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李志颖  冷辉 《北京医学》2023,(8):698-701
头部沿重力方向变化引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称为位置性眩晕,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最为多见,BPPV分为水平半规管结石型、后管结石型及嵴帽结石型。随着研究深入,临床上出现了一种不能用BPPV任一亚型解释的眼震特征,表现为1 min内不消失的向地性位置性眼震,且无潜伏期及疲劳性;诱发眼震后头部转动一定角度到达某一平面时眼震消失,即轻嵴帽症理论,亦称轻嵴帽理论。现从轻嵴帽症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嵴帽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其与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关系。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例轻嵴帽病例,分别采集其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及眼震视图检查、影像学检查数据。结果 2例轻嵴帽病例均曾误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予手法复位效果欠佳,仍反复发作,考虑为难治性BPPV。进一步的眼震视图检查发现变位试验Roll-test出现持续性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及零平面的特点,后修正诊断为轻嵴帽。结论脱钙变性的轻颗粒粘附在壶腹上导致轻嵴帽能解释本组2例患者的病理现象。复发性难治性的水平半规管BPPV需与轻嵴帽引起的眩晕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耳磁共振(MR)水成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BPPV患者,均接受内耳MR水成像与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BPPV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高分辨率CT共检出99例(61.88%)BPPV,表现类型为耳石脱落(29.38%)、半规管受累(11.25%)、听小骨受损或者消失(21.25%);内耳MR水成像共检出141例(88.13%)BPPV,表现类型为耳石脱落(41.25%)、半规管变性(20.00%)、半规管破裂(10.63%)及壶腹嵴变薄(16.25%);内耳MR水成像对BPPV的阳性检出率为88.13%,显著高于高分辨率CT(61.88%,P0.05)。结论内耳MR水成像对BPPV具有较高检出率,能够为患者病情评估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Li P  Zeng XL  Li YQ  Zhang GH  Ye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921-19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梅尼埃病(MD)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入院的梅尼埃病伴BPPV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6~69岁.通过临床表现并结合甘油试验及耳蜗电图诊断为梅尼埃病,经Dix-Hallpike试验或Roll teat翻滚试验诊断为BPPV.所有病例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发病(93.3%)高于男性(6.7%);(2)BPPV均继发于梅尼埃病后发作,其中后半规管管石症13例(同侧9例,对侧2例,双侧2例),水平半规管2例(1例为同侧嵴帽结石,1例为同侧管石);(3)本组患者经3~4次体位治疗后治愈者10例(66.7%),经>5次治疗治愈者4例(26.7%),1例治疗后膜迷路积水情况及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最终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改善膜迷路积水后,BPPV获得治愈.结论 (1)BPPV可继发于梅尼埃病发病,膜迷路积水导致耳石脱落是BPPV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2)其中大部分类型为同侧后半规管BPPV,发病人群中以女性发病为主,可能存在性别倾向;(3)耳石复位是治疗继发梅尼埃病的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较单纯BPPV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反复多次复位治疗,这可能与膜迷路反复积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牙体缺损时,不同边缘设计对牙体组织和修复体所受应
力的影响。方法建立4种边缘设计形式(平面对接式边缘、直角肩台、135°肩台、凹面形边缘)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固位冠修
复模型。加载点为牙齿长轴与牙合面交点,方向为与牙齿长轴平行、与牙齿长轴成45°,力量大小为100N。计算分析4种边缘设
计形式的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体组织和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及最大Von Mises应力值。结果(1)沿牙齿长轴方向加载,
应力集中出现在修复体和牙齿颈部的舌侧边缘,平面对接式边缘和直角肩台的颈部应力分布要比135°肩台和凹面形边缘的应
力分布均匀;(2)施加与牙齿长轴成45°的载荷,应力主要集中在颊侧边缘,平面对接式边缘较其他3种边缘形式的应力分布要更
为均匀,牙齿和修复体的最大应力值均明显高于与牙齿长轴平行加载情况下的应力值;(3)无论施加与牙齿长轴平行还是与牙
齿长轴成45°的载荷,平面对接式边缘的牙齿和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值均最小,修复体颈部的应力值要大于牙齿颈部的应力值;
(4)平面对接式边缘牙釉质的应力水平高于牙本质。结论从基牙和修复体受力情况来讲,髓腔固位冠修复采用平面对接式边
缘和直角肩台优于其他边缘设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臼CE角及关节作用力方向对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基于髋关节CT扫描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CE角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股骨头中心施加7种不同大小及方向的关节作用力,应用有限元非线性面-面接触分析方法,研究髋臼关节软骨内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及股骨头位移。结果当CE角减小时,髋臼软骨应力峰值平均值逐渐由1.70 MPa增大至7.89 MPa,应力分布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股骨头向关节外位移距离由0.04 mm增大至2.88 mm;对于CE角较小的髋关节,关节作用力方向趋向人体纵轴时,可不同程度增大髋臼软骨内应力峰值及股骨头位移距离。结论髋关节CE角以及关节作用力方向是影响髋关节生物力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中移动下颌第二恒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载荷下近中移动时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在建立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牙体部分,相当于颊面管的部位模拟加力,以及模拟颊舌侧同时加力的情况,计算和分析牙体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牙体平行移动时(M/F为8 :1),其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在加力点处,牙体颈缘处及根分叉区应力比较集中。根尖部位没有高应力集中。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时,颊舌侧同时加力并且施加适当的近远中向的力矩,有利于牙齿的整体平行移动。  相似文献   

8.
