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模块:选修 算法与程序设计标准条目:(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单行形式流程图: 多行块形式流程图:标准模块:选修 算法与程序设计标准条目:(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二是程序设计语言初步;三是算法与问题解决实例。从这个标准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程序。怎样做好这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对应标准模块为“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对应标准条目为(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活动课《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数据提出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选择购物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和游戏所需的各种实物(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5.
朱爱军 《文教资料》2006,(2):146-147
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算法和算法描述。2.教学目标:·通过对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了解描述算法的两种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知道各自的优缺点;初步掌握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做任何事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始有终。3.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程序Word。数据处理、分析的程序Excel。及网页制…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有多高?(学生作出不同的猜测。)师大家都没有猜对。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三步式题和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式题(第二级运算中含乘除混合及两个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能对三步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简单分析,进而解决应用题。3.培养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列式,解决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过程】一、题组呈现,以旧引新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交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教学目标】1.能看懂直观的集合图,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最优化。3.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重叠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口算。2.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板块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儿童商店去逛一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一一列举的关键就是通过有序列举,以及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让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知列举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初步积累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想想做做1~4。【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播放动画片《曹冲称象》。提出要求:看的时候请你们想一想这个故事对你学习数学有什么启发?2.启发思考:通过这个故事,对你学习数学有什么启发?3.小结:其实数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就像"曹冲称象",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二、前置性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单)(一)练一练。1.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页例5。【教学目标】1.能运用正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经历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习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能借助示意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折纸操作,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17.
卓杨晶 《新教师》2020,(3):75-7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3。【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每次喝的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8.
找规律     
【1】0,6,24,60,120,()A.186B.210C.220D.226【2】1,8,27,()A.36B.64C.72D.81【1】答案为B。这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  相似文献   

19.
自全国大范围推广新课改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改革,在选修课程中添加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是在Visual Basic环境中,以问题解决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力图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精彩片段,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