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通过对复合地基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阐述了从狭义复合地基概念到广义复合地基概念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三者在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路线,指出复合地基的本质是桩和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荷载,并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了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以及满足形成条件的重要性。分析了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基础刚度和垫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复合地基位移场的特点、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思路和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设计思路。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复合地基型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实用方法。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最后还对进一步应重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西安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规模  李丰  李安定  尹治义 《城市勘测》2008,(1):144-146,149
针对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和地层性状,结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特点,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并对复合地基参数进行了设计。通过试桩试验和工程桩的检测,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对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减少地基变形明显,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CFG桩复合地基性状及其设计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隽  邓南沙 《山西建筑》2008,34(4):133-135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探讨了CFG桩复合地基对地基性状的改善作用,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从而推广CFG桩复合地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梁晓东 《建筑知识》2014,(4):410-410,412
我国地域广阔,不良地基土分布的范围很广。为了减少地基变形和沉降,需要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加固地基。本文介绍了我国经常用到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阐述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等,经过分析和比较,选择实际工程中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并指出了地基处理力求达到的目标和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编著的《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日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龚晓南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作者已出版的《复合地基》一书中形成的复合地基理论框架作了补充和完善 ,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的新发展和工程应用 ,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论述。全书分 10章 :绪论 ;土和复合地基性状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复合地基优化设计和按沉降控制设计 ;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影响 ;复合地基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地位和评价 ;复合地基振动反应和地震响应 ;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及实例。如需购买可到各地建筑书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试验对天然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天然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在空载情况下一阶频率变化规律。单桩复合地基和九桩复合地基时,分别在静载和爆破情况下,对CFG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爆破激振作用下,单桩复合地基和九桩复合地基水平方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CFG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一阶频率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爆破激振条件下,峰值加速度的规律。为今后探讨动力荷载作用下CFG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中加固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兵  张玲玲 《山西建筑》2009,35(18):83-84
结合首钢搬迁工程对地基变形要求严格的实例,阐明了软土地基采用复合地基加固的技术要求,提供了该工程地基处理的多方案比选,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和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承载力计算,工程实践表明,该地区采用挤密砂石桩加固地基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牟洋洋  白晓宇  张明义 《建筑结构》2019,49(12):120-124
鉴于软岩地基上CFG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独特性,以青岛某3栋高层住宅楼(1#,2#,3#楼)为依托,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强风化泥岩地基上CFG桩复合地基和天然地基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了CFG桩复合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验证了该场区经优化后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表明,本工程1#,2#楼采用天然地基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
群桩复合地基固结性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制并验证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对群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变形及应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单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进行了比较分析。强排水群桩和单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差别不大;但弱排水群桩和单桩复合地基固结度曲线的差异非常明显,群桩复合地基固结速度始终快于单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打穿地基的情况下,强排水和弱排水群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度都较天然地基固结速度快;但和单桩相比,弱排水群桩复合地基加速地基固结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复合地基形式共性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复合地基的内涵与外延,并在分析了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之后,并对复合地基进行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1.
徐大伟  王佳 《山西建筑》2011,37(27):80-81
针对填土的地基处理问题分析归纳了填土的工程性质,并对填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分别介绍了换填法、强夯法、钻孔灌注桩基础等常用的填土处理方法,以指导相关人员在施工实践中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2.
砂石桩一开始是用来处理松散砂土和人工填土地基的,现在,在软弱黏性土地基上的应用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砂石桩法处理软土地基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港东疆围海造地形成的疏浚吹填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吹填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对现场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成果分析,指出软基加固过程中不仅加固区域内土体变形明显,而且对周边环境影响显著,对周边的环境存在着危害。疏浚吹填土地基土体加固时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和侧向位移,土体的这种复杂变形会造成加固区周边管线破坏和构筑物裂缝的发展,应该对其影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路基填土高度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山西建筑》2009,35(1):300-301
介绍了公路路基设计的三要素,着重从路线、桥涵构筑物、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降低路基填土高度是今后高速公路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高填路基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软土地基需抬高的路段,高填路基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15.
土工格栅挡土墙在人工高填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别墅区的岩土问题为例,详细研究了人工高填地基的强度、地基土体的变形协调、填筑体边坡的稳定等问题,确定了优化的设计方案;并在具体施工中提出技术要求,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施工后的载荷试验及位移监测,处理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提出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现场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对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特性和加载条件、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地层条件、温度变化、时间效应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监测结果证明:虽然湿地软土层不厚,但软土的沉降量占全部沉降量的80%以上,在整个冬季,负温对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分隔带和路肩软土地基的沉降过程出现一定的差异;软土地基的侧向位移基本上是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位移深度随软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冬季软土地基冻结的过程中,在冻结深度范围内软土地基出现反向的侧向位移;整个冬季软土地基孔隙水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消散,根据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得出,袋装砂井更适合于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的工程治理措施;试验段冻结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大冻深小于2.8m,在一月底至二月初期间;路堤填土冻结的过程中,靠近中央分隔带处的土压力逐渐减小,而靠近路堤边坡处的土压力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季冻区湿地软土地基固结沉降分析计算及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东沿海软基堤坝破坏机制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沿海堤坝较多位于软基上,其破坏特征与软土变形有关。据此,系统分析软基上海堤失稳原因和破坏机制;同时,阐述在软基上修筑堤坝并提高其防御能力可从提高地基承载力、消减波浪能量、优化断面型式及采用轻质堤坝等多方面考虑。基于优化设计理论和堤基堤身整体分析模型,通过一个简单算例计算上下游坡比、填筑材料自重和地基加固区域等对软基上海堤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下游较上游缓的坡比对堤坝的整体稳定有利,且采用轻质材料填筑堤坝能有效克服软基的诸多不利因素;另外,软基加固更应针对堤下浅层地基。  相似文献   

18.
淤泥固化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二虎 《山西建筑》2012,(35):62-64
阐述了软土路基处理的重要性,将淤泥固化技术与传统山石填筑技术做了对比,分析了固化后的淤泥土工程力学指标适用于填筑软土路基。使用固化后的淤泥土处理软土地基,对于减少山石开采,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The mechanics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s on soft foundation soils are examined to try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their analysis and design. The focus i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under the combined vertical and shear loading derived from the embankment fill. Lower bound plasticity solutions exist for this case, and indic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reduction in bearing capacity due to outward shear stresses, compared to the ‘smooth’ case, and the improvement due to inward shear stresses. The improvement is greatest for soil with strength increasing with depth, or relatively thin layers of soft soil.

The action of the reinforcement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reinforcement firstly acting to carry the outward shear stresses generated by the embankment fill, and secondly providing inward shear stresses to restrain the foundation soil from lateral displacement.

The slip circle analysis for an embankment on soft soil can now be examined using the plasticity solutions as the benchmark. To calculate foundation stability the slip circle is used only in the foundation, with vertical and shear stresses applied on the foundation surface. In the unreinforced case the outward thrust in the fill must be includ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overall stability,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rust is besst calculated directly rather than with the same slip circle used in the foundation carried through the fill.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lip circle analysis is satisfactory in the case of deep deposits of soil with strength increasing with depth. Where the depth of the soft soil is limited, however, the slip circle analysis appears to overestimate stability and the use of the plasticity solutions as a basis for design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20.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的方法,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于土粒相混合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的方法,多用于加固淤泥、软粘土等地基。新近回填土是压缩性高,强度低的人工堆积土。目前多用强夯进行加固,由于该工程位于市区内,必须考虑噪音、振动对人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故选择深层搅拌法对回填土进行加固。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加固后的地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深层搅拌法对回填土进行加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末还指出了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