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倍体小偃麦具有偃麦草的抗锈、大穗、多花等优良性状,是小麦育种中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体细胞染色体组型的观察和比较推断八倍体的小偃麦品种远中5号比其变异系多一组来自天兰(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的特有的染色体组EE或FF。远中5号与其变异系之间对三种锈病的抗性差异表明:远中5号对条锈菌七个生理小种(条中22、23、25、26、27、28、29)和对秆锈菌六个生理小种(21C3、34、34C1、34C2、34C4、119)的抗病基因由来自天兰偃麦草的EE或FF染色体组所携带,而在AABBDD染色体组上存在着对叶锈菌四个生理小种(叶中3、4、20、38)的抗病基因。在EE或FF染色体组上也可能含有抗叶锈病的基因,至少由于EE或FF染色体组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远中5号对叶锈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多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1979年参加了云南省稻种、稻病考察。在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等地作我国三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Sativa f.Spantanea.染色体数为2n=24,染色体组AA),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染色体数为2n=24,染色体组CC),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染色体数为2n=24)和陆稻的生态和病害考察;进而鉴定其抗病性,以发掘野生稻抗源,为抗病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3.
牛蛙属无尾目,蛙科,蛙属,原产于拉丁美洲,是一种适应热带气候的两栖动物。我国五十年代从古巴引进了牛蛙,现在牛蛙已在全国许多省份安家落户。六十年代引种到新疆后,目前已适应南疆一些地区的气候,并在阿克苏地区上游水库很好地繁殖并越冬,形成了可观的种群。牛蛙鸣声奇特,类似牛叫,故而得名;它体型特大,一般成体体重都在500~750克,在夏季的夜晚,数公里之外都可听见牛蛙的求偶叫声,场面极其壮观。牛蛙的最大特点是肉味鲜美,一般2~3年即可达到成体上市。但是,由于牛蛙食性是肉食性的,一般以小型鱼  相似文献   

4.
2014年夏,在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进行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于明水村采集到8号鬣蜥科(Agamidae)爬行动物标本,经鉴定为新疆岩蜥阿尔泰亚种(Laudakia stoliczkana altaica),为新疆岩蜥在甘肃省的首次纪录。通过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对其与新疆岩蜥指名亚种(Laudakia stoliczkana stoliczkana)和塔里木岩蜥(Laudakia tarimensis)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其尾部每3环1节(仅基部2~3节为4环1节),栖息生境为干燥裸露的石山,分布于天山山脉以北至阿尔泰山、戈壁阿尔泰山周缘,与另外两者明显不同。最后对新疆岩蜥物种分化的原因和分布界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疆沙拐枣属的染色体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是蓼科中较进化的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南部和亚洲北部。是典型的古地中海区系成分。1936年《苏联植物志》记载有71种。以后陆续增加到100多种。近年来,苏联的一些学者又认为把种划分得太细了,进行了大量合并。结果仅保留30多种。我国学者研究认为:该属植物在我国有近30种,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其中的20多种主要分布在新疆。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染色体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我国和苏联学者对该属植物,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在染色体的地理分布方面,尚未见有所论述。本文对新疆18种沙拐枣属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并对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由于染色体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到报道,我们亦是初步尝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并为有关学科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火柴头染色体核型及核糖体基因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柴头是一年生单子叶恶性杂草,具有地上和地下茎同时开花结实的特殊习性。研究表明,地上和地下部分种子产生的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中期染色体平均长10μ,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由两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5和9)、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3,8,11)和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2,4,6,7,10),属对称型。核型公式为2n=22=4m 5sm 2st。核糖体基因(45S)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杂交信号在两对染色体上的程度不同,表明了该基因的拷贝数在位点间有差别,并明确证实地下种子是正常自花受精的结果。本文对利用核糖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原位杂交进行植物染色体的识别和染色体的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螟优势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1984年,通过形态鉴定、生殖隔离试验、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及其化学成份分析等四种方法,明确我国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亚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半壁黑龙江至广东的广大地区,是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的大害虫。