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于勇勤  李鑫  梁凤山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4-198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845例(1467足)拇外翻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1467足均在术后8周一期愈合,内侧皮神经损伤19足.拇趾僵硬12足,第一跖趾关节痛、畸形矫正不良8足(均为重度拇外翻患者),转移性跖骨痛6足,足中部不适6足,均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拇外翻微创治疗适合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术后可在短期内愈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Lapidus截骨术微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重度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25例25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Lapidus截骨术传统切口(传统组),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24例25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Lapi-dus截骨术微切口(微创组).所有患者均行第一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术后拇外翻角(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MA)、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至24个月,传统组平均随访(12±2.7)个月,微创组平均随访(12±1.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HVA、IMA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idus截骨术微切口治疗重度拇外翻能取得与传统切口相同的手术疗效,同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1]),俗称为大脚骨,是临床手足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因拇囊炎急性发作,行走时第1跖趾关节内侧反复疼痛为症状来院就诊。自2015年1月我科针对前来就诊轻、中度拇外翻的患者,制定了微创截骨8字包扎固定,第2天即可出院的治疗方案,至2018年4月共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拇外翻影像学表现为依据的Mnaa分型~([2]),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①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跖骨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法对不同程度弱视小儿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屈光型弱视小儿患者100例,通过病情测定,将不同程度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经过分组,轻度患者54例,82患眼,中度患者32例,48患眼,重度患者16例,22患眼。三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三组患者均给予视力锻炼综合法。比较三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结果经验证,三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的视力改观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患者治愈率100%,中度患者治愈率80%,重度患者治愈率70%。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小儿弱视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能达到显著效果,尤其是对轻度患者,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拇外翻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07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的98例(152足)中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OFAS评分及外翻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拇外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的方法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方案对不同程度弱视小儿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屈光型弱视小儿患者200例共294患眼,将患者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分为三组,轻度组患者68例,94患眼,中度患者82例,120患眼,重度患者50例,患眼8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均予阿托品压抑治疗及结合穿针、精细作业等视力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中度患者治疗效果85%,重度患者治疗有效率75%,SPSS20.0软件处理得有显著差异(χ2=27.404,P<0.05)。结论:对小儿弱视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轻度患者,效果更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拇外翻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18足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岁。入院后均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Herbert螺钉固定,软组织松解。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采用AOFAS前足评分予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73月,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AOFAS前足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拇外翻畸形的复发,无拇内翻形成。结论重度拇外翻畸形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低钾血症的急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60例,按照缺钾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前血清钾浓度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治疗前血清钾浓度明显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后血清钾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钾血症的治疗,应积极分析病因,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切口联合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42例拇外翻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术式,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联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结论:微创切口联合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病,患者因足部畸形、拇囊炎或足底胼胝形成伴疼痛,临床治疗较为复杂,缓解疼痛和美观是患者求医的根本要求,但往往临床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常需手术治疗。1998-2007年,我院采用第1跖骨近端张开式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3例(28足),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所选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其中轻度36例、中度58例和重度26例,收集所有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等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脑梗死各组比较,中度组血TG、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Hcy、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组,血FBG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各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的Lp(a)、D-D、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组的血FBG水平明显降低,中度、重度组的血D-Bil水平明显降低,中度组的血TG、LDL-C水平明显降低;重度组的血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多因素分析,血FBG、hs-CRP、Hcy、D-D、LDL-C和Lp(a)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FBG、hs-CRP、Hcy、D-D、LDL-C和Lp(a)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情程度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若玫 《河北医学》2016,(3):358-361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能力评分及达标率.