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卫生宣教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ITAQ总分,BPRS总均分及缺乏活力、敌对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研究组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2.
黄子琼  续慧蕾  朱明荣  刘英 《现代护理》2007,13(5):1197-119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卫生宣教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ITAQ总分,BPRS总均分及缺乏活力、敌对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研究组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的精神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12个月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及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等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DSS、ADL、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为97.78%,对照组为87.78%;护理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为98.89%,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中,运用个案管理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精神病量表评分,提高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并提高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依从性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药物依从性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病人随访6个月,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BPRS、ITAQ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依从性治疗能够增加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对恢复社会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领悟治疗,并于入组前,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完全依从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领悟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增加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两组病人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价病人的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和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时BPRS评分相当,但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TAQ 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管理技能训练能提高病人服药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疾病认知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住院病区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疾病认知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发病情景录像回放、心理剧),干预时间为8周。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临床护理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TAQ评分、BPRS评分比较及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疾病认知心理教育能够帮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和提高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淄博市第五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治疗6周。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有效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  相似文献   

9.
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模式及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 2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模拟家庭环境开放式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两组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技能训练.用自制的满意度/舒适度问卷、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作为评价工具.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SDSS总分、ITAQ总分、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 (P值均<0.05).结论对精神病人实行家庭环境开放管理并配合技能训练,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首发及复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对首发(研究组)和复发(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自知力教育,并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的评定。[结果]入院时ITAQ总分、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4周,对照组ITAQ总分高于研究组(P<0.05),但第12周研究组ITAQ总分、服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中后期自知力,服药依从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自我管理教育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QLS)评分、用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SQLS量表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BPRS、SDSS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一周研究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产生积极影响,有助减少疾病复发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60例,按入院日期先后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持续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家庭访视、电话咨询.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编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BPRS总分的改善程度、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和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爱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予系统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爱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出院时、随访6个月末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SQL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关爱随访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日记疗法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继续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般的健康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日记疗法.对2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人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PB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记疗法能有效恢复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住院患者护士评定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NOSIE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20.051,P<0.001;Z=-2.247,P=0.025);2组BPRS及ITAQ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Z=-2.896,P=0.004;Z=-4.849,P<0.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访问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实施康复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访问护理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病情调查表对2组患者BPRS评分、GAS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进行测评。结果访问护理6个月和12个月后,BPRS评分、GAS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访问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并能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应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2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心理治疗,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于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年分别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BPRS、ITAQ、服药依从性和再次住院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应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冠心病专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后临床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36,P=0.033);干预组护理后服药依从性高于护理前(P=0.006)。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1年。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再就业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及1年两个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有39例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照组为26例;研究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研究组患者有13例已就业,对照组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673,5.208,5.551;P〈0.05);院外延续护理开始前,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延续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为(54.34±6.608)分,高于对照组(43.63±5.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P〈0.01);研究组患者1年后EQOLI-74评分为,躯体功能(62.14±7.16)分、心理功能(61.54±7.14)分、社会功能(60.42±5.28)分,均高于对照组(62.14±7.16)、(61.54±7.14)、(60.4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3.259,3.959;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