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无明确原因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电针刺激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穴,中髎穴两组穴,两组穴位交替进行,艾灸关元、气海穴;对照组15例,采用留置尿管定期开放,口服选择性肾上腺素能α1受体阻滞剂。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疗效明确,可以减少膀胱造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前给予心理干预对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4月神经外科神志清楚,因治疗或病情原因必须卧床的留置导尿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3-4天后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夹闭尿管后,当患者自觉有尿意时床上给予便器,床头抬高,保护隐私等心理干预,使患者产生床上自解小便的感觉后开放尿管,经训练3-4天后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2.5%,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留置导尿患者在拔管前常规夹管训练配合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此方法操作简便,不产生额外费用,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对宫颈癌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4例宫颈癌广泛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膀胱功能与尿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术后的排尿功能,也可改善膀胱功能和尿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置自控镇痛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方法]选取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回房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尿液,于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及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8例,发生尿潴留者2例,占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2例,发生尿潴留者8例,占16%,尿潴留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式手术留置镇痛泵患者术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并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降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韩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6,(9):1221-1222
目的:探讨男性脑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是否需要留置尿管,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2010年6月-2015年4月,对120例男性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经患者家属及医生同意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60)术前不留置尿管,对照组(n=60)术前留置尿管,观察2组术中因尿潴留躁动对手术的影响及留置尿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有20例患者因尿潴留躁动影响手术,对照组无1例影响;对照组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率56.6%。结论颅内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男性患者需留置尿管,其他脑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的男性患者不需留置尿管,既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又能较好地降低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前应用膀胱内直接注入药物预防尿潴留。方法 将319例行留置导尿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遵医嘱拔出尿管前直接往膀胱内注入开塞露保留10 min后拔出尿管;对照组则采取排空尿液后便可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161例患者中143例顺利排尿,13例较顺利,5例无效;对照组158例患者中79例顺利排尿,46例较顺利,33例无效。结论 通过对比,观察组在拔出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此方法操作简便、无痛苦,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梁凯雯 《海南医学》2014,(24):3699-370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防治宫颈癌Ⅱ型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除术后常规治疗外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单纯行术后常规治疗,观察拔除尿管后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膀胱残余尿测定、尿常规及留置尿管天数。结果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留置尿管天数为(8.47±1.55)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87±5.54) d;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膀胱残余尿量为(86.67±113.19)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7.23±208.25) ml,两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防治宫颈癌Ⅱ型全子宫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拔管前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待病人有尿意后再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有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而对照组有39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清醒患者,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减少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46例,按照入院顺序,依循随机分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脑脊液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更佳确切,且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代琼  邓云模 《四川医学》2009,30(2):293-29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尿管早夹管行膀胱功能锻炼,早拔除与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将50例宫颈癌Ⅱa-Ⅱb期行子宫根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均采用冲洗膀胱,尿道口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盆底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比对照组早夹管4d,早拔除尿管4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观察组9d,对照组13d。结果两组比较尿潴留,观察组有19例,对照组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15d,观察组15例,对照组3例;〉15d,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有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早夹管,早拔除尿管,可有效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在脑出血尿潴留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50例脑出血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拔除尿管的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中频治疗后拔除尿管的方法。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40%,治疗组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频治疗脑出血尿潴留患者能提高其膀胱功能的收缩力,使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会,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郭素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56-1356,1398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硬膜外持续加自控泵镇痛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镇痛时间48h,留置尿管时间48h。对照组采用间断肌注镇痛剂,尿管留置时间视病情而定。两组留置尿管期间均采用间歇性放尿,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镇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6%,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2%,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患者,掌握好留置尿管时间,把握好拔除尿管时机,对尿潴留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3例,其中43例行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术,术后留置尿管7 d作为对照组;50例行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术,术后留置尿管14 d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术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留置尿管14 d可明显减少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膀胱容量测定用于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时机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6例)患者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进行膀胱容量测定评估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待膀胱功能恢复后拔除尿管;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持续开放尿管,直至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首次排尿成功率、残余尿量及尿管重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12.88±3.13)d,首次排尿成功率为91.07%,残余尿量为56.32(22.67,88.45)ml,尿管重置率为3.57%。对照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18.40±4.57)d,首次排尿成功率为66.67%,残余尿量85.21(29.32,95.67)ml,尿管重置率18.33%。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膀胱容量测定可以准确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的时机,缩短患者尿管留置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减少脑肿瘤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 将89例脑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拔除尿管的方法;观察组43例,采用拔尿管前进行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的方法.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观察组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能减少脑肿瘤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观察组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产后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序贯式尿管对长期留置导尿患者预防泌尿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精神内科住院且需留置尿管3个月以上患者12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尿管更换频率均为1次/2周,贮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周,并配合治疗原发疾病。观察组序贯选用导管,对照组一直使用同样型号尿管,一般为16~18号导尿管。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漏尿及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个月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漏尿现象的患者有3例,占4.92%;对照组患者发生漏尿现象的患者有13例,占21.31%,观察组发生漏尿现象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尿道感染3例(4.92%),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2例(19.67%);观察组患者发生尿道损伤患者1例(3.28%),少于对照组患者的8例(13.11%);观察组患者发生肾盂与输尿管积水患者0例(0.00%),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2例(19.67%)。观察组患者发生泌尿系统并发症4例(6.56%),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0例(49.18%)。结论:序贯选用尿管能够减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发生漏尿及泌尿系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留置尿管护理对尿道感染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治疗的124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尿道感染的情况以及尿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82.26%)(P0.05)。观察组患者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尿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缩短尿管的留置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留置尿管早期定时开放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术后第1天尿管定时开放。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开放尿管引流,拔管前夹闭尿管。两组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13.93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43.90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6.7%(20/30)。结论:应用早期尿管定时开放的观察组拔管后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4例,拔尿管前口服坦洛新,拔尿管后采用间歇性导尿法处理;对照组24例,拔导尿管前无特殊处理,拔导尿管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拔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尿潴留10例(41.7%),研究组为3例(12.5%),对照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例(54.17%),研究组为7例(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次拔导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可明显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