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学龄期60例哮喘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社会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及行为、情绪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采用按摩放松疗法、情绪疏导疗法以及实践脱敏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心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71.8%哮喘儿童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副作用的担忧及社会交往困难;35%的患儿存在行为异常,与正常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干预治疗后患儿心理、行为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在哮喘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干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 ,国外的心理疗法已达 2 5 0种以上。但是认真研究一下 ,却发现良莠不齐。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及认知治疗等几种。然而它们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1] 。此外由于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习俗的差异使国外的心理疗法难以适应和推广普及。因此 ,在学习借鉴国外心理疗法的基础上 ,寻找适合我国国情、民情的心理疗法已成为心理医生、全科医生等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1 全方位整合心理疗法的成因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是心理疗法中国内外起主导作用的两大主要疗法。能否通过一种方式使这两大主要疗法充分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成刚 《中外医疗》2011,30(18):24-24
目的糖尿病前期应尽多了解糖尿病知识,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和正确的用药来达到预防和干预的目的。方法防治糖尿病发生的手段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2个方面。结果 "糖尿病前期"病人能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对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应该进行心理调试,及时缓解自己的压力。结论患者通过掌握饮食及药物治疗,运动疗法,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例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求助者出现考试焦虑,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重新适应学习生活的个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1、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2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干预,使其面对考试时的焦虑值减至正常范围之内,有效促进了求助者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曼华 《医学与社会》2009,22(10):53-54,63
HIV/AIDS已成为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严重传染病。在艾滋病还是不治之症的今天,对艾滋病的心理支持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HIV/AIDS是一种行为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加剧了HIV到AIDS的发展进程,对HIV/AID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激发了病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HIV感染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干预也能使病人重返工作,并尝试找回正常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菲 《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41-1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符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69例,进行心理状态调查,采取问卷式调查,护理干预后对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内容进行重复调查,观察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心理状态行为直接影响胰岛素注射的实施,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及治疗方案的执行。制定相应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对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度过心理危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疗法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42例原发性肺癌住院患者给予干预治疗,包括心理情绪干预、躯体功能干预和生活行为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定患者接受行为干预治疗1、2、3个月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纳入分析的分别为35例和27例,实验组SCL-90总评分随时间显著降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定各项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行为干预疗法可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心理疗法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疗法也称精神疗法,它指的是医务人员给病人诊疗和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病人,以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或消除导致病人痛苦的各种紧张因素、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通过心理疗法,使病人的精神和躯体状态获得改善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糖尿病学家一直认为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只要恰当地运用,轻型病人不用药也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即使是中、重型病人,也可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或者减少药物用量。由此可以说,心理疗法几乎对所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符合青少年可待因依赖患者的行为干预模式,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预防复吸.方法 将100例住院的青少年可待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采用心理替代治疗、健康教育及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则单用药物维持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进行的<滥用止咳药水信念>(BACMAS)、心理健康状况、回归社会功能和复吸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BACM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吸率3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4%(P<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更好地消除患者的病态心理和降低对止咳药的心理信念,减少复吸及他们的犯罪行为,使青少年更好地返回学校或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精神科药物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得分明显不如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观察组。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可使得患者的抑郁、负性、焦虑等情绪得到缓解,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抑郁干预策略的临床实践方法。方法尝试从抗抑郁药物与临床应用、心理干预与临床实践诸方面,对抗抑郁干预策略加以阐释。结果抑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药物干预是临床对个体减少危害因素的健康策略之一,是医学干预的基础,利与弊共存;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发生积极变化,有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使危险因素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患者原有心理水平的作用。结论临床实践可明确阐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适时适宜的心理干预和必要的药物干预,可以尽快解决抑郁的当前危机;心理干预与药物干预同样重要,其安慰剂作用甚或超过药物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健康焦虑(HA)患者数量显著增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后果和沉重负担。近年HA相关临床诊断的演变和范围界定存在不一致,但认知行为干预是公认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HA的临床诊断、筛查工具、相关因素和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并指出HA的概念和测量工具有待统一,其目前的难点是干预临界点的界定及制订适合初级或综合医疗机构开展的心理干预措施。此外,线上形式的HA认知行为干预经济便捷且与线下认知行为干预同样有效,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干预策略的临床实践方法。方法尝试从抗抑郁药物与临床应用、心理干预与临床实践诸方面,对抗抑郁干预策略加以阐释。结果抑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药物干预是临床对个体减少危害因素的健康策略之一,是医学干预的基础,利与弊共存;心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发生积极变化,有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使危险因素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患者原有心理水平的作用。结论 临床实践可明确阐释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中,适时适宜的心理干预和必要的药物干预。可以尽快解决抑郁的当前危机;心理干预与药物干预同样重要,其安慰剂作用甚或超过药物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期,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加大的压力,使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人们的寿命延长,更多的患者有望好转或康复出院,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其效果引人注目。本文主要以脑外伤植物人为例,从心理干预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心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心理干预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几个方面分析,以期为心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医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用户出现了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自美国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并首次提出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后,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关注,并从病理学、行为学或医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名称或定义。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心理学者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咨询以及国内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的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团体咨询和"五位一体"的综合干预研究,并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的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使其以健康行为取代危险行为,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耐受性。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和危险行为的改变。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完全从医行为、采纳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不完全从医行为及危险行为明显降低。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行为干预,有利于治疗护理的进行和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是指以矫正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1]。该方法是医学心理学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适用范围较广泛、操作性强、疗效显著,易于被病人所接受,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本文就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在治疗与身心障碍有关的口腔常见病症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卫光  黄思桂 《医学综述》1995,1(12):529-532
目前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有四种疗法,即药物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和行为疗法。有关这四种治疗方法的文献报道主要通过对肠道功能紊乱的范例-肠道易激综合症(IBS)的疗效来加以评价。由于人们对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对IBS病人的治疗只能直接作用于那些使病情恶化或使症状加重的因素,其中精神应激是影响IBS最重要因素之一。支持性心理疗法目前被认为是治疗IBS的主要方法,最好由保健医生或胃肠道专家来提供服务,尽管IBS病人很少专门向精神病专家提出咨询,但是附带的心理疗法和催眠疗法确实能增强或延长药物治疗的效果。半…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血糖未达到理想水平的采用心理干预及运动疗法后患者血糖均稳定在6.5~7.0 mmol/L,本文总结心理干预及运动疗法方面的几点体会:心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后异地治疗伤员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伤员异地进行心理治疗干预方法。方法对37位来自汶川大地震的伤员在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使用了支持性治疗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催眠治疗技术、团体辅导治疗技术和药物疗法,对震区躯体创伤患者进行分阶段的心理干预。采用SQR量表对震后伤员以自身为对照进行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对比,寻找最优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大部分伤员病情与情绪稳定, SQR量表前后结果显示,对震后伤员进行的异地心理干预治疗基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本研究为震后紧急心理干预提供了实例,总结了震后异地心理干预的经验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