欧洲玉米螟分布于新疆(伊宁),为害玉米,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永宁)和河北(张家口、芦台)一带与亚洲玉米螟混生(仍以亚洲玉米螟为主),多寄生于苍耳和大麻。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是苹果的祖先, 也是重要的育种遗传资源, 常用作砧木。近年来, 新疆野苹果的分布面积骤减, 对其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对采自新疆伊犁天山野果林的26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 检测到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通过RT-PCR检测所有样品(127份), 检测到ACLSV、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检出率分别为22%、19.7%和11%。结合RACE PCR技术扩增得到ASGV新疆野苹果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 暂时命名为ASGV-XJ。去除3′末端poly(A)后的长度为6 506 bp, 有两个彼此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ORF1(47-6 364 nt)编码一个241 kD的多聚蛋白, 包含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木瓜蛋白酶(papain-like-protease)、解旋酶(nucleotide triphosphate-binding helicase)、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和C端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等; ORF2(4 798-5 760 nt)编码一个36 kD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 M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分离物间没有表现出寄主专一性和地理分布规律。上述结果对新疆野苹果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入侵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本研究采集安徽省7市13县(区)草地贪夜蛾样本共167份,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两个分子标记对样品的群体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草地贪夜蛾样本中86.23%是水稻型,13.77%是玉米型,而且安徽地区样品COⅠ序列特征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群高度一致。针对水稻型和玉米型的Tpi基因序列10个差异单倍型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安徽草地贪夜蛾样品Tpi基因的第3和4位差异单倍型位点有3种不同类型。其中118个样本为玉米型(AT),20个样本为水稻型(GA),29个样本为杂合型(AT/GA),但根据差异单倍型位点的数量判断,所有样品仍属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在原产地的多种寄主,如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在安徽省均有种植,该虫对安徽省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9年新疆升温融雪(冰)型洪水灾情资料,分析了近20 a融雪(冰)型洪水频次的时空分布和地域差异性,结果表明:北疆融雪型洪水频次占全疆的75%,主汛期在春季,集中出现在北疆西部北部区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多(新源县最多);南疆主汛期在夏季,融雪(冰)型洪水主要出现于昆仑山北坡,3月和7月是北疆融雪和南疆融雪(冰)型洪水的高发月份。20 a来南北疆春季融雪型洪水频次均呈增多趋势,后10 a融雪(冰)型洪水频次较前10 a均增多,增幅30%左右。阐明了新疆融雪(冰)型洪水的天气学分型,分析了伊朗副高东扩型、西太副高西伸型和新疆脊发展型三类大气环流形势,给出新疆升温融雪(冰)型洪水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及天气系统配置。得出融雪(冰)型洪水发生前,100 hPa南亚高压呈单体型,100~700 hPa新疆受深厚高压脊控制,高空0℃层高度明显偏高,前期山区降水明显偏多。北疆需重点防范春季伊犁州的中低山体季节融雪型洪水,南疆则应密切关注夏季高山冰湖溃决型和积雪、冰川融水型两类融雪(冰)型洪水。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是世界上为害苹果和梨的主要蛀果害虫,被许多国家和我国列为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在我国现仅分布于新疆。英联邦昆虫研究所(Common-wealth institute of entomology,C.I.E.)(1951,1976)根据陈方洁、王飞鹏(1936)及胡经甫(1938)的记述,将我国浙江(奉化)、河北、湖北、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北平(北京)及新疆等8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该虫分布区,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苹果及梨的出口和外销。为了查清该虫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首先核对并纠正 C.I.E.制图所依据的上述两篇文章的错误,同时在张从仲等(1984—1985)在山东、辽宁等8省市大面积进行的苹果蠹蛾性诱剂监测的基础上,于1991年4—10月在山东、辽宁、河北苹果和梨主要产区及出口基地继续进行苹果蠹蛾性诱剂监测、果园调查及剖果检查,结果均未发现苹果蠹蛾成虫或幼虫。到目前为止,此虫仍局限分布于我国新疆。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花叶病在新疆发生普遍而严重,1983和1984两年调查,全疆主要大豆产区几乎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达40—100%,严重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经鉴定,新疆大豆花叶病主要由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所致。1983—1984年,我们对此病在新疆的发生、流行及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一、症状 根据对种传病株和田间病株的调查,新疆大豆花叶病主要有以下二种症状类型: 1.疱疹花叶型:病苗单叶叶缘波状,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疆北部麦区发展起来一种病害,当地叫“细菌性条斑病”。我们对该病原菌,做了致病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反应等项鉴定,确定病原菌为小麦黑颖病黄色单胞杆茵氢(Xanthomonas translucens Dowsom),属于小麦专化型。  相似文献   

14.
