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7~63岁,中位数47.5岁。左足6例,右足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原因,创伤7例、烧伤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糖尿病足底溃疡4例、足跟压疮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4.0 cm至4.0 cm×6.5 cm。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皮瓣边缘感染,1例出现皮瓣下积液,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肤色与受区皮肤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良好,均未出现跛行、足部异物感及皮瓣磨损或溃烂。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良好、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7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设置好病房温度、湿度,禁烟。观察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皮瓣区烤灯照射。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处理各种疼痛原因如包扎过紧、石膏压迫、神经激惹等。结果本组17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5~16个月,平均8.7个月。所有病例早期皮瓣均稍显臃肿,6个月后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厚薄适宜,优良耐磨,色泽与周缘皮肤相似,皮瓣无溃疡和磨破现象发生。结论此护理方法是保证移植皮瓣成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足跟软组织缺损修复较困难。1989~1999年,我们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足跟底部软组织缺损2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3~59岁。撕脱伤10例,辗挫伤9例,压疮2例,跟骨骨髓炎2例。2 皮瓣选择2.1 足底内侧皮瓣 主要用于创面在足底部偏内侧,远侧边缘未超过纵弓的中点者。要求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瓣长度切取大于缺损创面的横径,覆盖创面无张力。本组10例全部存活,功能及外观良好。2.2 足底外侧皮瓣 是由于足底内侧皮瓣无法使用,创面位于足跟底偏外侧。本组共5例。2.3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腿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意见。方法:通过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两年时间6例足部皮肤缺损采用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中一例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创面取得效果。结果:6例中5例成功,足部功能恢复良好,1例皮瓣坏死。结论:采用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7例小腿下段胫前、足踝部创伤、溃疡切除术后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1/3、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造成跟骨和跟腱外露,临床修复颇为棘手。由于负重及耐磨的功能要求,不适于行游离皮片移植。我院自1998年10月~2004年11月,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并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腓肠神营养血管逆行的皮瓣修复踝周、足跟、足底软组织缺损20例患者。皮瓣面积6cm×5cm—20cm×10cm。筋膜蒂长6—10cm。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19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一致,质地柔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自2007 年7 月至2011年7 月4 年间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13 例.结果:13 例患者均有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 18个月,平均10 个月.1 例切口远端处出现感染,经换药治疗后完全愈合; 1 例远端少量皮肤坏死,脱痂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优良,色泽与周边皮肤接近,外形及功能满意,下肢负重、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切取相对简便,血液供应可靠,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因此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该院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中行神经吻合,切除皮瓣最大面积15 cm×8 cm,同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行走功能。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行走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皮瓣感觉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具有感觉功能,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计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0 例,将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切取皮瓣大小10.0cm×8.0cm~14.0cm×26.0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27 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4 例,进行探查重新吻合;2 例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 例皮瓣坏死,二期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24 例获得随访,随访12~18 个月,其中12 例皮瓣臃肿需要二期修薄,全部病例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血运良好,耐寒,外观色泽良好.结论 应用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较好的覆盖,能够恢复部分皮肤感觉功能,能够较好的恢复足部耐磨、耐压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9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1 cm×14 cm,最小7 cm×9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9~24个月,功能良好,外形满意,并部分恢复感觉功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皮瓣血运良好,远期能够较快的恢复感觉功能,可有效修复足跟部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
卢志峰  廖震 《中医药导报》2008,14(10):49-49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组织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20例小腿中下段前、内外侧区、踝部、足跟部、足背足底等部软组织缺损,致骨质、肌腱、内固定物等外露一定范围并慢性感染、疤痕挛缩等患者;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组织岛状皮瓣治疗.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过4-24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该皮瓣设计容易,切取岛状皮瓣最小3 cm×5 cm,最大范围8 cm×16 cm.解剖表浅,标志明显,不需牺牲知名动脉及吻合血管,损伤小,血供可靠,腓肠神经切断后足部无明显感觉障碍,皮瓣厚度适中,较耐磨损,手术操作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的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逆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23例。结果:23例皮瓣均成活,术区外形与功能良好。结论:小腿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多种形式转移修复小腿远端和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陈旧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损伤创面。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1~70岁,中位数30岁。左足9例,右足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足跟部12例、足跟部和踝部4例、足背部近端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4 cm至12 cm×14 cm。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5例皮瓣边缘0.5~1.2 cm处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恢复。2例皮瓣外观臃肿,行二期皮瓣修薄术后外观满意。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好、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转移术治疗小腿、足组织缺损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腓肠神经血管皮瓣转移术,应用于小腿、足组织缺损、骨外露36例。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切取远端为蒂腓肠神经血管组织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踝、部组织缺损、骨外露。结果36例岛状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以远端为蒂腓肠神经血管组织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踝、部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可靠,不用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6例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5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换药愈合。经6个月以上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不损伤知名血管,不需要复杂显微外科吻合技术,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可理想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价值。方法: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面积较大的累及前足的软组织缺损16例。蒂部的宽度减少至2cm,蒂部的旋转点下降至外踝上2cm。面积过大的创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加游离皮瓣联合移植。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可以减少皮瓣切取时的组织损伤;将皮瓣的应用范围延伸到前足;扩大皮肤缺损修复的面积,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足踝部乃至前足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相结合的皮瓣手术方法及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2009年,我科对58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58例,女7例;年龄6~57岁,平均35岁。其中外伤后踝部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坏死10例,足背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手术后胫前皮肤坏死并骨与肌腱外露20例。小腿下段慢性溃疡皮肤缺损7例。缺损面积5cm×3cm~10cm×6cm。结果:58例患者中除2例皮瓣远端皮缘约1/4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植皮外,余皮瓣均成活,伤口1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局部稍饱满,修复缺损满意。结论:①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②术前及术中判断小隐静脉是否存在不良作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静脉回流对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均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根据皮肤缺损大小扩大10%设计皮瓣,将腓浅神经外侧支与腓肠神经吻合,观察皮瓣的成活、足外缘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2例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皮辩均存活;住院期间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2例;10例于术后3月足外缘感觉逐步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且血管蒂解剖恒定、蒂长,血管外径粗、血供充分、对供区损伤小、厚薄适中、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