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张林林 《广东化工》2013,40(17):84-85
对纳米银在含有不同盐溶液中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离子对纳米银的溶解动力学的影响,采用ICP-MS对纳米银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溶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的溶解随天然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本研究对揭示纳米银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然高分子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流变学作为研究天然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流变学研究能够获得许多溶液的性质,包括溶液粘弹性变化规律、溶胶凝胶转变条件和高分子链在溶液中的运动学等信息,并能为天然高分子溶液纺丝等应用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持。综述了近几年来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天然蛋白等天然高分子在离子液体/有机试剂、纯离子溶剂,以及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等溶剂体系中的流变性研究进展,并对天然高分子溶液的流变学理论发展和溶解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纳米银抗菌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产品有效期,以通过苯扎溴铵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的纳米银溶液为对象,分别在不同温度、紫外光照和初始pH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期间以紫外-可见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纳米银溶液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温度的升高,纳米银胶团更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溶液稳定性降低;纳米银溶液经受紫外光辐照后,会出现粒径增加但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的现象;提高纳米银溶液初始pH不利于胶体体系的稳定性,而降低初始pH有助于提高胶体体系稳定性。总之,为了提高纳米银溶液在存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采取降低环境温度、避光和酸化等措施。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作为纳米银溶液生产、运输和储存时选择合理工艺参数和材料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纳米银抗菌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产品有效期,以苯扎溴铵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银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紫外光照和初始pH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以UV-Vis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法考察了纳米银溶液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纳米银胶团更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溶液稳定性降低;纳米银溶液经紫外光辐照后,会出现粒径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的现象;提高纳米银溶液初始pH不利于胶体体系的稳定性,而降低初始pH有助于提高胶体体系稳定性.因此,可采取降低环境温度、避光和酸化等措施来提高纳米银溶液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王欢  史亚鹏  张萍  王珊 《应用化工》2014,(2):368-371
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银溶液和明胶纳米银溶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银溶液与Hg(Ⅱ)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一种通过纳米银溶液测定Hg(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欢  史亚鹏  张萍  王珊 《陕西化工》2014,(2):368-371
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银溶液和明胶纳米银溶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银溶液与Hg(Ⅱ)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一种通过纳米银溶液测定Hg(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和对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析了城市二级处理水的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对超滤膜过滤透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混凝法,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吸附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态有机物主要集中在〈2k分子量区间上;(2)混凝处理后,高分子量有机物低分子化效果明显;PAC吸附能有效去除小分子量有机物;臭氧-PAC联用,大分子量有机物和小分子量有机物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臭氧氧化与PAC吸附联用在去除有机物方面具有很好的互补性;(3)分子量分布对原水的透水通量影响较大;选择混凝、PAC或臭氧-PAC等作为膜法处理的预处理单元,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臭氧和溴酸盐制备次溴酸盐消毒剂的设备包括一个溶解设备,通过溶解溴酸盐产生含有Br^-的溶液:一个pH调节设备与溶解设备连接,用于维持含有Br^-的溶液的pH范围;一个臭氧发生器;一个消毒剂贮存容器与溶解设备和臭氧发生器连接,通过含有Br^-的溶液与臭氧反应生产和贮存次溴酸盐。将含Br^-溶液的pH调节在规定范围内,引起溶液和臭氧反应,生产该消毒剂。  相似文献   

