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的地下热交换系统是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增温的目的而研究设置的,本文运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日光温室地下热交换系统土壤温度场的分析。提出了日光温室地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原理,地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的一般方法,并结合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沼气为纽带北方庭院能源生态系统工程技术(二)辽宁省能源研究所焦庆余(续上期)地下热交换系统,其工作过程如借湿量图7所示。图7用焓湿量图表示贮放热过程其工作过程如下:当昼间温室内温度超过作物适宜温度后,启动地下热交换的风机,使系统运行。风机运转时,棚...  相似文献   

3.
我县地处华北油田的集中产油区,有石油输油管道150公里,余热幅射占地面积1,200亩。过去,这种热能白白浪费掉了,农民在管道上面种的小麦,由于温度过高,不能正常生长,籽粒干瘪严重减产。我们根据这一现象,组织部分农户在管道上修建了、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育秧。几年来,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为我县和石油单位提供了新鲜蔬菜。为今后大量开发这一新能源创出了一条路子。经87年12月15日在温室内测定,管道埋设的地方地下1.5米处温度为40.8℃,1米深处温度为28.5℃,0.5米深处温度为22℃,适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蓄热系统提高温室地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太阳能代替煤炭对温室内地温进行增温,在加热方式上提出地下蓄热、加热系统,并与传统的煤炉地上加热方式进行比较。经过一个黄瓜生长季节的实验得出:太阳能地下蓄热、加热系统温室与煤炉地上加热系统温室相比,地温平均提高4.4℃,产量提高21%以上。由此可见,利用太阳能地下蓄热、加热系统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温室内地温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替代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减少CO、CO2、SO2、NOx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接五期)4.断根的影响对现有的葡萄园要改建成地下热交换式温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果株的断根现象。基于地交管的表面积应同温室地表面积相等的施工要求,既使采用二层布管结构尚需掘地温室土壤面积的二分之一,经试验大约要断根40~60%。结果供试验用的八棵树中,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能集团龙滩瓦斯瓦斯发电机组循环冷却水缓蚀阻垢剂杀菌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循环水系统管道、热交换器等设备内部铜管结垢速度快的问题,同时对机组高温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方式、系统布局进行研究,抑制其铜管内壁结垢速度,提高热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热水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太阳热水器的基本原理太阳热水器就是利用温室原理,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并向水传递热量,从而获得热水的一种装置。所谓温室原理就是指由于对流、辐射损失减少,使热量聚积,温度逐渐升高的一种自然现象。具体来说,太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密封的集热器内,大部分能量被集热器内的黑色吸收体吸收,然后将热量传给冷水,冷水加热后重量变轻,自动流入水箱上部,水箱下部的冷水由于密度大而自动流入吸热体继续获得热量,周而复始,水箱内的全部冷水将被加热。太阳热水器通常由集热器、蓄热水箱、循环连接管道、支架及其辅助零部件组成。若是集…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节温室大棚内由于太阳辐射随昼夜变化所带来的能量不平衡问题,提出利用垂直换热管作为换热装置将白天富余的太阳辐射能传输到地下土壤中储存,夜间通过换热管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在大棚内来提高棚内空气温度,剩余部分能量储存在地下土壤中用于应对阴天天气导致的太阳能供能不足的现象。实验在内蒙古新能源实验示范基地展开,建造两个同尺寸的大棚,分别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无作物。实验结果表明:在9 d的实验期间,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大棚在夜间棚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有不同程度提高,棚内空气温度最大提升3.2℃;地表温度最大提升4.4℃;地面以下10 cm处温度最大提升3.3℃,地面以下30 cm处温度最大提升1.2℃,地面以下50 cm处温度最大提升1.0℃。该实验可达到利用换热管将太阳辐射能合理分配应用的预期效果,可强化土壤的白天储能、夜间放能,将富余的太阳辐射能储存在地下土壤中来提升土壤温度,为温室大棚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330 MW机组配置的FAF22.4-12.5-1型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喘振跳闸问题,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风道阻力及风机出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送风机喘振的直接原因是,炉膛压力偏高及二次风箱压差偏大导致高负荷时送风机出口风道阻力增大。提出了有效预防送风机喘振的措施,包括运行过程中控制两侧送风机运行参数在合理范围、保持炉膛压力调整为微负压状态和同时保持二次风箱压差控制在规定值内,有效解决了运行过程中送风机喘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带地下卵石床蓄热装置的日光温室增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成了带有卵石床地下蓄热装置的示范温室,并与对照温室进行了比较.实验实测结果表明:卵石床地下蓄热系统的蓄热功率为94W/m2左右,大于蓄热功率为76W/m2的地下埋管蓄热系统,该日光温室夜间最低温度比无蓄热装置的对照温室提高了5~8℃,降低了温室的昼夜温差,为喜温作物越冬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连栋温室供热系统的节能要求出发,重点研究了常用的热水供热系统光管散热管道的热工性能在涂辐射涂层前后性能变化,及提高散热管道辐射换热特性对温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为设计经济合理的连栋温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燕山铜铁公司2号高炉送风机的拖动系统由电机拖动改为汽轮机拖动后,由于管道;中洗油质太脏导致启动不顺利,处理后发生联轴器长度设计不合理导致风机振动大;更改联轴器长度后,经过现场动平衡和调整高调机构间隙后,机组整体运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由河北省蔬菜所和河间县新能源办公室共同承担的“利用地热蔬菜快速育苗技术”最近通过了鉴定。该项目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把较高温的地热水通过热交换加温,自控地温应用到蔬菜育苗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岛津制作所研制成一种利用风力能液压技术把风力转换为热能的液压式风力锅炉装置。 该装置是由直径4米的螺肇浆形成风车驱动的风力涡轮机、液压式热变换装置、贮热水槽等组成。风力涡轮机安装在高25米的塔上。用涡轮机驱动油泵,使液压油通过油泵出口管路的节流孔,从而使液压油的温度升高,并通过热交换装置在贮热水槽中形成70~80℃的热水,可以用作温室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阪农业技术中心,对采用地热热交换采暖方式的葡萄栽培设施中的温、湿度进行了测量。根据此测量,二月中旬以后,地热热交换采暖方式的温室,其最低室温为12—14℃,夜间每30分钟的平均室温也可维持在13—16℃,而无加温的温  相似文献   

