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现浇连续梁施工时,支架体系受力过大导致梁体中部位置支架内力产生卸荷现象,影响结构整体质量的问题,对公路现浇连续梁预应力筋张力对支架体系受力影响进行分析。以具体项目为例,构建公路现浇连续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在不考虑预应力条件下,分析钢束张拉时支架结构受力以及不同连接方式时支架竖杆结构受力影响。结合分析结果对支架体系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支架体系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提高结构整体受力能力,确保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晓康  沙钢 《工程力学》2000,2(A02):193-198
本文探讨“柱,剪力墙,无粘结预应力板”结构体系的特点,适用条件。提出等代框架梁法解决该结构不能在(TBSA,TAT)程序上进行整体内力分析问题。结合整体内力和预应力的影响,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板的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保定爱情广场项目1#采光顶为椭圆形三向分格单层网壳结构,长短轴跨度大,距地高度高,施工难度较大。本文采用“地面分段加工,高空散拼组合,先主龙骨后次龙骨,无胎架安装”的施工工艺,在其下搭设钢丝绳软平台作为操作平台,采用SAP2000中框架单元模拟索结构受力过程,利用ANSYS14.0进行结构上反梁受力分析。研究表明:高空散拼无胎架施工工艺安装精度及整体沉降符合预期,钢丝绳受力的安全系数及结构反梁的受力位移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多阶段预应力空间网架结构一次张拉计算法,将某一阶段第i次对i预应力杆增加的预应力值作为未知数,通过结构力学方法建立该阶段预应力准则方程式并求解之。然后可计算该阶段i次预应力各预应力杆的控制值(包括各预应力杆原有的内力值),后张预应力对先张预应力的影响值,以及网架结构杆件内力和节点变位,直至该阶段最后一次预应力时得到该阶段各预应力杆的设计内力值及网架结构内力和变位。重复这样的分析计算可得到多阶段预应力网架结构预应力杆的最终内力控制值及网架杆件内力和节点变位。采用该方法,预应力杆的内力值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无需调整,可一次性完成预应力施加操作过程。该文中附有算例说明,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多阶段预应力空间网架结构一次张拉计算法是正确、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因其施工简单、造价经济、受力合理、行车舒适等优势迅速发展,但成桥后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将对连续刚构桥主梁和桥墩的变形及内力产生较大影响。结合仙龙潭特大桥工程实例,对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和连续刚构体系基于顶推改善墩底受力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冯永  刘卉  王洪臣 《硅谷》2008,(24):93-93
把预应力轻钢网格楼盖这种空间受力体系分解成平面受力体系进行计算分析.首先,用荷载分配法求解网格梁横、纵向梁的分配荷载.再根据连续梁所分配到的荷载,按一般预应力连续钢粱结构,计算控制截面的内力及挠度.  相似文献   

7.
罗尧治  程华强  许贤 《工程力学》2014,31(6):159-165
自适应张弦梁结构是可根据外部荷载变化调节结构中的预应力, 实现对结构工作状态控制的智能结构. 该文首先分析自适应张弦梁结构的工作机理;然后建立结构的内力状态方程;接着对在风吸作用下下弦拉索退出工作的内力控制问题进行分析, 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模型;再对在移动荷载作用下上弦梁受力不均匀的内力控制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移动荷载的大小和移动速度, 将荷载空间划分为无时滞可控区域和有时滞控制区域, 并以结构最合理内力分布状态为目标分别建立各可控区域内力控制模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该类结构的工作性能. 数值结果表明, 相对于普通张弦梁结构, 自适应张弦梁结构通过自适应控制能够降低结构的内力峰值和初始预应力水平要求, 并提高结构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桥梁顶推施工导梁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桥梁的顶推施工中,导梁对增大顶推的跨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导梁的各个参数对于主梁在顶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都有很大的影响。适当地选择导梁的各个参数值能够减少主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内力,从而节约材料和降低施工成本。根据顶推施工的特点和顶推过程内力变化规律,利用结构力学位移法建立简化的结构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连续梁桥顶推施工中主梁前端所安装的导梁长度、刚度和单位长度的重量这三个参数对顶推施工过程中主梁内力的不同影响,得出了计算顶推施工最优的导梁参数值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爱林  孙超  姜子钦 《工程力学》2017,34(3):211-218
为了改善传统索穹顶结构的受力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联方型双撑杆索穹顶结构,该索穹顶的上弦节点与两根斜撑杆相连,稳定性好并且便于张拉施工。针对联方型双撑杆索穹顶的找力分析问题,根据节点平衡方程,推导出考虑结构自重时索穹顶的预应力计算公式;给出了不同参数下联方型双撑杆索穹顶的预应力计算表,分析了该结构的受力特性;比较了考虑结构自重和不考虑结构自重时索穹顶初始预应力的差别,并采用有限元迭代法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矢跨比和撑杆高度的增大,结构中所有构件的初始预应力将减小;在自重荷载下,内圈脊索内力降低,最外圈斜索和环索内力显著增加;采用该文提出的理论公式可快速准确的获得考虑结构自重时联方型双撑杆索穹顶的实际预应力分布,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贾光 《硅谷》2015,(3):174+186