王彩莹   《四川医学》2022,43(3):305-307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疾病,占前庭性眩晕的20%~30%,年患病率约为1.6%,终身患病率约为2.4%[1],发病机制目前公认与耳石碎片脱落有关,治疗首选耳石复位术,辅以药物、手术治疗、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VR)。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期负重时Perfect种植体与Replace种植体颈部骨质应力分布情况。方:借助医用CT电子扫描技术、图像传输与转换技术以及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建立上颌骨前牙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植入Perfect种植体及对照组的Replace种植体,比较分析两种种植体在即刻负重时牙槽嵴顶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延期负重时,Perfect种植体在牙槽嵴顶部的等效应力和压应力略小于Replace种植体在牙槽嵴顶部的等效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则略大于Replace种植体在牙槽嵴顶部的拉应力。结论:延期负重条件下,Perfect种植体在牙槽嵴皮质骨的应力分布与Replace种植体相似,仅从生物力学方面考虑,Perfect种植体不会加快种植体颈部牙槽嵴的吸收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对残余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BPPV患者274例,均采用耳石复位方法治疗。根据复位治疗成功后第3天有无残余头晕症状,患者分为残余症状组107例和无残余症状组167例。分析患者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耳石复位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和oVEMP各项参数。结果BPPV病程及发病月份为患者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耳石复位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半个月时,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位治疗1个月后,残余症状组DHI评分低于无残余症状组(P<0.05),oVEMP患侧的振幅比健侧增高(P<0.05)。结论耳石复位治疗后部分BPPV患者会有残余症状,残余症状可能与病程、发病月份、复位次数、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患者oVEMP的耳间振幅增高与残余症状有关,临床或可把oVEMP检测作为残余症状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颌埋伏尖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方向的牵引力,分析比较其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牵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埋伏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实体(CAD)模型,在牙尖处施加不同方向的牵引力,分析比较各种工况下牙周膜的等效应力云图。结果牵引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随着角度的增加,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牙尖及面向牵引力侧,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牙尖处。结论当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有利于其牵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乳牙期利用固定扩弓矫治器前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扩弓矫治器进行前牵引治疗,扩弓加力直至上后牙的舌尖接近下后牙的的颊尖为止.上颌扩弓的同时进行前牵引,每侧施力约0.025~0.03 N,施力方向与牙合平面成10°,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10~12h.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带有扩弓的固定装置进行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Ⅲ类错(牙合),能促进上颌骨的生长,SNA角明显增大,平均增大2.4°,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并向后退缩,上下切牙舌倾.[结论]利用带有扩弓的固定矫治装置进行前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是确实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无牙颌患者因牙槽骨吸收、牙槽嵴低平,普通全口义齿修复后常常存在义齿松动,固位不良,咬合时黏膜疼痛不适,咀嚼功能低等问题,尤以下颌牙列缺失者明显。下颌种植覆盖义齿,是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修复的最佳选择方式之一。目前,种植体与义齿常用的固位方式有球帽、杆卡、套筒冠以及磁性附着体,Locator附着体为近年出现的新型固位方式。本研究拟观察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并与球帽附着体进行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两种精密附着体修复下颌磨牙游离缺失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结果在单侧磨牙加轴向力200N时,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比按扣式精密附着体对基牙的影响显著减低。在单侧双尖牙加轴向力200N时,无论在舌侧,还是在唇侧,对另外两基牙的影响显著减小。与在单侧磨牙施加轴向力200N时相比,在双侧磨牙同时施加轴向力时,基牙和下颌骨的应力稍稍增大。结论①无论是按扣式精密附着体还是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无论在磨牙还是在双尖牙施加轴向力,对基牙颊侧的影响比对舌侧的影响小。②当在磨牙施加轴向力时,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对基牙的影响显著减低,铰链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骨高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状况的影响,以评定出适宜的植骨高度。