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8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痛及膝关节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能明显降低手术后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申屠瑛  朱泳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122-124,12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桐庐县中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等生理指标情况;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术后24、48、72h睡眠时间明显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项目饮食、睡眠、精神、对疾病的认知、配合治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HSS评分各级别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观察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联合使用伤科黄水外敷。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肿胀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两组的ROM和H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ROM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黄水外敷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肿痛,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3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与研究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VA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患者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能改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武迪  段敏  王卫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8-129,13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综合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配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6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术后治疗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最为严重;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人数和疼痛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KS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越严重恢复越慢,做好消除肿胀和疼痛的护理,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鼻腔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鼻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4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2天、第4天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鼻腔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湘萍  陈晓东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23-21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实验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情况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方面,2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及6个月HS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缩短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医院骨科手术护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溶栓后第1天及第7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溶栓后第1天及第7天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溶栓后第7天较溶栓前第1天PSQI部分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其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SS评分、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6、24 h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
何平  何晓玲  张玉 《河北医学》2016,(2):319-32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患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术后3d、术后7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组HSS评分优18例、良9例和中3例,对照组HSS评分优12例、良9例、中8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术后第3,5,7 d膝关节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术后第7,14 d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训练教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教育及相应护理措施,患者手术3个月后评价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膝关节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感的同时,改善了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食管癌术后伴发谵妄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伴发谵妄的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谵妄评估量表(CAM)评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术后康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CAM评分、SCL-90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d、2 d、3 d,观察组CAM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SCL-90中各因子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食管癌术后伴发谵妄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质量,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模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1年4月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哈里斯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比较不同时点生活质量量表(QLO-C30)。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降低、HSS评分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1、3个月QLO-C30评分增高(P<0.05)。结论疼痛管理模式干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增强膝关节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9年7月期间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KSS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KSS评分高于护理前,V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KSS更高,VAS更低,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利于患者预后恢复,缓解其痛感,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粟玲 《中外医疗》2016,(36):151-153
目的 分析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的为实验组,于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21.09±5.33)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58.09±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93.54±10.66)分高于对照组(74.02±10.37)分,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膝关节.  相似文献   

17.
郭建华 《吉林医学》2013,34(14):2821-282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临床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2例,观察组78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评价、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天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差别不大,术后10 d、14 d疼痛程度差别不大,住院时间差别不大,上述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可将其纳为常规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局部药物注射在膝关节置换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60例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所有患者术前2天及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至术后10天;实验组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液(罗哌卡因注射液200mg+吗啡5mg+曲安奈德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对照组不行关节周围注射. 术前与术后分别记录静止与活动VAS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结果:2组患者顺利完成术后,术后伤口正常愈合,无手术并发症. 手术时间及引流量比较后无差异,术后4~48小时2组静止及活动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周围药物注射对术后疼痛缓解作用明显,而术后72小时~14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24~72小时2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 结论:膝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早期静止与活动VAS评分,改善早期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郭泉 《当代医学》2021,27(12):153-15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的早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4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中行全膝置换,研究组行单髁置换.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前,术后1、6、9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9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9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同条件下,单髁置换疗效明显高于全膝置换,有利于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术后康复指导护理干预下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将2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12例患者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而研究组11例则采用术后康复指导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三阶段的护理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术后康复指导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帮助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