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混凝土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取代率、氧化镁掺量、砂率、复合生态纤维体积掺量对于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28 d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镁的掺入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也有所降低,当氧化镁和复合生态纤维复掺时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的下降趋势有所改善,并达到C50混凝土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钢纤维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强度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钢纤维粉煤灰再生混凝土(以下简称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考察了粉煤灰取代率(质量分数)、钢纤维掺量(体积分数)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与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一致,但对其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却不相同;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钢纤维掺量对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显著,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强度总体上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要使再生混凝土强度得到提高,需降低粉煤灰的取代率,增大钢纤维掺量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当粉煤灰取代率在30%以内、钢纤维掺量在18%以内时,粉煤灰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最次是钢纤维掺量;钢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粉煤灰取代率,最次是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相似文献   

3.
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聚丙烯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三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三因素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FR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基体强度和粉煤灰掺量对PFRC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起到了正向的影响,粉煤灰的掺入较大程度提高了PFRC塌落度.聚丙烯纤维对PFR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甚小,但改善了基体的韧性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3)
通过轻骨料混凝土在不同塑钢纤维掺量下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塑钢纤维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塑钢纤维对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弯曲剩余强度显著提高,劈裂抗拉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使用沙漠砂制备了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沙漠砂掺量、粉煤灰掺量、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掺量、纤维掺量以及水胶比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配合比。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石英砂取代沙漠砂对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掺量是影响沙漠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抗压、抗折强度指标最显著的因素;相比于石英砂,使用沙漠砂制备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得到提高,但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2014,(1)
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即使粉煤灰掺入量达到300 g/kg,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在C30以上;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纤维掺量越大混凝土抗折、抗拉强度越大。这表明,在渠道衬砌混凝土中掺入适当比例的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是可行的,能满足渠道衬砌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普通混凝土强度低、韧性差的现状,以不同乳胶粉掺量、矿粉掺量、纤维种类及掺量为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了9组纤维-聚合物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纤维-聚合物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随着乳胶粉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均显著升高;随着3种纤维自身伸长率、弹性模量的增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矿粉掺量为30%、纤维体积掺量为0.15%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2015,(9)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沙漠砂替代率、粉煤灰掺量、砂率和水胶比对沙漠砂混凝土7、28、56 d抗压强度和28 d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沙漠砂替代率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沙漠砂替代率增加,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沙漠砂替代率为20%时,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粉煤灰掺量为10%时,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沙漠砂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煤灰等量取代法,复掺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椰壳纤维再生混凝土,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法分析了影响椰壳纤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并选择了配制椰壳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再生骨料取代量、粉煤灰取代量、椰壳纤维掺量和水胶比、高效减水剂五个影响因素中,对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粉煤灰取代水泥量。经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配合比设计的再生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均能满足一般工程的质量要求,可用于实际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0.
李文龙 《建筑结构》2020,50(13):49-53
