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4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来院就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均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模式进行诊断和治疗,研究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观察两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及手术相关指标,客观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病灶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较短(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能够切实改善影像质量,降低误诊、漏诊风险,且可缩短手术用时,减轻对机体的损害,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内镜诊断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技术诊断治疗。结果研究组的胃小凹影像评分(3.50±0.75)分、形态影像评分(4.35±0.85)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3.75±1.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49.35±5.35)min、住院时间(6.85±2.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治疗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在随机数表法原理指导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诊断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并利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最后所有患者借助常规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与治疗情况。结果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比还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与治疗中,消化道内镜技术诊断率高,手术操作有明显的优越性,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镜技术诊断及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诊断。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影响质量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具有良好的诊断治疗价值,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胃肠道早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人在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的胃肠道早期肿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传统诊断与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则实施消化道内镜诊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诊断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早期肿瘤患者中采用消化内镜诊断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较高的诊断精确度,而且有利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进而确保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消化内镜诊断治疗,而对照组行传统内镜诊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诊断,观察组毛细血管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P0.05)。经治疗,观察组手术、住院等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与对照组13.33%(4/30)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并做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分析两组影像学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形态影像评分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体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某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病理组织明确诊断。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消化内镜方式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评估消化内镜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符合度要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当中出血量要显著少于参照组,手术切口要小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要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疾病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4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57)和对照组(n =57),对照组应用内窥镜检查检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影像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少临床治疗费用,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81-83
目的对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过程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消化道早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9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4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外科剖腹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消化内镜技术。对两组患者全部实施内镜窄带成像(NBI)检查和常规内镜检查,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评分进行对比。除此之外,对两组患者使用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NBI内镜技术较于常规内镜检查,在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和毛细血管影像等评分方面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过程中,通过对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住院和手术时间缩短,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一条内、外科技术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新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实行内镜与单孔腹腔镜联合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对照组治疗包含多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满意度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有效、安全,不仅可以保持美观而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应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消化内镜进行病情诊断,并采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的剥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进行病情诊断,并采用开腹手术或外科腹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病情观察(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消化道内镜检测可以有效提升消化早癌诊断的准确率,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临床效果良好,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内镜在胃肠道手术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院胃肠外科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共收治在消化内镜下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44例为观察组,同期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疾病患者64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共10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85±1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26±11)min,观察组手术时间远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流血(410±30)mL,对照组术中流血(760±45)min,观察组术中流血量远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肠漏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6例吻合口出血,5例严重肠粘连;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结论消化内镜在胃肠道手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文锋  许东波  陈龙 《中外医疗》2023,(3):57-60+65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类型分组,其中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6例,作为研究组,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及切除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更大,整块切除率与完全切除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更少,手术时间显著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8.18%)比较,研究组的复发率(2.17%)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8,P=0.029)。结论 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完全切除率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尤其适合对较大病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将9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观察组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于胸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恢复快、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入选病例共50例,均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对照组相比较,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手术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复发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创口愈合较好,适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中所讨论的86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两组讨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复发率9.3%比对照组20.93%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上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优(P0.05);从手术时间上来看,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上可根据其疾病症状和手术指征确定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在此疾病治疗上疗效突出,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6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08,P=0.0057)。研究组患者在出血量、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溃疡患者,能快速确定其出血部位并止血,降低出血率,减轻患者的病痛,是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镜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新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闻,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检查+常规外科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新技术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记录比较两组影像质量评分、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毛细血管、胃小凹分型及病变形态的影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新技术更有利于该病早期诊治,疗效切实,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