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28年Melkersson首先报道了1例反复面瘫、双唇肿胀及皱襞舌患者,并诊断为神经血管性水肿.1931年Rosenthal又报道了数例相同患者。至1949年才由Liischer命名为美—罗氏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c简称为M.R.S).由于该综合征比较少见,国外报道不多,且较局限于欧洲,国内报道更少、而且不典型者易被误诊.特此报道2例.  相似文献   

2.
Melkerson—Rosenthal综合征为一种少见病,今报道1例。病人有牲性皮损及病理改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Melkerson—Rosenthal综合征特征为肉芽肿性唇炎、面神经麻痹和阴囊舌,故又称巨唇一面瘫—阴囊舌综合症。本病不一定三种症状都出现,不少患者仅有其中两种症状。我科于1984年初发现两例患者除有巨唇、面瘫、阴囊舌外,还并发脂溢性皮炎。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Melkersson在1928年、Rosenthal在1930年描述了复发性面部麻痹或不完全麻痹,唇部软而非凹陷性水肿,阴囊舌的三联症。故称迈—罗氏综合征(Melkersson Rosenthal Syndrome)。我科于1981年11月17日在门诊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郑××,女性,17岁,学生。主诉。在半年前突然右颊部及上唇偏右侧肿胀,无痒痛感。病者半年前,开始上唇肿胀,2个月前,发展右颊部及颧部亦肿胀,自发生后,未再消退,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用“抗炎”治疗及短期内服用强的松,无明  相似文献   

5.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又称复发性唇面肿胀面瘫综合征或梅(麦)罗综合征,是病因复杂的神经、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唇面水肿、周围性面瘫、皱襞舌为特征。在国内只有个别报道,临床上经常被误诊,本文拟复习文献并结合笔者临床所见就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又称唇舌水肿面瘫综合征、肉芽肿性唇炎等。其原因不明,常具有家族性。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也可能与神经营养、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该病由瑞士医生 Melk-ersson(1931)首次报告,德国医生 Rosenthal(1931)后来指出本病具有遗传性,故称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梅-罗综合  相似文献   

7.
梅-罗综合征 (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 , MRS) 是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纹舌三联征,因最早由瑞士Melkersson ( 1928 ) 和德国 Rosenthal ( 1931 ) 报告而于 1949 年命名为MRS.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因子Ⅺ缺乏症,又称Rosenthal综合征.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出血,如皮下瘀斑、鼻衄或月经过多.通常可在外科手术、拔牙、外伤之后才有轻度或重度出血,而自发性出血很少见,因而罕见关节积血或肌肉出血.  相似文献   

9.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elkersson RosenthalSyn drome,MRS)又称复发性唇面肿胀面瘫综合征或麦(梅)罗综合征,1928年Melkersson首先注意到面神经的间歇性麻痹与唇部水肿的发生,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征提出。1930年Rosenthal进一步描述了该综合征并注意到舌的皱襞,1949年EnchLuscher将该综合征命名为MRS,早期诊断困难,易被误诊。我院12a来共诊治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在6岁~40岁之间,平均年龄21.5岁。三主症同时出现1例。面、口唇水肿5例;面瘫4例,3例出现在面、口唇水肿之后,1例居先,…  相似文献   

10.
<正> 预激综合征于1930年由Wolff—Parkinsos—While三人首先报道,故称吾—巴—怀综合征,简称W—P—W综合征。后来发现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房室旁路传导,一部分心肌预先激动所致,而改名为预激综合征。现将我院1976年4月~198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的60例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韦格纳氏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又称肉芽肿—动脉炎—肾小球肾炎综合征;过敏性反应性肉芽肿病综合征;Kinger氏综合征或动脉炎—肺—肾病变综合征。好发于20~50岁。本病国内似不多见,以早期侵犯上呼吸道。是以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全身播散性血管炎和灶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 劳—莫—比氏(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是一种以视力减退、性机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典型病例一般认为具有五大  相似文献   

13.
颜面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不仅见于面部,也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若同时侵犯脑、脑膜、眼和皮肤,出现癫痫状惊厥与青光眼者,为典型Sturge-Weber氏综合征。又名眼—神经—皮肤血管瘤病;脑膜—皮肤—血管瘤综合征;血管—脑—三叉神  相似文献   

14.
<正> 椎一基底动脉循环不全症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出现了许多诊断名称,诸如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交感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颈—椎动脉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猝倒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循环障碍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0 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 ,A组 74例 (尿γ—GT >6 0U·L-1) ,B组 35例 (尿γ—GT <6 0U·L-1)。采用相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 3mo评价两组疗效 ,并对尿γ—GT与疗效的关系做关联性检验。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P <0 .0 1) ,尿γ—GT是否升高 (>6 0U·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尿γ—GT可作为一项预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临床指标 ,高尿γ—GT者疗效好 ,反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β_2—微球蛋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意义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3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孕周28~40周,年龄22~30岁;对照组为4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处理方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正常孕妇血清和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β_2—微球蛋白水平。同时测血尿素氮(BUN)以对照,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测定结果 3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4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值分别为4.98±1.50mg/L和2.57±1.43mg/L(p<0.01,t检验)。29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23例正常孕妇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为1.03±0.91mg/L和0.55±0.40mg/L(P<0.05)。3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及25例正常孕妇,血尿素氮(BUN)测定值分别为6.16±4.17mmol/L和6.173±3.84mmol/L(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及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是监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受损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Budd—Chiari综合征,别名有:Rokitansky综合征;Chiari综合征;中文名有: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epatic Vein obstruction syndrome);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肝静脉返流障碍综合征;柏一查二氏综合征;布一加氏综合征。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静脉曲张:由于肝静脉以至下腔静脉的阻塞,使下腔静脉呈高压状态,除使下肢静脉  相似文献   

18.
Behcet毕夏氏综合征,又名眼—口腔—生殖器三联征;皮肤—口腔—眼综合征。祖国医学称弧惑病。我院遇到一例病程达七年,双眼先后发病,表现为不完全型而延误诊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房—手指综合征又称Holt—Oram综合征,家族性心脏上肢异常综合征,上肢—心血管综合征。1960年确定为独立性疾病。国内报道极少。本院确诊2例,其一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死于心衰。现报道如下。病例1:杨××,男性,3岁,病历号139653,第3胎,第3产,7个月早产。生后哭  相似文献   

20.
《疑难病杂志》2008,7(1):26-26
<正>本征系以先天性心血管和上肢骨骼两系统畸形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女性发病率较高且较严重。本征由Nicolas Stonan(1944)和Oppenheimer(1949)先后报道。因本征心脏畸形主要为心房间隔缺损,上肢畸形则以拇指畸形为特征,故又称为心房—手指综合征(atrio-digital syndrome)、心—手综合征(heart and hand syndrome)及心血管—上肢综合征(cardiovas- cular-upper limb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