16.
第一讲一、被动式太阳房的原理和分类所谓太阳房是指利用太阳的辐射能量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使建筑物达到一定温度环境的一种建筑。太阳房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被动式太阳房不需要任何主动式太阳房所必须的部件(太阳集热器,热交换设备、管道、水泵、风机等),仅仅依靠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和通过窗、墙、屋顶等建筑物本身构件,以自然热交换方式(辐射、对流、传导)来获得太阳能。如果获得的太阳能达到建筑采暖、空调所需能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袁伟峰  朱强 《太阳能》2001,(1):26-27
地源热泵以大地为热源和热汇,通过埋入地下的换热器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实现建筑空调和热水供应的目的。与地面上的环境空气相比,地热源温度较为恒定,可以分别在夏冬两季提供相对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在冬季,地源热泵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高向建筑供暖,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夏热冬冷地区供冷和供暖天数大致相当,冷暖负荷基本相同,用同一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地下蓄能的作用。此外,地源热泵可与太阳能联用改善冬季运行条件。由于地源…  相似文献   

18.
内壁多凸起式火焰加热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泽群 《节能技术》1992,(4):15-15,11
一、工作原理 在火焰炉内,对物料的加热是在火焰、炉墙内面和被加热物料三者间的复杂热交换中完成的。火焰的温度最高,被加热物料的温度最低,炉墙内面的温度在二者之间。在热交换过程中,火焰和高温烟气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把热量分别传给被加热物料和炉墙内面,炉墙内面又以辐射和反射的方式将所得到的大部分热量向炉膛传出(一小部分热量在墙体内传导至外表面,构成散热损失)。来自炉墙内面的辐射热通过炉膛空间时一部分被火焰和烟气吸收,其余部分射向被加热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生产过程中,冬季加热是保证温室高效、高质运行的首要条件。由于热水供热方式的供热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并且可根据需要在温室内任意布置管道,因此在日光温室加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日光温室热水供热系统的设计及实例。  相似文献   

20.
配有空气-土壤热交换器贮能系统的被动式太阳能温室,因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而日益受到重视,并获得许多商业应用。介绍了被动式太阳能温室中空气-土壤热交换贮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贮能温室换热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