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OSI安全体系结构,应用各种安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防火墙的分布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并在此安全体系结构上,设计了一个远程端-端安全通信协议.协议采用分层机制,应用非对称公钥体制对远程通信进行验证和密钥分配,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有利于网络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OSI安全体系的结构,应用各种安全机制,提出一个基于防火墙的分布安全体系结构,并在此安全体系结构上,设计了一个远程端-端安全通信协诡计国议采用分层机制,应用非对称公钥体制对远程通信进行验证和密钥分配,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有利于网络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企业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网络安全体系构架包含的必要元素。在分析了常用的网络安全体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企业网络的三层体系结构网络安全模型,为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连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网络安全体系构架包含的必要元素.在分析了常用的网络安全体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企业网络的三层体系结构网络安全模型,为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模型及体系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主动防御的思想对传统的PDRR安全模型进行了扩充,提出了一种网络主动防御安全模型和纵深防御安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络主动防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融合了一些新的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并和网络被动防御手段一起共同构筑一个全面的、纵深的网络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安全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 《甘肃科技》2008,24(3):16-17
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上的安全问题,说明了有关信息安全技术在保证信息安全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构筑网络信息安全的体系结构,该体系对于建立和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安全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出发,阐述了常规网络安全体系,分析了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因素,针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给出了4~7层网络安全新技术,介绍了利用专用硬件,使两个网络在不连通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安全传输和资源共享的安全隔离产品GAP信息安全新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框架是国家“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评估等一系列重要环节上都需要一个安全体系框架来提供指导,在信息安全的诸多问题中,如何了解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技术,把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体系结构,掌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系统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步骤,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介绍了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提出基于信息系统安全三维体系结构的安全系统平台.并给出了工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结构.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的及信息数据和知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提出了在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结构过程中最核心的数据关联技术,以及知识服务安全问题.分别对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关联技术结成结构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结构构建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少综合协调机构和信息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这需要从宏观层面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做出整体性规划,即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科学管理.具体而言,从顶层设计的主体、原则与内容方面探讨城市地下管线顶层设计的内涵,从管理要素与重点问题两个方面形成设计思路,从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信息共享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进行框架设计,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进行顶层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信息体系在对抗性实战环境中面临的打击情况,研究了火力打击和网络攻击强度等级划分的标准、网络信息体系战时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提出了节点和体系两个层次评估相结合、以提供服务的情况为结果的战时生存能力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体系贡献率研究主要集中在装备立项论证阶段,亟需加强规划计划阶段自顶向下的体系贡献率研究。从体系贡献率主导的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出发,提出了包括“作战概念牵引、能力需求主导、价值定位核算、使命手段匹配、能力贡献评估”的五步评估方法,根据装备项目对体系能力差距的满足程度评估项目体系贡献率,并构建体系贡献率配比模型。将体系贡献率评估前推到规划计划阶段,能够加强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指导,克服当前分散式、碎片式体系贡献率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数字媒体的深刻变革,互联网用户关注的重点逐渐向如何快速获取信息转移,而不关注信息的存储位置。现在的 TCP/IP 网络协议架构却无法适应当今内容应用需求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一互联网的转变,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网络架构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certric networking,ICN)受到了广泛关注。网络时延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网络路径的负载特征,对时延的精确预测是实施网络拥塞控制、路由选择的重要依据。在 ICN 中,由于网络缓存机制导致时延的不确定性,为网络传输控制带来了挑战。通过对 ICN 网络的经典架构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网络时延模型进行建模,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时延预测,设计了基于预测时延的转发策略机制,创新地在 NDN 网络组件转发信息表(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d,FIB)上新增接口信息 Stat,以实现转发路径的动态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未来海量移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加快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网络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已经逐渐明确了5G的愿景和需求,如何将现有技术和多种潜在的新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5G网络成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发展重点.面向未来5G的技术发展,介绍5G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终端用户对5G的相关需求;然后,重点阐述5G在无线网络方面具有发展前景的10大关键技术,包括: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网络、D2D (device-to-device)通信、M2M (machine-to-machine)通信、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内容分发网络、移动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情景感知技术.给出了每种技术的基本概念或原理,以及应用到5G网络时潜在的研究问题.最后概述了5G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作战环境下的体系对抗问题,对联合作战背景下的体系效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联合作战体系效能评估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典型方法,阐明了其优缺点;归纳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多装备协同作战体系中基本设备对装备体系功能影响分析方法,以支撑体系对抗中火力打击规划.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基本设备对多装备协同作战体系整体功能影响的模型函数,并给出求解方法.以国外3型8艘舰组成舰队的防空体系为例,进行了8艘舰分别对舰队整体防空能力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各舰相关设备部分或全部被毁伤对舰队防空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据此,确立了对于舰队整体防空能力最重要舰艇和设备.   相似文献   

17.
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是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CN)的一个典型实例,是未来网络一种可能的架构.为优化NDN的转发性能,要求转发平面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自适应地调整转发策略、选出最优的转发接口.“虚拟兴趣分组”(virtual interest packet,VIP)架构是一种基于NDN的联合动态转发与缓存的网络架构,通过VIP架构对转发方案进行了性能优化.VIP架构的转发方案使用了背压算法,该算法在网络处于轻负载状态时时延较大,为此引入偏差函数进行优化.为检测优化效果,对原始VIP架构和优化后的VIP架构的转发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转发方案相比原方案在转发时延上有一定降低.且由于偏差函数的引入不会增加原转发方案的时间复杂度,因此提出的方法可以优化VIP转发方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就设计、建立企业模型以及企业再工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一种企业数据模型高层类的设计方法,并结合零售企业的特点得到一个零售企业顶层类的概念模型,从这一顶层类出发对零售企业数据仓库的主题和仓库源数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体系结构方法作为军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重要手段,已经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针对军事信息系统研制开发不同阶段体系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从体系结构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体系结构框架及体系结构方法的作用,探讨了体系结构方法在军事信息系统需求论证、规划计划、立项论证和研制建设等不同阶段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李正宇 《科技信息》2013,(25):362-363
本文通过VHDL的编程来实现微波炉控制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顶层的设计使用图形输入来实现,体现了基于FPGA的微波炉控制系统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和通过状态图来表现的描述方法,以及通过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编程过程,并且使用Quartus II软件实现仿真。该微波炉控制系统较于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市面上大多数微波炉控制系统来说,有着电路设计简单、灵活性强、功能扩展性强等优点。该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状态控制电路、数据装载电路、计时电路、显示译码电路。经过对系统的分析,以及合理的进行模块连接,利用FPGA芯片进行波形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基本实现了该设计的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