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密炼机混炼不同配比的金属粉末与粘结剂的金属喂料,通过喂料流动性能对比试验,得到注塑成型试验所用的最佳喂料配方,喂料中不锈钢粉末的质量分数为0.926时,综合性能较好;利用所确定的喂料配方和已加工好的椎间融合器模具在阿博格精密注塑机上进行性能试验,分别控制注塑模具温度、喂料温度、注射压力进行注射,并对注射结果进行质量测量及注射时间记录,分析出此种配方最适合的注射工艺参数为:模具温度50℃;喂料温度180℃,且用注塑机控制4段加热区间为180,175,170和165℃;注射压力70 MPa。  相似文献   

2.
通过密炼机混炼出不同比例金属粉末与粘结剂的金属喂料,对不同配比的金属喂料进行喂料流动性能对比实验,得到最佳注塑成型实验所用的最佳喂料配方,不锈钢粉末占不锈钢喂料质量分数为92.6%时,不锈钢喂料综合性能较好;利用所确定的喂料配方和已加工好的椎间融合器模具在阿博格精密注塑机上进行性能测试,分别控制注塑喂料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进行椎间融合器的注射,并对注射结果进行重量测量及注射时间记录,分析出此种配方最适合的注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注射工艺参数为:模具温度:50℃;注射压力:70MPa;喂料温度180℃,且用注塑机控制四段加热区间:180/175/170/165℃。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模具设计方法存在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并且质量难以保证的缺点,采用限元分析软件Moldflow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样模具与椎间融合器模具的分析与设计,通过分析注射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注塑成型初步工艺参数。试样模具用于测量金属粉末注塑成型烧结后制品的力学强度及所用配方喂料的收缩率,根据在最佳烧结温度下的收缩率,反向放大椎间融合器模型模腔。本设计模具为后续的金属粉末注塑成型工艺参数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喂料流动试验确定的最佳喂料配方,在精密注塑机上用椎间融合器模具按照最佳注塑工艺参数进行注塑,并在1 350℃下烧结出椎间融合器。测量结果表明,椎间融合器的关键尺寸稳定,精度较高,达到使用要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脱脂后金属粉末占坯体的比例很大,表明粘结剂基本脱除。3D测量激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最终烧结制品的表面平整,表面高度差在10μm以内,表面光洁度较好,证明基于此配方的不锈钢椎间融合器金属粉末注塑成型方法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金属粉末+尼龙树脂"喂料的流动特性和医用散热罩通孔多、尺寸大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单型腔MIM注塑模具。浇注系统采用热流道和潜伏式浇口。基于制件对定模包紧力大及潜伏式浇口易断裂的问题,流道凝料和定模均采用了延时脱模机构,侧向通孔则采用8个"斜导柱+滑块"非同步侧向抽芯机构,制件最后由推板推出。模具结构合理,新颖实用,成功解决了多孔散热罩金属粉末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模具投产后运行安全可靠,成型质量稳定,注射周期为25 s,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制件经后期烧结脱脂后,尺寸精度达到IT5,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喂料流动性能试验得到的最佳喂料配方和试样模具进行椎间融合器金属粉末注塑成型最佳烧结温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配方喂料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 350℃,在该温度下烧结的316L不锈钢的物理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486.8 MPa,烧结相对密度达到96.6%。与传统机械工艺得到的316L不锈钢相比,材料的物理性能和金相组织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密炼机混炼出不同比例金属粉末与粘结剂的金属喂料,对不同粘结剂含量的金属喂料进行喂料流动性能对比试验,对比金属粉末含量对喂料熔融指数的影响及在不同温度下喂料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得到最佳注塑成型试验所用的最佳喂料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粘结剂含量的增加,金属喂料的流动性能提高,在金属粉末质量分数达到0.926之前,熔融指数急剧上升,达到0.926后,熔融指数缓步上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密炼机混炼出不同比例金属粉末与粘结剂的金属喂料,对不同粘结剂含量的金属喂料进行喂料流动性能对比实验,对比金属粉末含量对喂料熔融指数的影响及不同金属粉末含量在不同温度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得到最佳注塑成型实验所用的最佳喂料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粘结剂含量的增加,金属喂料的流动性能一直提高。在达到金属粉末质量分数92.6%之前,熔融指数急剧上升,当达到92.6%后,熔融指数缓步上升。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类型注塑模具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型注塑、精密注塑、薄壁注塑的特点,发现由于其注塑工艺不同,对模具的要求也不相同。介绍了大型注塑模具、精密注塑模具、薄壁注塑模具的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注塑模具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0.