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能力评分均依次升高,达标率分别为54.17%、64.29%、78.5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越严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2012年我院共有1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把患者随机分组,轻度、中度、重度3个类别,轻度患者使用β2激动剂,中度使用联合应用平喘药物,重度使用补液平喘,对3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为100%的是轻度哮喘患者,中度组是95.56%,重度组为88.89%。结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以及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来进行治疗期效果不同,因此临床中对患者的哮喘病情程度进行判断能够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对疾病控制起到了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颈内侧截骨、术中配合正骨八法治疗脚拇趾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跖骨颈微创截骨结合中医正骨八法治疗32例(46足)拇外翻患者,男9例,女23例,年龄35~79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0年,患者术前主要症状表现为拇外翻畸形、拇囊炎,穿鞋及行走时疼痛明显。手术前后均摄双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及近侧关节固角以判定畸形程度,并采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AOFAS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限为24~5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术后足部持续疼痛2例。术后2年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及近侧关节固角平均矫正11.7°、3.5°和9.7°,AOFAS评分提升33.8分。结论:跖骨微创截骨手术结合中医正骨八法是治疗拇趾外翻畸形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40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足拇外翻40例(54足)采取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滑囊及骨赘,松解拇内收肌腱斜头、外侧关节囊和跖籽骨间韧带,采用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结果:随访0.5~2.0年,平均1.5年,优:21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90.0%;其中2例因伴帕金森病术后复发,另2例术后过早开始下地负重行走,导致拇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采用三截骨术(Austin+Akin+第1跖骨基底截骨手术)治疗严重足拇外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68-70+74
目的 探究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5例,按照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重度组PT为(16.24±2.73)s、APTT为(45.67±2.39)s、TT为(16.15±1.22)s,长于中度组[(15.55±2.52)s、(38.55±2.82)s、(15.65±0.82)s]和轻度组[(11.61±2.13)s、(31.12±1.54)s、(15.35±0.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组FIB水平为(1.17±0.33) g/L,低于重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组GCS评分为(10.62±1.72)分,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14.21±1.93)分、(12.70±1.63)分],重度组ADL评分为(65.31±2.83)分,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91.25±3.21)分、(82.62±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出现继发脑损伤14例,明显高于中度组的9例和轻度组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可依据PT和APTT水平进行判定,凝血功能异常程度越大患者颅脑损伤的预后能力越差,借助凝血功能障碍来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CT影像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疼痛门诊近一年(2017年2月-2018年2月)经临床最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0例患者保守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及CT影像扫描,并按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将患者椎间盘突出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析三组患者保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CT影像变化情况。结果 (1)120例患者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为38例、57例、25例;(2)治疗后,轻度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中度及重度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前无显著改变(P0.05);(3)治疗后,轻度患者椎间盘突出物CT值、椎管前后径、侧隐窝宽度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中度患者椎间盘突出物CT值较前显著下降(P﹤0.05),重度患者椎间盘突出物CT值和中度及重度患者椎管前后径、侧隐窝宽度均较前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临床症状评分及CT影像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可用于椎间盘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胆碱酯酶的活性检测在有机磷中毒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经口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别为20例、25例、35例。三组患者均采取洗胃、导泻、胆碱酯酶复活剂及阿托品治疗。检测并比较入院时、治疗24、72及96 h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轻度、中度及重度组全血胆碱酯酶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在治疗24 h降低,治疗72,96 h逐渐增高,中度组在各个时点高于重度组,轻度组在在各个时点高于中度组,3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体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定期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3例(120足)拇外翻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温建民教授研发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定期拍片复查,观察外观、自觉症状、关节功能及影像学相关指标。采用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标准及温建民教授改良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后拇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角(IM)、第1跖骨头宽度、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5%。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基于"裹帘"法外固定治疗拇外翻术式简便有效,患者痛苦少,恢复快,无并发症,无骨折不愈合情况发生,是目前治疗拇趾外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激光、微波和宫颈炎康栓局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宫颈糜烂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均为35例,三组患者分别应用激光、微波和宫颈炎康栓局部治疗,对三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治疗有效患者中,重度、中度患者的占有率比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微波和宫颈炎康栓局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均较好,而宫颈炎康栓局部治疗轻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更佳,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