9.
袁雪梅  邓仕槐  杨悦锁  杨新瑶 《化工学报》2017,68(11):4154-4160
纳米银(AgNP)作为应用最广、生态毒性最强的工程纳米材料之一,一旦进入地下水环境,将引发环境问题。目前,环境因素对纳米银在地下水环境中运移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室内柱实验,研究了流速(1、2 ml·min-1)和介质粒径特征(0.605、0.115 mm以及混合粒径的玻璃珠)对纳米银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在粒径较大(0.605 mm)的介质中的迁移主要受吸附沉降控制;在小粒径介质中(0.115 mm以及混合粒径玻璃珠),迁移过程同时受吸附沉降和阻塞沉降两种机理的控制,且阻塞效应主要受小粒径部分介质控制。水流速度提高能降低大粒径介质中纳米银颗粒的沉降效率,从而提高其迁移能力。而对于小粒径介质和混合粒径介质,流速提高除了降低纳米银的沉降效率,还能降低阻塞效应和促进尺寸排除效应,不但能更显著地降低纳米银在介质中的衰减,还能提高纳米银在介质中的穿透速度。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复杂的场地条件下纳米材料的迁移分布动态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化不利于絮凝去除天然有机物,或许可以采用其它的处理,例如膜滤和活性炭吸附。为了最大限度的去除有机物研究应考虑臭氧在处理工艺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对磷石膏在水溶液和饱和石灰溶液中,于10℃,室温和40℃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天然石膏在同种条件下溶解性的对比,结果表明:水溶液中,早期的磷石膏溶解度比天然石膏大,但最终的饱和溶解度小于天然石膏;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磷石膏和天然石膏溶解速率增加,饱和溶解度下降,磷石膏的溶解度小于天然石膏。在饱和石灰溶液中,无论溶解初期和后期,磷石膏溶解度皆小于天然石膏;随着温度升高,磷石膏饱和溶解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银对荧光染料曙红的荧光猝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高温度下制备了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胶态纳米银,研究了在水溶液条件下其对荧光染料曙红荧光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浓度的纳米银与荧光素溶液作用后可使荧光强度减弱,并且其猝火效成随纳米银粒子粒径的减小、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溶液pH的升高可使该体系荧光猝灭减小.并从分子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和无辐射通道等方面对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用氯化锌浓溶液溶解天然植物纤维制备纤维素膜,研究了纤维溶解过程及膜制备工艺对纤维素膜透析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氯化锌溶解纤维素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针叶木浆粕为原料,在65%氯化锌溶液中溶解60~90 min,制备纤维质量比为2%的铸膜液,以常温下的水为凝固浴,凝固时间9min以上。另外,真空干燥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纤维素膜的通量与截留性能。对纤维和纤维素膜的XRD、SEM观察表明,纤维素在氯化锌溶液溶解过程中有晶型和结晶度改变。  相似文献   

14.
冻融陈化可有效地使用明矾污泥和活性污泥脱水,但对明矾污泥比对活性污泥效果更明显。明矾污泥和活性污泥之间的主要差别是,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有机物和离子的浓度都高。溶解有机物和离子可能改变冻融过程,降低对活性污泥冻融陈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溶剂气浮法分离有机物稀溶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溶剂气浮法在分离有机物稀溶液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所涉及的工艺和工程等关键问题作了介绍,对近期在工业应用中的中试研究进行了论述。展望了利用溶剂气浮法分离有机物稀溶液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纳滤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的去除效果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综述了纳滤技术对水中微量的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有机物(农药和三致物质)、挥发性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溶解有机物与可同化有机物等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指出纳滤作为一种先进的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微污染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安全优质饮用水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案例研究Vlaicu,I.等(Water and Sewerage Company Timisoara,Rom)Journal of E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Ecology 2001,20),91~95(英文)测定了混凝法在去除原水水样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氯化溶解有机物的效果。当氯化前进行混凝处理时,水样中的DOCI下降2倍。  相似文献   

18.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天然有机物,并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的研究开发,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几种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天然活性化妆品资源。  相似文献   

19.
吴丽娟  郑雄  陈银广 《化工进展》2015,34(2):542-548,570
近年来随着纳米银生产和使用的逐渐增多,导致环境中纳米银的浓度逐渐升高。物质流分析表明,大部分的纳米银将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而富集到污泥中。鉴于纳米银的抗菌性,其可能会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环境水体中纳米银的不同来源(即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着重总结了目前对其影响污水和污泥处理系统的研究,即对污水中碳、氮、磷的去除效率和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这一过程中微生物的毒性作用,探讨了其毒性效应的来源及作用机理,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综述内容为深入研究纳米银对污水和污泥处理系统的潜在风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合成溶液型稀土橡胶催化剂新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三氧化二钕和豁酸配制三氯化钕的水溶液;将有机磷酸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有机磷酸溶液;将碱性溶液加入得到皂化液;溶解完全后用黏度调节剂调节溶解液的黏度;分别进行二元陈化和三元陈化,即可得直接应用于橡胶生产的稀土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