张维合 《中国塑料》2016,30(7):107-111
根据打印机基板的结构特点,采用热流道、侧向抽芯、定距分型和推件先复位机构设计了一副大型注塑模具。该模具在侧向抽芯、浇注系统和脱模系统中采用了较多先进和创新性的结构,是一副典型的大型、复杂、精密和长寿命注塑模具。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产品注塑成型脱模困难的问题,设计了8种不同的脱模机构方案。为保证各脱模机构的脱模动作需要,设计了六板式六次分型单腔模具结构及其模板开闭控制机构。脱模机构设计中,特别是K1特征脱模机构采用模板驱动滑动块实现狭窄空间的脱模,K3/K4特征多向多层联动式脱模结构的设计,机构设计新颖,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模具整体结构、模具开闭控制机构可为同类产品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稳定可靠,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注塑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根据LED支架的结构特点,采用端面环形浇口、复合侧向抽芯和推板脱模机构设计了一副精密注塑模具。重点分析和研究了该模具的成型零件、浇注系统、侧向抽芯机构、定距分型机构、温度控制系统、导向定位系统和脱模系统。模具在侧向抽芯和脱模机构中均有多处创新结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前照灯后壳的结构特点,采用复合延时抽芯机构、双脱模机构,设计了一副大型精密注塑模具。详细介绍了该模具的成型零部件、侧向抽芯机构、浇注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导向定位机构和脱模机构。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动作安全可靠,获得了满意的成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汽车B柱内饰板产品分为左右各一件,大小和形状不完全相同,其体积大、结构复杂,内部有斜螺丝柱和较多的斜异形内孔,侧面卡扣位多,其外形为3D弧形曲面、表面质量要求高,注塑时容易出现填充困难及缩痕、翘曲变形等缺陷。针对以上特点,设计了一套一模两腔、热流道成型、多种复杂抽芯机构联合脱模的精密注塑模具。为保证两件产品同时填充且具有相同的成型质量,采用三板模结构以及两个顺序阀热喷嘴进胶转冷流道在产品侧面进胶的方式。详述了整体式模芯结构、热流道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导向定位系统及弹镶针机构、T槽直接和间接抽斜滑块机构、斜抽芯机构和斜顶机构等多种联合脱模机构的设计要点,解决了B柱左右内饰板注塑过程中的脱模困难及熔体填充和生产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从整体上简化和优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5.
张维合  邓成林  闫丽静  胥永林  冯婧 《塑料》2024,(1):178-182+188
根据汽车后大灯镜壳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大型薄壁精密注塑模具。模具采用定模成型内表面、动模成型外表面及动模侧向抽芯机构,有效地解决了成型塑件脱模困难问题;模具采用三级定位机构,显著提高了模具刚度和寿命;模具采用随形水路温度控制系统,成型周期降低了10%,成型塑件最大变形量下降了20%,成型塑件的尺寸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的MT3;模具采用推杆先复位机构,有效地消除了滑块和推杆汽相撞的风险,保证了侧向抽芯机构安全可靠。模具投产后运行平稳,成型塑件尺寸稳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轿力使用精密塑料件的要求,指出塑料材料,注塑设备与模具,注塑工艺是影响精密注塑的主要因素;并就合理确定模具的尺寸与公差,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以及模具精度的保持等精密塑料件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分别作了细致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扶手条内饰件产品需采用双色结合成型要求,设计了一模二出的双色注塑模具,总装模具由骨架注塑模具和饰片注塑模具组合构成,以实现产品第一次的骨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硬胶注塑成型,第二次的饰片氯化聚丙烯(PPT)软胶注塑成型。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骨架模和饰片模动模上各自设计了两组不同的侧抽芯脱模机构,一组采用斜导柱抽芯脱模方式,一组采用油缸+斜滑块抽芯方式;饰片模定模上设计了一组油缸驱动的带T型槽的斜滑块前模抽芯脱模机构,从而解决了产品侧面脱模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注塑制品的精度、功能、成本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需求的实现需要基于精密注塑模具的设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来辅助设计注塑模具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产品精度的要求.在介绍传统精密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的基础上,从塑件的数字化模型重建、模具方案数字化设计、智能模具加工岛、模具工艺...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合模机构的分类以及各类合模机构的优缺点和应用场合。综述了2种典型的合模机构:肘杆式合模机构和二板式合模机构。在传统肘杆式合模机构的基础上,保留肘杆式合模结构的主要优点,同时通过改变肘杆与动模板的链接方式,改变动模板与肘杆之间力的传递方式,提出了采用新型动模板自适应合模机构的新一代精密注塑装备Generation 2.0(简称G2.0)。指出了肘杆式合模机构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肘杆磨损、模具损坏、调模困难3类突出问题的产生机理。阐述了动模板自适应合模机构针对以上3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了采用新型动模板自适应合模机构的新一代精密注塑装备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小龙  张洋  薛新 《塑料制造》2009,(12):59-61
本文研究了蒸汽辅助精密注塑成型系统构成,重点研究了模具温度调节系统。通过将该精密注塑成型系统在平板电视机面框成型中的应用.证明了蒸汽辅助精密注塑成型技术在成型周期、质量等方面相对于传统注塑成型技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