拱形主塔外形美观,在分节段施工中为保证其线形和内力均满足要求,需要设置支撑体系。对于支架方案的计算,可以先按照无横撑体系先对结构进行试算,找出结构受力最不利的节段和变形情况。根据试算结果修改支架方案,考虑是否添加顶推力等,最终得出安全、合理的支架方案。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的钢结构工程属于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它的受力状态有着相应的变化过程。当钢结构阶段施工之后,它结构的内力和位移都会对下一个阶段的内力和位移产生影响,因此,在大跨度的钢结构工程中应该对各个阶段的位移和内力的状况做跟踪和计算,以便获得较精确的结构内力和结构位移的累计效应。当大跨度的钢结构的各个阶段施工时,都会产生相应的边界和约束条件的变化、温度变化、构件增删和预应力的变化等问题,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能够保证其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对索穹顶结构初始预应力分布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方法—预载回弹法。该方法首先对索穹顶施加一个预设荷载,提取有利于抵抗预设荷载的内力分布。将该组内力作为预应力施加至结构上,并撤除预载,使结构回弹,通过两阶段变弹性模量迭代计算,收敛后可获得索穹顶结构的整体可行预应力分布。该方法通过施加对称荷载,即可自动实现单元的分组,便于整体可行预应力的判定,并可直接获得多自应力模态结构的优化初始预应力分布。通过算例证明预载回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较快的收敛速度,求得的整体可行预应力分布直接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网壳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石麟 《工程力学》1996,(A01):78-87
本文阐述了组合网壳结构,局部双层网壳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斜拉网壳结构及索弯顶等种新型网壳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指出了这些新型网壳结构的受力特性和在设计,分析中应注重的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详细研讨了一种新颖的蜂窝三撑杆型索穹顶,索穹顶结构的上弦索平面投影为蜂窝状网格,与下弦节点相连的有三根撑杆。不采用上下弦只有一根垂直水平面撑杆的"拉索海洋和压杆孤岛"传统张拉整体Fuller构想。这种新型蜂窝三撑杆型索穹顶的提出,即减少了环索与斜索用量,又提高了撑杆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该文对索穹顶预应力态采用节点平衡方程,详细推导和建立了蜂窝三撑杆型索穹顶索杆内力的一般性计算公式,对若干参数的索穹顶给出了索杆预应力的计算用表和大量的算例分析,以诠释索穹顶预应力态的分布规律和受力特性。该文的研究为索穹顶结构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新形体。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池  薛伟辰等 《工程力学》2001,(A02):394-399
介绍了预应力组合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通过两根 预应力组合梁和一根普通组合梁的试验,对预应力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内力分布、预应力筋应力、钢梁与混凝土板的滑移等时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路桥施工中路桥结构受力情况,还可以分担荷载,提高路桥结构的稳定性。而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注意哪些事项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斟酌和控制。基于此,该文以山东某高架桥工程为案例分析对象,对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来促进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提高预应力使用技术水平,保障路桥施工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索穹顶结构存在的脊索易松弛、网格划分不均、环向刚度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双撑杆交错式索穹顶结构。建立Midas模型分析了该结构在全跨和半跨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一步研究了结构基本参数对单双撑杆交错式索穹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单双撑杆交错式索穹顶结构在全跨和半跨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静力性能,各索均不易松弛,结构整体刚度大。给出了初始预应力和矢跨比的建议取值范围,为单双撑杆交错式索穹顶结构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拉线式塔桅结构初始预应力状态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NSYS软件可以方便解决有预应力的结构的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索杆杂交结构采用平衡矩阵理论进行了探讨。对于索杆杂交结构而言,可以根据平衡矩阵确定体系在初状态几何下的整体预应力分布和大小,但是必须考虑变形相容条件和本构关系即各个单元的柔度分布。只有满足体系柔度分布的杆件截面尺寸的结构才能最终施工张成给定的预应力分布和设计几何。由相容方程和平衡方程提出了包含局部超静定结构的索杆杂交结构的柔度分布确定方法和独立柔度分布模态这一概念。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其次,对一索杆梁杂交空间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及其初步的静力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局部分析法对索杆梁体系的预应力分布和大小进行了优化分析。在优化目标下,最优的预应力分布是外环预应力较大,中环、内环预应力要小很多。并以预应力作为整体自平衡的初始内力情况下对其进行了初步静力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柔性体系和刚性体系的杂交实际上只能为刚性体系提供大变形的安全储备,而并不能有效的降低体系的挠度,但是预应力的存在却可以有效的改变梁单元轴力的性质和水平。相比单层网壳,索杆梁体系的稳定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体外预应力加固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弹性阶段和极限状态进行了受力分析,考虑了预应力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对连续组合梁弯矩分布的影响。以力法原理为基础,分别建立了预应力加固连续组合梁在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负弯矩区和正弯矩区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两根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公式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