞血行转移的作用 ,化疗可降低老年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的表达水平 ,具有抗黏附和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转录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观测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CSA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组织中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 mRNA和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40/65)和58.5%(38/65),其表达均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CD44v6表达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成员之一,可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其多种拼接变异体与肿瘤转移、复发有明显关系[2]。研究表明,CD44拼接变异体(CD44splice variants,CD44v)的表达,特别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复发关系密切[3]。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44v6表达在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 一、实验材料 1.人胃癌标本取自1999年1月至199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癌患者,共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0~79岁,<60岁15例,平均年龄49.9岁,≥60岁21例,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①手术切除胃癌标本80例,有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20例,正常对照胃标本10例.10%中性Formalin固定,石蜡包理,常规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病理学诊断,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提出的分型法分型.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切片厚4μm,高温修复抗原,用鼠抗人CD44v6单克隆抗体(MAB-0038),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irmmunostain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kit)(迈新公司提供)处理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③免疫组化结果判定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着色棕黄至棕褐色,反应强度分为弱阳性、阳性、强阳性.结果CD44v6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膜上,呈棕黄色至棕褐色,正常粘膜不表达,间质不着色.20例无淋巴结转移标本中10例阴性(50.0%),8例弱阳性(40.0%),2例阳性(10.0%);6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9例阴性(15.0%),51例阳性(85.0%),其中8例弱阳性(13.3%),10例阳性(16.7%),强阳性33例(55.0%).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的表达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CD44v6基因变异体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CD44v6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间和肿瘤不同浸润深度间的表达与否,表达强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黏附分子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有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P均〈0.05);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1、0.421,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MP-9、CD44v6、VEGF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三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D44,CD54含量变化与胃癌诊断及浸润,转移,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26例胃癌,10例胃溃疡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D44,CD54含量,其中10例胃癌患者在术后1个月复查CD44,CD54。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CD44。CD54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胃溃疡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含量组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血清CD44,CD54含量在直径>5cm,侵及浆膜,伴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及Ⅲ,Ⅳ期肿瘤明显高于直径小于等于5cm,未侵及浆,我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及I,II期肿瘤(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10例复查胃癌患者中,8例术后血清CD44,CD54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无明显下降,1例反而上升,这2例均与胃癌转移有关,结论:血清CD44,CD54含量测定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术后复发,是一项评价疗效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4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COX-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并与28份健康胃黏膜组织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60/104)、59.6%(62/104)和63.5%(66/104),正常胃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三者表达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OX-2表达与CD44v6和MMP-9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COX-2、CD44v6和MMP-9的过表达可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COX-2、CD44v6和MMP-9联合检测可用于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魏民 《山东医药》2010,50(18):64-65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CD44V6、E-cadherin,以单克隆抗体细胞角蛋白(AE1/AE3)作为标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79%、55.05%,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100%,两者相比,P均〈0.05;CD44V6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E-cadherin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2,P〈0.01)。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08例,淋巴结微转移64例。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73,P〈0.05),而与淋巴结微转移呈负相关(r=-0.329,P〈0.05)。E-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6、-0.407,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增高,二者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SP90α、CD44v6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为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 3例进展期胃癌及其5 6例淋巴结转移癌中HSP90α、CD44v6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HSP90α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51/93)、66.07%(37/56).HSP90α在胃癌中表达分别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D44v6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47/93)、73.21%(41/56),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中HSP90α、CD44v6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SP90α、CD44v6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为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93例进展期胃癌及其56例淋巴结转移癌中HSP90α、CD44v6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HSP90α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 (51/93)、66.07%(37/56).HSP90α在胃癌中表达分别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 CD44v6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 (47/93)、73.21%(41/56),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中HSP90α、CD44v6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癌中CD44的表达 ,旨在探讨CD4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D44S及CD44变异体V6在 5 4例胃良性病变 (BGD)及 6 3例胃癌 (GC)中的表达 ,并比较了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淋巴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CD44S在浅表性胃炎 (CSG)、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6 5 %、5 7 1%、5 2 4%。CD44V6在CSG中无表达 ,在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为 :19 1%和5 3 7%。在有淋巴转移组CD44V6表达率 6 8 6 %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3 5 7%。在肠型胃癌中 ,CD44V6表达率 73 7% ,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 2 4%。CD44S阳性表达与有否淋巴转移及组织分型无关。结论 CD44S、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表达 ,CD44V6表达率与胃癌淋巴转移及组织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44v6及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判断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63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28例正常胃组织进行VEGF、CD44v6及p27蛋白检测,并研究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高者,p27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VEGF、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胃癌中VEGF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614 P0.05);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r=0.614 P0.05);p27的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0.745 P0.05)。结论 VEGF、CD44v6及p27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预示这三种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显著关系,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中CD15s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 X(CD15s)抗原和CD4 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 ,对早期胃癌 17例、中期胃癌 2 1例和晚期胃癌5 7例组织进行CD15s抗原和CD4 4v6蛋白检测 ,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指标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在胃癌中 ,CD15s和CD4 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3%和 82 .1%。且晚期胃癌明显高于早、中期胃癌 (P <0 .0 5 )。CD15s和CD4 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 ,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CD15s和CD4 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CD15s和CD4 4v6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Surviv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胃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Survivin和CD44v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中Survivin及CD44v6的总表达率分别为 58 6% (58 /99)和 35 4% (35 /99)。Survivin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 (P<0 05 ),与胃癌的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P<0 001)、浸润深度 (P<0 05 )及淋巴结转移 (P<0 001 )密切相关。Sur viv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 065,P>0 05)。Survivin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相关,而CD44v6表达阳性组 5年生存率(16 13% )显著低于CD44v6表达阴性组 5年生存率(60 67% ) (P<0 001 )。结论 Survivin和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过量表达。Survivin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而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以提示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Cox-2、P16及CD44 v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乃富  薛凤霞 《山东医药》2010,50(20):97-98
目的探讨Cox-2、P16及CD44 v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5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及36例癌旁组织中Cox-2、P16及CD44 v6蛋白表达。结果Cox-2与CD44 v6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P16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蛋白表达与癌旁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及CD44 v6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与CD44 v6蛋白表达正相关,Cox-2及CD44 v6与P16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及CD44 v6高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浸润、转移,且二者有正协同作用。P16在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