方法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对种植体模型施加200N垂直和斜向60°两种方向的载荷,对Ⅲ类骨质上植骨0mm、1mm、2mm、3mm、4mm、5mm、6mm、7mm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植骨3mm、4mm即可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达到较理想状态。斜向载荷下产生的应力远大于垂直载荷下产生的应力。结论适量植骨即可有效的扩增牙槽嵴。在临床设计种植方案时应尽量减小或避免斜向载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简化的微型种植体-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植入方向下微型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为微型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微型种植体以30°角倾斜植入骨块,在保持加载力方向、微型种植体与植入处骨表面夹角不变的情况下,以植入点为圆心,微型种植体在骨平面上的投影线为半径水平旋转180°,设定0°、45°、90°、135°、180°共5个植入方向.在与植入处骨表面平行的200 g力作用下,分析微型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结果:各组应力值及位移值的变化均符合临床生理要求,微型种植体的植入区、骨皮质区应力相对集中,Von-mises应力、拉应力、压应力分布变化总体一致,应力曲线整体呈递减趋势.在脱位力作用下,0°、45°组应力值小于其他组,0°组应力值最小,0°、45°组位移值明显高于90°、135°、180°组,90°组的位移值最小.结论:不同植入方向的微型种植体可以安全承载与植入处骨表面平行的200 g正畸力.临床上选择微型种植体植入方向时,尽量减小加载力对其的脱位作用,才更有利于微型种植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髓腔深度对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邻牙合面(mesial-occlusal, MO)缺损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1名牙周健康、牙列完整、咬合正常、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形态标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志愿者作为建模对象,采用锥形束CT(conical beam CT,CBCT)扫描数据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MO缺损的有限元模型,选择2种不同牙合面覆盖方式的高嵌体,A组为全覆盖式的高嵌体,B组为保留远中边缘嵴式的高嵌体。根据髓腔制备深度分为2 mm、3 mm、4 mm、5 mm组,各组分别施加280 N的垂直载荷和105 N的舌向45度载荷,观察修复体、黏结剂层及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 A组中各结构的应力值随着髓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髓腔深度为2 mm时,各结构的应力值相对最小;B组在髓腔深度为5 mm时,垂直加载下,各结构应力值最小,斜向加载下,黏结剂和牙本质的应力值最大;B组与A组的应力大小相似,但斜向加载时,除牙釉质外各结构应力值均变小。结论 增加髓腔深度,全覆盖式高嵌体易脱落和折裂,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外固定架螺钉钻入胫骨干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运用 Mimics软件,Pro/E,Geomagic Studio,Ansys Work-bench13成功建立胫骨螺钉装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施加轴向载荷,扭转载荷观察结果。结果:装配体共生成3 710个体网格,6 952个点,Von-Mises和Total Deformation应力云图显示轴向和扭转载荷螺钉的最大应力位于螺钉与皮质骨接触处,形变最大的位置在钉尾。结论:三维胫骨螺钉装配体有限元模型为螺钉与胫骨的应力的定量研究提供基础,为不同材料属性,不同载荷的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下颌单侧游离端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载荷下下颌单侧游离端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应力值和应力分布,为冠外附着体义齿应力分析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应用美国I-DEAS软件,采用接触单元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 结果:应力较集中在基牙颈部和缺牙区牙槽嵴顶, 远下斜向加载时应力峰值分别为 ( 7.83 D +4 ) Mpa和( 5.96 D + 4 ) MPa,垂直加载时应力峰值分别为(5.56D+3) MPa和(2.92D+4) MPa。 结论:远下斜向加载应力峰值最大,垂直加载时应力峰值最小,在基牙颈部应力值大于缺牙区牙槽嵴顶。游离端缺失应用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应 注意基牙颈部牙槽嵴及缺牙区牙槽嵴顶的健康,采取措施减小斜向力。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探讨上颌牙列缺失应用All-on-4修复时种植体在3种牙弓形态模型中应力分布的差异,为临床提高种植体成功率提供客观参数。方法:参照3M公司MBTTM牙弓模板,应用SolidWorks 2013软件建立All-on-4种植修复的3种牙弓形态上颌无牙颌有限元模型(尖圆形、方圆形和卵圆形),设定皮质骨层为2 mm,种植体长度为13 mm,前牙区2颗种植体平行植入,后牙区2颗种植体在颌骨内沿近远中方向与牙长轴成0°、15°、30°和45° 4种角度,所有种植体均固定于上部结构。通过2种加载方式在上部结构施加100 N压力模拟咀嚼受力,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6.13运算测得种植体在上颌模型的Von-Mises应力值。结果:测得种植体周围Max von-Mises应力值均出现在皮质骨层,不同牙弓形态模型中应力分布不同,方圆形牙弓种植体周围应力随种植体角度增加而增大;卵圆形牙弓后牙区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种植体倾斜15°时,前牙区应力在种植体倾斜超过15°后明显提高;尖圆形牙弓种植体周围应力在种植体倾斜45°时显著增大。结论:牙弓形态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All-on-4修复上颌牙列缺失时,方圆形牙弓应尽量减少种植倾斜体角度,卵圆形牙弓种植体倾斜角度不宜超过15°,尖圆形牙弓应避免种植体倾斜角度超过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