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肝纤维化是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环节,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内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失衡,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阻止慢性乙肝向肝硬化发展的有效措施.我科近年采用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纤维化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辛  孔清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64-1066
目的:观察肝炎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肝炎号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43例用草仙乙肝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型前胶原(hpc)、型胶原(-C)、层黏蛋白(LN)、肝功能、ALT、AST、TBiL、ALB、A/G。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肝炎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对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纤维化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将16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组),治疗组8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结果在治疗组中,23.2%(19/82)的患者发展至慢性重型肝炎,显著低于对照组46.3%(38/82)(P<0.01,对照组52.6%(20/38)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而在治疗组,仅26.3%(5/19)的患者死亡(P<0.01.两组患者肝性脑病、感染、出血、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持续保持阴性水平。结论阿德福韦酯的长期疗效是可靠、稳定的,对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纤维化发展有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英  何宁  梁国瑞  贾聚坤  彭雯 《河北医药》2009,31(17):2281-2282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内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失衡,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所致,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环节。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有效措施。我科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抗纤维化治疗,以探讨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扶正化淤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的病理过程,阻止、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治疗的重要过程.本文应用扶正化淤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改变,而纤维化持续进展可导致肝硬化。本文将2006年以来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就其肝纤维化指标同以往综合治疗资料进行比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中药复方989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寻找抗肝纤维化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11例,随机分为穴位注射中药复方989组56例,对照组55例,进行为期25周的对照治疗。肝纤维化4项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主要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球蛋白(A/G)比例;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甘胆酸(CG)、前白蛋白(PA)。结果:治疗组HA、LN、PCⅢ及Ⅳ-C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TB、ALT和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CG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A/G、PA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注射989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对肝脏炎症的抑制较为明显,亦是临床上一种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俞萍  周红燕  朱建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33-3435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一个必然病理过程,若能及时有效地抗纤维化治疗,就可以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我们应用替比夫定/复方鳖甲软肝片或二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三组药物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HBVDNA[平均(7.46±1.51)Ig拷贝/ml]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其中男101例,女25例,年龄18~65岁,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制标准[1],且符合:(1)首次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复方鳖甲软肝片;(2)ALT≥正常值上限2倍;(3)肝功能代偿期;(4)排除合并有其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酗酒、吸毒、妊娠、脂肪肝等.  相似文献   

9.
<正>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的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而肝纤维化并非完全不可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肝病的预后。笔者采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肝细胞持续破坏致肝组织进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本论文旨在讨论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晶  白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49-150
如何延缓或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发生肝纤维化甚至发展至肝硬化是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药丹参有抗纤维化作用己早已被研究证实。有关丹参抗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我们采用含有丹参主要提取物的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观察丹参酮注射液对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纤维化,而进展性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最终出现终末期肝病的表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动态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期找出更为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代偿期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予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结果观察组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用在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抗肝纤维化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易导致肝纤维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可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纤维和结缔组织沉积,是对炎症和坏死组织的修复反应,所以治疗肝纤维化是防止或延缓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 989制剂穴位注射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111例 ,随机分为穴位注射中药复方 989组 (5 6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疗程 2 5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纤维化 4项血清学指标 :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肝功能主要指标 :总胆红素 (TB)、丙氨酸转氨酶 (ALT)、白 /球蛋白 (A/G)比例 ;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 :甘胆酸 (CG)、前白蛋白 (PA)。 结果  治疗前后 ,两组患者血清HA、LN、PCⅢ及Ⅳ C均有所下降 ,TB、ALT和肝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CG明显下降 ,而A/G、PA则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两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中药复方 989穴位注射有较好的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肝脏纤维化是肝炎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重要环节。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为肝脏穿刺病理活检[1]。但肝活检因为其有创性、有潜在风险、可重复性差等因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吴艾萌  周曙岚  汤红  张立梅  童颖 《安徽医药》2006,10(10):768-770
目的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9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选取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 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结合同期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Ⅳ检测结果,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Vpv、D s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LN、CⅣ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均与CHB时的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Dpv、Vp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在CHB的各阶段差异均有显著性;D sv在CHB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才有显著性;Qsv、LN及CⅣ只在CHB单个阶段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重叠较大。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纤维化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安珐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婵聪  朱翔 《抗感染药学》2004,1(3):129-129,131
目的:观察安珐特(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普通保肝药,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安珐特,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白蛋白(ALB)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和白蛋白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初步认为安珐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有促进白蛋白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正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24-3425
肝纤维化是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肝炎病理改变,可由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乙醇性肝炎等引起,其机制为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调,ECM过度沉积所致,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即为肝硬化。干扰素-γ(INF-γ)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而部分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我们应用干扰素-γ联合护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易慢性化,已成为我国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织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是治疗该病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我院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对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乙肝主要标志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