为了探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煤矸石掺量和玻璃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劈裂抗拉和抗裂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程度为水胶比煤矸石体积比例粉煤灰质量浓度纤维质量浓度,粉煤灰掺量20%、纤维掺量0.1%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佳;各因素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程度为水胶比纤维质量浓度粉煤灰质量浓度煤矸石体积比例,粉煤灰掺量20%、纤维掺量0.2%时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佳;各因素对混凝土抗裂性能影响程度为纤维质量浓度水胶比粉煤灰质量浓度煤矸石体积比例,粉煤灰掺量30%、纤维掺量0.3%、煤矸石掺量15%时混凝土抗裂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分别进行了掺入钢纤维、粉煤灰及两种混杂对混凝土抗压性能、抗拉性能增强效果的试验研究.讨论了钢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压、抗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其强度、耐久性、节约材料、降低造价的同时,确定了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中合理的钢纤维和粉煤灰掺量;同时表明,钢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煤灰取代40%水泥来制备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SCC),研究其工作性、基本力学性能和轴压变形性能随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SCC的工作性随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钢纤维体积分数大于0.75%时,粉煤灰SCC的工作性降幅最大;钢纤维体积分数对粉煤灰SCC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显著改善其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1.00%时,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较未掺钢纤维粉煤灰SCC分别提高了14%、12%;钢纤维能够显著改善粉煤灰SCC的轴压变形能力,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0.50%时,其极限应力、峰值应变、应变能和相对韧性与未掺钢纤维粉煤灰SCC相比,分别提高了3%、35%、53%和49%.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90d龄期时,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57.9MPa和51.3MPa,比同龄期素混凝土试样的43.7MPa分别提高了32.5%和17.4%;而劈拉强度分别达到了5.65MPa和4.94MPa,比同龄期素混凝土试样的4.01MPa分别提高了40.9%和23.2%,聚酯纤维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抗压强度都明显高于玻璃纤维混凝土,而且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对混凝土均有明显的约束其裂缝扩展的能力,表现为在28d龄期时,玻璃纤维混凝土的断裂能达到了107.4kJ,比基准混凝土的88.2kJ提高了21.8%,而聚酯纤维混凝土的断裂能则达到了138.6kJ,比基准混凝土提高了57.1%。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ntaining fly ash and steel fibers. Properties studied include unit weight and 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tensile strength,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elasticity modulus, sorptivity coefficient, drying shrinkage and freeze–thaw resistance of hardened concrete. Fly ash content used was 0%, 15% and 30% in mass basis, and fiber volume fraction was 0%, 0.25%, 0.5%, 1.0% and 1.5% in volume basis. The labora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steel fiber addition, either into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or fly ash concrete, improve the tensile strength properties, drying shrinkage and freeze–thaw resistance. However, it reduced workability and increase sorptivity coefficient. Although fly ash replacement reduce strength properties, it improves workability, reduces drying shrinkage and increases freeze–thaw resistanc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behaviour of fly ash concrete is similar to that of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when fly ash is added.  相似文献   

15.
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再生粗骨料掺量、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以及纤维类别对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抗折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及螺旋CT扫描技术分析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内部破坏.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掺量是影响纤维再生混凝土28d和90d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纤维类别是影响纤维再生混凝土28d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重要因素.以再生粗骨料掺量为50%(质量分数)、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为20%、减水剂掺量(质量分数)为0.5%和铣削波纹型钢纤维掺量(体积分数)为1.0%进行设计强度为C35的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可使其获得良好的和易性,并满足强度要求.再生粗骨料与砂浆界面处产生裂缝,导致了纤维再生混凝土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16组延性纤维混凝土试件,通过28,56,90 d立方体抗压试验和56d抗弯试验,研究了纤维掺量、水胶比、砂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1)纤维桥联作用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韧性和延性;2)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显著,纤维掺量和砂胶比的影响较小;3)纤维掺量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较显著,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和砂胶比对抗弯强度的影响较小,但对试件延性均有一定影响。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和延性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分析,确定了具有较高延性并保证强度的延性纤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钢纤维混凝土的压拉性能,将磁化水技术应用到钢纤维混凝土中。对磁化水水流速度与钢纤维体积率进行正交试验,并制作标准试块进行压拉强度试验,研究磁化水对钢纤维混凝土压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能有效提高钢纤维混凝土的压拉强度,当磁场强度为285 mT,水流速度为2.1 m/s,钢纤维体积率为1.8%时,磁化水钢纤维混凝土的压拉强度与素混凝土相比,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提高23.71%,劈裂抗拉强度提高43.63%。对磁化水增强钢纤维混凝土压拉性能机理进行分析可知,磁化水能通过提高混凝土压拉强度和改善钢纤维与混凝土间的界面粘结力,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压拉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陶粒为粗骨料制备了轻质混凝土试件,研究了耐碱玻纤、粉煤灰增强材料对轻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冻融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耐碱玻纤掺量的增加,同一龄期轻质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过高的耐碱玻纤掺量不利于强度的增长,且耐碱玻纤对试件抗拉强度的影响大于抗压强度,其最优掺量为0.6 kg/m^3;掺入适量的粉煤灰(≤15%)能提高轻质混凝土的强度,提升幅度与掺量成正比,但掺量较大时对强度不利;与未掺耐碱玻纤的试件相比,当耐碱玻纤掺量低于0.6 kg/m^3和1.0 kg/m^3时,能分别提升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降低质量损失率,改善幅度与耐碱玻纤的掺量正相关;粉煤灰掺量低于15%时有利于提高试件的冻融耐久性,但掺量较高(≥20%)则会降低试件的冻融耐久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复掺矿物掺合料对高强混凝土断裂脆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检测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最后计算出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的值,即拉压比。通过试验得出复掺矿物掺合料是改善混凝土断裂脆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硅灰和粉煤灰按1:2掺入,并且总掺量为30%时,对提高混凝土断裂脆性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