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防范氧舱火灾事故,根据GB/T19284-2003氧气加压舱国标和GB/T12130-2003空气加压舱国标的相关要求,目前已经做到的有关空气加压舱的防范措施有:限制可燃物进舱,只准许B1级(难燃)材料和A级(不燃)材料进舱;严格禁止火种带人舱内的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火花的电气设施也限制进舱;舱内氧浓度由25%降为23%。对于氧气加压舱,在可燃物、舱内电压和点火条件(温度)进行限制的同时,对于进舱电气的种类及功率也加以控制。国家主管部门在强化氧舱管理规章和临床医院执行“安检”上都做了许多工作,这些工作对于确保氧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如何在多人氧舱内安全、可靠地吸氧治疗一直困扰着国内只有多人氧舱的医院.2006年后我科将密闭式吸氧头盔用于多人氧舱内婴幼儿、面部水肿/下颌小不宜配戴面罩的患者,患者配合程度很高,头盔排氧完全采用舱外排氧,氧舱内氧浓度控制在23%以下,保证了高压氧舱的消防安全,有效杜绝了氧舱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头盔内氧浓度达到90%以上,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急性放射病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事故性急性放射病的诊治是平时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发生13起较大的放射性事故,引起46例患急性放射病(含3例亚急性放射病),另有3起照射剂量为1Gy上下的小放射事故,有4例患轻度放射病,合计50例。...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舱排氧管的阻塞事故情况报告吴丽红宋本华李晶唐春英我院高压氧舱于1992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先后曾几次发生室外排氧管阻塞,致舱内氧浓度剧升,特报告如下。1993年1月中旬,突有一次氧舱运行至下半时,发生舱内氧浓度急剧升高达37%,同时舱内压力亦升...  相似文献   

5.
贺青 《民航医学》1998,8(3):23-23
人为失误是大多数飞行事故的重要诱因。然而,许多有关人为失误的研究并没有对潜在错误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对171起1990~1995年发生的飞行事故中的人为失误进行了分类和研究,认为疏忽性错误和监管人员违规有关;知识性错误和座舱资源管理错误有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1962~2003年放射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能和辐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当今经济建设和公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在利用辐射技术的同时,难免因各种原因会发生一些放射事故,由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相关危害。笔者将贵州省1962年至2003年间发生的放射事故进行统计归纳,并从事故中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事故防范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 (HBO)舱的燃爆是 HBO治疗中突发的、偶然的灾难性事故 ,如果发生 ,后果严重。杜绝 HBO治疗中氧舱的火灾是所有氧舱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一、H BO舱火灾的特点HBO舱环境密闭狭小 ,一旦发生火灾 ,舱内人员往往难以自救和逃生。 HBO舱工作时处于高压状态下 ,氧浓度高 ,舱内一旦发生燃烧 ,则速度极快 ,舱内温度急剧升高 ,舱内气体体积剧烈膨胀 ,破坏力大 ,常造成观察窗玻璃爆裂甚至舱体爆炸。舱内人员因严重烧伤尤其是呼吸道烧伤、窒息和急性缺氧而迅速死亡。舱内氧气一旦耗尽 ,又没有外来氧源补充 ,舱内火灾…  相似文献   

8.
CT照片静电伪影的分析与预防黄霈CT照片中的伪影,既有来自CT扫描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也有因照像及冲片过程中操作不当所引起。后者以前未曾引起注意,其中静电反应为一个重要原因。兹将我科曾发生因静电反应致CT照片出现伪影的情况分析如下。伪影的表现及分析:1...  相似文献   

9.
遵照国家劳动部、卫生部文件精神,广州市劳动局会同市卫生局、市公安局消防处、广东省高压氧医学会组成检查组,按劳动部劳部发[1994]433号《关于“开展医用高压氧舱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精神和医用氧舱国家标准GB12130-89,对广州地区51家医院在用氧舱进行普检。除安装在船上的9台加压船和在建的5台氧舱外,实际普检氧舱77台,其中5人以上氧舱29台、单人舱43台、婴儿舱5台。普检中发现的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国内各地高压氧舱也存在,有些地方更严重。所以,将对广州地区普检情况作一介绍,可供参考以引起重视。医院普遍反映…  相似文献   

10.
2020年9月29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氧舱》国家标准(GB/T 12130-2020), 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代替了GB/T 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GB/T 19284-2003《医用氧气加压氧舱》, 其中还包括了高气压舱。氧舱各组成部分名称和TSG 24-2015《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一致, 新标准以法律和规范作为立足点, 把各种类型的氧舱进行了整合, 并对加压介质、舱体、管道等都做了详细的要求, 其质量与安全贯穿了整个过程, 新标准必将推动高压氧学科向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1977年度执行一项工程潜水作业中,发生重大潜水事故两起——放漂和绞缠。现将这两起事故引起急性重型减压病和医学处理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放漂引起急性重型减压病 一、放漂经过及医学处理过程 龙××,30岁,潜水员。于1977年7月  相似文献   

