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2P作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机构的注意力.P2P技术在移动网络上的应用,由于移动网络的受限特点,决定了其设计原则有别于其它网络,而在其它网络结构中运行良好的技术并不一定适合于移动P2P网络.综述和探讨了在不同移动环境下构建P2P网络将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移动P2P的体系结构、路由协议及网络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思瑶  姜守旭  李建中 《软件学报》2009,20(7):1800-1811
随着P2P 技术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分布在P2P 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聚集操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由于P2P 网络的大规模及分散性,这种聚集操作的实现颇具挑战性.而且在很多应用中,P2P 网络中的数据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这进一步增加了聚集操作的难度.现有P2P 网络中的聚集算法均假定网络中的数据是非时变的,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在存在时变数据的P2P 网络中,则会因为其聚集时间过长而导致聚集过程中数据已经发生变化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P2P 网络中基于均衡采样的时变数据近似聚集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聚集算法在处理时变数据时优于已有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存在时变数据的P2P 网络中.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可用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2P网络是典型的由应用需求推动学术研究的网络技术,提高可用性是P2P网络的一个研究主线.在概括P2P网络应用的类型,总结P2P网络的性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P2P网络可用性的若干因素,包括结构化P2P网络拓扑参数优化、覆盖网络拓扑感知和优化、网络异构和负载均衡、抗波动性能优化、容错路由以及激励机制.对各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类对比,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P2P技术及其在CDN网络中的实际应用.首先,对P2P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实现P2P应用,需重点解决节点加入与成员管理,数据交互与内容调度等核心问题;接着将P2P技术引入到电信CDN网络之中,通过对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出P2P与CDN网络的融合方案;最后,采用三种融合测试方法,验证P2P技术与CDN网络融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P2P技术及其网络模式中单个主机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分析,首先,对P2P概念、网络模型进行分析,指出P2P技术应用的特点,存在的安全问题;接着提P2P网络中Windows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最后提出防范措施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Window对等网络是开发Windows对等应用的一个平台,但目前基于Windows对等网络开发的P2P(Peer to Peer)应用极少,本文旨在通过在Windows对等网络基础上开发一个即时通讯软件,来研究如何综合使用Window对等网络和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的PeerChannel模块开发P2P应用,并总结了在Windows对等网络上开发P2P应用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示例表明Windows对等网络是开发P2P应用的一个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7.
一个P2P门限数字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签名技术可以提供网络身份认证等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门限密码技术设计一个基于P2P网络的分布式多重数字签名方案.本方案由P2P网络中的可信任节点共同决定群公钥和分存密钥,保证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的分类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当前主要的P2P网络进行了分类和调研.论文根据网络拓扑组织形式将P2P网络分为四种类型:集中式P2P网络、全分布非结构化P2P网络、全分布结构化P2P网络和混合式P2P网络.详细介绍了各类型网络的代表协议.之后,论文详细论述了P2P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P2P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区别、P2P网络的层次定位及网络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顾军  张瑾  夏士雄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2):5411-5413,5416
互联网正朝着IPv6的方向发展,P2P应用将是推动IPv6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但P2P业务在推动Internet宽带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问题和安全隐患.介绍了对等网络的基本概念,讨论了IPv6对P2P的支持功能,总结了应用于IPv6环境的P2P流量识别策略,设计了支持P2P流量识别的IPv6流标签和跳到跳选项,提出了面向IPv6的P2P流量管理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功能组成及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用网络应用识别技术管理P2P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别牧 《计算机科学》2006,33(2):76-78
P2P是互联网上的最新应用,但BT下载等应用严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利用NBAR(网络应用识别)技术,深度、准确识别网络中的P2P数据流,能够合理地使用P2P应用。本文介绍了NBAR原理及特性,给出一个NBAR具体应用的实例,并对应用NBAR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作出分析,展望管理P2P应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朱文杰  吕锋 《微计算机应用》2007,28(12):1260-1263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P2P技术和NAT的基本原理,分析了NAT对P2P的影响。讨论了在现有通信协议上实现点对点应用传输所必须解决的,端到端定位,局域网IP地址解析等技术。最后给出了一个利用UDP Sockets技术实现P2P网络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非结构化P2P系统Overlay优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结构化P2P Overlay网络的结构松散, 网络中资源的分布没有明确的限制, 这使得非结构化P2P Overlay网络中的资源搜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信开销巨大的泛洪法, 因而非结构化P2P系统在伸缩性, 可用性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不足. 非结构化P2POverlay网络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非结构化P2P Overlay优化技术的重要性. 本文分四大类别, 对非结构化P2P Overlay优化技术进行了介绍, 分析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劣以及它们的适用场合, 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P2P网络和技术的定义,以及相关测量技术的描述,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测量对P2P网络应用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并提出了较好解决P2P应用的网络测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P2P搜索新技术:智能搜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洁  胡金初 《微机发展》2005,15(11):91-93
在P2P网络中正确高效地搜索信息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搜索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要求。文中提出了由历史记录、相似度和站点优先级3部分组成的新的信息搜索技术———智能搜索技术。在智能搜索技术中每个站点都各自记录以往搜索的历史记录,以此结合搜索要求计算出最可能拥有所需结果的站点,最后仅向这些站点发送搜索请求。通过在中间件上的测试,比较了不同信息搜索技术的性能,智能搜索技术能在使用较少搜索消息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搜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P2P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2P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交换方式,它抛开了应用服务器的束缚,使得网络中的结点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共享这些结点的存储空间、处理器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等资源,具有资源利用率高、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好、负载均衡等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简要阐述了P2P的产生背景、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问题,重点讨论了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P2P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等计算作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焦点,其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主要是信息资源共享.但随着对等计算信息检索系统的广泛应用,如何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定有效、实用的评估标准已迫在眉睫.于是,在以上趋势背景下,文章经过详细研究分析对等计算的信息共享系统后,指出目前P2P信息检索系统面临的实现机制和关键技术问题.之后,经过认真总结和分析,勾勒出评价系统性能的四项指标体系,提出系统性能评估的CTL定律,这对P2P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和开发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在此基础上确定今后对等计算信息检索系统研究工作的重点--关键技术及其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等(P2P)计算是未来网络是P2P网络实现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以Gnutella为例,研究了非结构化P2P系统近年来的搜索优化技术.根据现代Gnutella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助于改进非结构化P2P系统扩展性的搜索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DHT的P2P搜索方法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在网络搜索技术中,P2P模式有C/S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P2P为非中心化结构中的网络用户赋予更多的权力,使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因而可以全面改写当前的网络搜索技术。在各种P2P技术中,搜索技术是最有价值、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分布式哈希表(DHT)协议将是对等网搜索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概述P2P搜索技术现状,接着分析比较了当前几种典型的协议搜索方法,最后讨论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协议搜索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bPeer:一个基于P2P的Web服务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Web服务和P2P这两种计算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了一个基于P2P的Web服务平台——WebPeer。该平台不仅能够较好地利用P2P技术来快速实现Web服务的发布、发现和调用,而且能够利用Web服务的开放标准来更好地描述和完善P2P服务,使得P2P系统不再局限于提供单一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20.
P2P网络是基于"去中心化"思想的点对点网络系统结构,能充分利用分布在终端上的边缘网络资源。.NET支持P2P应用系统的开发,对.NET框架下P2P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型和关键技术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