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依据保定市主城区水资源供需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构建了水资源系统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水资源供需比敏感参数,设计5种不同参数调控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得出,采用节水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是改善保定市主城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佳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出该区域水资源与经济...  相似文献   

2.
针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中未来年份区域需水量估计预测问题,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的区域水资源需水量预测模型.奎屯市需水量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分析,及数理统计检验中的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区域水资源需求量预测.  相似文献   

3.
熊见红 《人民长江》2003,34(2):12-13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多因素评判指标,对长沙市及各区(县)的水资源短缺程度、短缺原因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了全面地描述一个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短缺程度,综合评价供需分析成果,也为了便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分析比较,需采用一系列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短缺程度,共同组成整个区域供需分析的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的具体情况选用了6大类25个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长沙市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总体上轻微短缺,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水资源量不足,而是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引起的,有些区存在水资源浪费,重复利用率低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长沙市及各区(县)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区域水资源现状,选取18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供需4个准则层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方法,对2016年新疆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整体的安全状况属于基本安全等级,空间分布上北疆优于南疆和东疆;评价结果与物元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总体上一致,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特点,阐述了生态战略观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然后构建具体的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针对指标层1中的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调控力以及水资源承载压力,还有指标层2中的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多个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了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预测区域水资源供需变化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多未合理考虑区域的生态需水量。本文以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城市生态建设及河流生态需水,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模拟预测了山东省2015-2030年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动态变化,利用支撑度构建水资源短缺预警等级,并进行预警分析;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从重视经济、节水、开源、综合协调4个角度提出发展应对方案。结果表明:当前山东省生态缺水严重,至2030年水资源供需差额将达90×108m3,并有10×108m3会影响到当地生产生活,全省将处于Ⅲ级缺水状态;重视经济和节水型方案均不利于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而综合协调型方案将建立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的辽宁省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趋势,从水资源丰度、供应能力、用水效率以及需水趋势方面建立了预测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变量利用自动回归法、非线性回归法以及情景分析法进行了预测,然后对辽宁省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趋势利用加权求和法、AHP赋权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大连市以外,其他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能力呈现出缓慢的增强趋势。随着预测指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影响程度的不断变化,应及时、有效的对供需对策作出适宜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对分析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提出了集对分析与风险矩阵相结合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由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调控力、承载压力3个子系统和15个指标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1级(可载)、2级(临界超载)、3级(超载)评价标准;其次,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WCC-SPARM),并用其评价2010~2015年安徽省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2010~2015年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级别分别是2级、3级、3级、2级、3级和3级,这与基于集对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2级、3级、2级、2级、3级和3级)总体上相一致,说明WCC-SPARM模型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疆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参照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指标体系,结合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点,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和生态用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一定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应加快建设社会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诊断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切实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水平,通过河道内外、地表地下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缺水量和综合缺水率,以水资源空间均衡度为评价指标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现状情景下京津冀地区整体处于不均衡状态,沧州、衡水等6个评价单元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未来情景下随着调水和节水力度加大,水资源空间不均衡状态得以改善。基于评价结果从供、需两端提出了确定开发上限、强化节约用水、退减不合理用水、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多渠道增加供给和健全法制体制机制等水资源空间均衡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张掖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并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收集张掖市2006—2015年水资源相关数据,并选取张掖市供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3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张掖市水资源供需风险率及其影响程度;使用谱系聚类法评价其风险率并确定风险等级,最后得出张掖市在2种水平年可能存在的供需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近10 a来,张掖市水资源均存在供需不平衡、供需矛盾的问题;张掖市未来经济发展与当地水资源供需状况有关,而供需风险的高低与供水保证率有直接关系。建议张掖市政府实行多措并举来保证水资源供应量充足,使得供需风险处于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将北京市水资源状态分成四个紧缺等级——无紧缺、轻度紧缺、中度紧缺和重度紧缺,形成了水资源状态指数,综合反映了北京市水资源动态变化;水资源供需压力分成四个压力等级——无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重度压力,形成了供需压力指数,综合反映了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状态。利用这两个指数对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状态和供需压力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参阅大量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一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性等特点。它具有自然一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社会经济系统开发水资源系统的深度有关。它的大小取决于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承载驱动力大小等方面。分析方法有供需平衡分析法、背景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模拟递推算法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我国的地域状况,根据水资源的丰、平、缺情况和经济水平(发达、欠发达)的6种任意组合,分别筛选评价指标,提出了分区域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单元,对中国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资源及水生态状况没有安全的,良好的有10个区,一般的有10个区,较差的有10个区,极差的有1个区。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预测作为现有水文、气象预报的一种拓展,必须以现有水文、气象预报手段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从气候、地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对影响水资源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水资源预测信息平台,加强对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基础性分析研究,开展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应用研究.开展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还需要结合流域内经济发展指标,对长江流域可供水资源、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需求量、水质监测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长江流域或流域内某一地区未来降雨量的预测,对该地区可能形成的地表径流量、水质等作进一步预测,并分析其与用水需求量之间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关系,建立适合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模型,并对流域内重点区域水资源质、量在未来一定时间尺度内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供需关系的预警机制.目的是更好地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为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的研究方法应该跳出原有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思维模式,由过去的“以需定供”、“技术经济寻优”向“以供定需”、“沟通与协调以寻求整体最优或帕累托最优解”过渡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参考。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在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充分发挥“沟通与协调”的作用,通过订定“供水协议”,使整个系统处于“双赢”的平衡状态,以达到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21世纪水危机与节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面临水危机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干旱缺水。缺水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和时空分布都不平衡,水资源的人均、亩均水平很低,目前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位居世界第109位,已被列入贫水国家之列。预计到2050年,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这就迫使我们一方面要开源,增加供水量;另一方面要节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节水中,农业节水是节水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秦皇岛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将逐步增加,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本地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供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进而分析得出解决秦皇岛市城市供水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