采自新疆阿尔金山祁曼塔格山区及新疆塔什库尔干山区的新疆1个新记录科地衣——石鳞衣科(Gypsoplacaceae)单属、单种科,包括石鳞衣属(Gypsoplaca Timdal),单种大叶石鳞衣[Gypsoplaca macrophylla(Zahlbr.)Timdal].该种生长在棕钙土上,与其他土生地衣组成以地衣为主的生物结皮.该科、属在新疆首次发现,为新疆地衣区系及系统分类学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科.对该科地衣的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野燕麦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小华 《植物保护》1988,14(1):35-36
野燕麦(Avena fatua L.)是麦田恶性杂草,1986年我们对其空间分布型、确定最佳抽样方法和理论抽样数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研究方法 (一)田间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长方形麦田5块(A、B、C、D、E),每块60亩,并等分3段,各20亩,共计15块田;于年前杂草萌发高峰后(20—22/12)进行调查,采取顺序两级抽样法调查,即每块田从四角开始,顺垄每走20步查1点,每点0.1m~2共查10点,每块田20垄,共查200点,并按顺序将点内的野燕麦株数记入方格纸上,并分别计算其总和(∑x)、平方和 (∑X~2)、平均数(X)和方差(V),结果见  相似文献   

16.
一、供试病毒 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北京株,由本实验室1983年分离保存。于1985年2月虫体接种繁殖,以每毫升含多角体1亿为10~0,10倍系列稀释成10~(-1),10~(-2),10~(-3)……10~(-7)。 二、化学农药 杀灭菊酯(本所棉虫组提供),以3千倍稀释浓度为10~0,10倍系列稀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遗传变异情况,于2015年对26个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统计新疆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利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特异引物D1/D2、INTD2F/INTD2R与非落叶型特异性引物ND1/ND2、INTNDF/INTNDR对新疆大丽轮枝菌菌系进行互补鉴定,并对部分菌系的遗传变异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田比例为54.0%,其中病情指数在10.0以上的发病田与2013年持平,而病情指数在20.0以上的严重发病田比例为10.8%,比2013年增加3.8个百分点;新疆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以菌核型为主,比例为70.1%,菌丝型与中间型比例分别为13.4%和16.5%;新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系比例为53.2%,26株菌株的来源地全部检出落叶型菌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新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聚为2个谱系,菌系地理来源、培养性状与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分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下土壤形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新疆天山北坡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面积达616.5万亩(包括部分混交林),占新疆森林面积的54%,材积量9240.2万立方米,占新疆的56.6%,为新疆三大林区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下的土壤是新疆最主要的森林土壤,形成极为特殊,前人已在土壤分类、利用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并将其先后命名为暗褐色森林土、黑褐色森林土和灰褐色森林土,其中灰褐色森林土沿用至今。笔者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林下土壤进行了一些工作,本文将土壤形成特征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BC3F6)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的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及RAPD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它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农Line15对白粉病高抗近免疫;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山农Line15是在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附加了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为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遗传分析表明山农Line15的抗白粉病基因基本上可以确定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个引物S170(-5'-ACA ACG CGA G-3'-)能在山农Line15中稳定地扩增出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山农Line15所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荒漠地区的骆驼刺(Alhagi maurorum Medil.var.sparsifolium(Shap.)Yakovl.)染色体数目与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骆驼刺染色体数目为16条,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2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86%,核型类型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