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分期综合干预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中药、促通技术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内服、按Brunnstrom分期采用不同的针刺与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 I)对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总分、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参照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治疗脑卒中软瘫期诱发肌力产生,痉挛期抑制痉挛,后期促进肌力恢复和动作灵活性,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康复锻炼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2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用Brunnstrom六级评定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高压氧联合康复锻炼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瑞典出生后移民美国的世界著名运动疗法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因偏瘫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和治疗技术体系.通过多年临床分析,根据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详细观察、评定与治疗,归纳总结,Brunnstrom提出颇具影响力的著名的脑卒中后因偏瘫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六个阶段理论划分法,此理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成为评价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至今仍被康复治疗界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和Brunnstrom技术治疗组,每组各30例,采用Fugl-Meyer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平衡功能、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价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LE、BBS和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runnstrom技术治疗组治疗后FMA-UE、FMA-LE、BBS和SSQOL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表明2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尤以Bru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踝关节控制性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定量表、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价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L评分、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评分、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患者FMA-L评分、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明  陈冬青 《河北医学》2006,12(9):851-854
目的:研究运用易化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影响情况。方法:64例患者为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易化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和对照组(单予易化技术治疗)。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即接受康复治疗。通过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评定并发症情况。首次评定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再次评定在康复治疗后第10周,由同一医师进行。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及并发症种类及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2级8例,3级22例,4级17例,5级6例,对照组2级13例,3级27例,4级11例,5级2例。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及数量分别做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减少瘫肢并发症,使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加快康复进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分别在入组时、治疗8周对两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除接受上述治疗外,病情稳定后早期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l)对两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肢体感觉(27.38±7.69)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3.06±7.26)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5.74±9.24)分、MBI能力(74.98±14.65)分;对照组患者肢体感觉(18.92±5.79)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5.74±9.24)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17.49±4.86)分、MBI能力(43.21±12.57)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评分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尽早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患者的QOL有显著提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