12.
自1987年以来,独联体民用航空运输的飞行安全状况基本上每年都在恶化。1993年安全状况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独联体国家航空委员会飞行安全委员会1993年报告表明,1992年独联体共发生122起飞行事故,其中17起为“灾难性事故”,飞机报废事故达55起,直升机事故为64起,有35架直  相似文献   

13.
总结安徽省医用氧舱数量、分布以及定期检验常见缺陷的发展情况,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对氧舱检验记录进行分析,统计氧舱数量、缺陷类型和发生频次,分析发展趋势和成因,探讨安全管理建议。截至2019年,全省氧舱总数116台,其中,多人氧舱74台,单人氧舱42台;地域分布"北密南疏"并呈"核心增长"的发展趋势;7种常见缺陷类型的占比变化明显。人员资质缺陷和其他部件缺陷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缺陷类型,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氧舱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庆市城区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城区两个交警支队,利用《交通事故信息现场采集表》收集2000—2004年摩托车交通事故610起,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共发生摩托车交通事故610起,基本呈逐年上升的特点,多为一般事故。事故驾驶员以40岁以下的男性为主(79.9%)。事故多发于每年7、8月(23.1%)。一周中星期日事故最多(16.7%)。每天16:00~17:00为事故高峰期(15.1%)。事故多发于晴朗的白天,多发于主干道路平坦水泥路面。610起事故中,444起(72.8%)是多车事故,其中与各型客车或轿车相撞323起(53.0%)。166起(24.6%)是单车事故。摩托车驾驶员负主责或全责的事故为236起(38.7%),主要因疏忽大意、违规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多车事故121起(占多车事故的27.3%),单车事故105起(占单车事故的76.7%)。结论重庆市城区摩托车事故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危险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加强摩托车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同时规范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为是减少摩托车事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提高婴儿氧舱内氧浓度方法的探讨王培嵩王军勇王淑珍吕秋宁刘学玲我院婴儿氧舱为全氧舱,因未安装测氧仪,舱内氧浓度需凭公式计算推断,很难准确,而氧浓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要提高氧浓度,必须通过适当的洗舱、升压过程来实现。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航第六飞行大队1978~1990年发生一等飞行事故2起(死亡14人,其中机组9人)、顿航事故2起、事故征候49起.共计53起。其中发生于着陆阶段28起,占52.8%,当事飞行人员的年龄分布以36~40岁组为最多.本文从航空心理学角度对53起事故和事故征候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预防严重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必须从防止同类事故征候和飞行差话入手,同时必须通过提高训练水平来提高飞行人员的心理素质;加强有关规则和制度的反复强化;完善和改进各类飞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颖  杨卫东  李江燕 《西南军医》2008,10(6):175-177
护理差错是指已经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未造成后果(如多服维生素),或虽有不良后果但不严重(如错点散瞳剂,但未引起失明)的现象。在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对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利益均造成影响。同时,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举证倒置的实施,社会对医院增多了关注,医疗护理差错成为敏感话题。如何防范护理差错,改善医患关系,取得社会信赖,  相似文献   

18.
在 198 8~ 1998年的 11年间 ,广西共发生放射事故 14起 ,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同时也给人的安全与健康带来隐患。为了杜绝或减少放射事故的发生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现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一、放射事故概况①事故性质 在 14起放射事故中责任事故居首位 ,占92 9% ,其它事故占 7 1%。②事故的类别与级别 事故类别均为三类 ,即全部是被盗丢失事故。放射性活度在 11 1MBq— 433GBq之间。从事故级别看 ,一级事故 3起 ,二级事故 10起 ,三级事故 1起。③事故发生的部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90-2011年共79起飞行人员因素导致的飞行事故,指导飞行安全.方法 在航空安全网数据库中的机组人员原因分类中,收集1990年至2011年发生的79起国际运输机飞行事故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统一录入标准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79起飞行事故原因构成中,飞行人员空间定向障碍与情景意识改变为首要原因(21.0%),其后依次为缺乏休息或疲劳(17.3%)、无资质(13.6%)、注意力分散(11.1%)等.飞行阶段中进近(39.2%)和巡航(30.4%)阶段发生事故最多,其次是着陆阶段(16.5%).79起飞行事故中75起属于1级全损型事故(94.9%),64起为死亡性事故.飞行事故基本涵盖了所有飞行类型,其中货运飞行发生率最高(25.3%),国内定期航班次之(19.0%),与飞行总量较大有关.事故发生年度分布无聚集性. 结论 飞行人员的心理生理状况与人的因素导致飞行事故密切相关,应引起飞行人员和航卫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介绍目视飞行规则(VFR)转仪表天气情况(IMC)事故是航空业主要关注的问题。即使无数的调查与干涉,目视飞行规则(VFR)转仪表天气情况(IMC)事故还是不断以稳定的比例发生。国家运输安全部(NTSB)根据历史(1983~2004年)表明,虽然总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起数已有降低(大约从2,500起降到1,600起)但在仪表天气情况(IMC)时发生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比例仍保持稳定。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