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的基因表达特征与差异.方法 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技术构建两者的表达文库,分别挑选250和233个克隆进行测序,用SAGE2000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构建了结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的SAGE文库,软件分析获得标签7926和7672个.在正常黏膜中高表达的36个基因主要与吸收、代谢、免疫等相关,在癌组织中有2个无表达,25个表达明显下降.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38个基因主要是各种不同的核糖体蛋白,有32个表达升高.在癌组织中表达出现明显变化的还有多种核酸代谢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结论 SAGE技术是构建表达文库的有效方法;结肠腺癌与正常黏膜高表达基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结肠癌中有多种与细胞周期调控、核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MCM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肠腺瘤巾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M2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CM2 mRNA在12例结肠癌、33例结肠腺瘤及5例正常黏膜中表达量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同时用REST-XL(C)软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腺瘤之间MCM2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结果 MCM2在正常黏膜中仅表达在腺凹底部,而在结肠腺瘤及腺癌组织中均呈全层上皮表达,但两者在MCM2 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肠腺瘤与正常黏膜相比较,MCM2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肠腺瘤之间MCM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M2在正常黏膜和结肠肿瘤中表达部位不同,且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可能作为早期筛查诊断结肠癌及评估腺瘤突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构建的结肠癌基因表达谱与转录组公共数据库SAGE DGED信息相结合,筛选肿瘤相关基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基因差异表达.组织芯片(腺癌22例、腺瘤20例、正常8例)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119条基因(上调17条、下调102条)在基因芯片与SAGEDGED中表达变化结果一致.定量PCR检测TGFBI、NME1、IFITM3、FCGBP和TSPAN1基因表达,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IFITM3蛋白表达在结肠腺瘤(20%,4/20)和腺癌(55%,12/22)中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0,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基因芯片数据和SAGE DGED相结合,可快速、准确筛选结肠癌肿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4.
应用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构建的结肠癌基因表达谱与转录组公共数据库SAGE DGED信息相结合,筛选肿瘤相关基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基因差异表达.组织芯片(腺癌22例、腺瘤20例、正常8例)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119条基因(上调17条、下调102条)在基因芯片与SAGEDGED中表达变化结果一致.定量PCR检测TGFBI、NME1、IFITM3、FCGBP和TSPAN1基因表达,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IFITM3蛋白表达在结肠腺瘤(20%,4/20)和腺癌(55%,12/22)中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0,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基因芯片数据和SAGE DGED相结合,可快速、准确筛选结肠癌肿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结肠癌基因表达谱数据整合分析筛选肿瘤相关基因.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构建的结肠癌基因表达谱与转录组公共数据库SAGE DGED信息相结合,筛选肿瘤相关基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基因差异表达.组织芯片(腺癌22例、腺瘤20例、正常8例)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119条基因(上调17条、下调102条)在基因芯片与SAGEDGED中表达变化结果一致.定量PCR检测TGFBI、NME1、IFITM3、FCGBP和TSPAN1基因表达,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IFITM3蛋白表达在结肠腺瘤(20%,4/20)和腺癌(55%,12/22)中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0,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基因芯片数据和SAGE DGED相结合,可快速、准确筛选结肠癌肿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痛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SM22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122,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22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4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 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SM22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SM2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提示结肠腺癌与正常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SM2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可作为结肠癌组织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标记物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MCM2 mRNA在12例结肠癌、33例结肠腺瘤和12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结果 MCM2 mRNA的表达量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结肠癌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相比较,MCM2 mRNA的表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与正常结肠黏膜相比,结肠腺瘤中MCM2 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 结论检测细胞增殖标记物MCM2的表达可评估结肠腺瘤恶变,将有助于结肠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Livin mRNA在64例结直肠癌、36例结直肠腺瘤及12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并用REST-XLC软件作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Livin mRNA的表达量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相比较,Livin mRNA的表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黏膜相比,结直肠腺瘤中Livin 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参与了大肠肿瘤的发生,且在大肠腺瘤-腺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8种结肠直肠癌细胞株中CXCR4mRNA表达,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株中CXCR4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结合组织芯片检测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54例、结肠直肠癌组织49例中之CXCR4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8种结肠直肠癌细胞株中,CXCR4基因在HT29中表达水平最高。COL0205及SW480次之,HCTll6最低。CXCR4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结肠直肠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伴发转移的结肠直肠癌组织中,其表达比未发生转移者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CXCR4表达与结肠直肠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可能成为结肠直肠癌转移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比较正常结肠粘膜与结肠癌间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以人正常结肠粘膜和结肠癌为研究对象,建立信使RNA差异显示法筛选二者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信息。结果 建立了稳定的差异显示技术,初步应用于结肠癌的研究。获得一个在结肠癌高表达而正常组织无表达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胞吐作用调节蛋白SCRN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基因芯片技术及长标签基因表达系列(longSAGE)分析建立纯化的结肠癌实质细胞转录组数据库,筛选结肠癌肿瘤相关基因SCRN1,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5例结肠癌中SCRNl mRNA表达,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73例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癌和54例转移淋巴结中SCRNl蛋白表达。结果:SCRNl mRNA在80%(12/15)的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SCRN1在结肠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与AJCC分期(P<0.01)、淋巴转移(P<0.01)显著相关。SCRN1表达高低与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P>0.05)和总体生存率(P>0.05)无明显相关性,SCRN1不是影响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CRN1表达增高可能是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留取2009年1月至8月诊治的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提取标本的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COMT在结直肠癌肿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组织芯片检测COM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灰度测定比较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mRNA水平上.结果 肠癌肿瘤组织中COMT基因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3 514±15 513,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4529±1698(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可溶性COMT蛋白(S-COMT)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平均光密度值为54 967±11 919,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25 962±6713(P<0.05),而膜结合型COMT蛋白(MBCOMT)在两者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OMT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染色强度和阳性率方面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论 COMT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提示该基因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的表达对结肠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i-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研究203例结肠癌癌组织、203例癌旁正常黏膜和66例癌转移淋巴结中Bmi-1的表达,分析Bmi-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显示结肠癌中Bmi-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旁正常黏膜、癌组织和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9%、66.6%、86.4%.Bmi-1过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Bmi-1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显著减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mi-1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 Bmi-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利用阳性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基因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结肠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并依据静电吸附原理制备携带基因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再将转染阳性的树突状细胞(DC)移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结果 成功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得到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携带酪氨酸激酶受体3 配体(FL)基因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成功转染DC,发现基因在细胞内得到很好表达,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72h时表达量最高.基因移植后发现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最快,FL基因组肿瘤体积增长较慢;FL基因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EGF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离子纳米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具有一定优越性.基因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结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