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研究衡阳地区高校学生宿舍在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与热舒适度,对衡阳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并同时对宿舍常驻学生进行了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宿舍室内的热感觉为热,相对湿度较高,室内通风效果不佳,63%的学生对宿舍室内的热舒适性表示不满意.利用适应性PMV模型计算得出夏季宿舍室内的热湿环境处于Ⅲ级标准,室内热环境较差.通过线性拟合得到预测平均热感觉PMV与操作温度top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得自然通风下学生宿舍夏季室内可接受温度为23.9~28.6℃,室内的热中性温度为26.3℃.  相似文献   

2.
宿舍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分析了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对过渡季节的宿舍外热环境和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试,并用PMV-PPD指标对宿舍的热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对高校宿舍热环境的研究和改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以冬季供暖日为时间节点,利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供暖前宿舍室内热环境较差主要由于室内温度偏低。而供暖后,影响宿舍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室内湿度。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影响高校宿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从室外布局规划、绿化环境、宿舍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改善高校宿舍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以严寒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宿舍内自然通风状态下气流组织状况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测试,测试期间室内平均风速为0.14 m/s,风速低于热舒适标准的要求值.对232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学生对宿舍内热环境总体感觉较不舒适,不舒适的比例达73.2%.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得出:外窗进口风速v=1 m/s的自然通风即可满足宿舍内通风要求.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夏季宿舍内较适宜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28~0.32 m/s.  相似文献   

6.
西安某高校学生公寓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慧  庞菲菲 《山西建筑》2007,33(30):198-200
以西安某高校学生公寓宿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寓室内热环境的状况,为今后学生公寓室内热环境的评价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进 《安徽建筑》2014,21(6):145-146
首先阐述了利用相关测试仪器对大学宿舍室内外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进行测量的大致情况;然后分别对宿舍室内和室外热环境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特定时间下大学宿舍室内热环境与相关规范要求的差距,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高校教室、宿舍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以上海某高校作为研究对象,现场测试教室及宿舍冬季室内外温湿度、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速等热环境参数,并以问卷方式对冬季室内学生的活动状态、衣着情况和热感觉进行调研。根据测试数据及调研结果,利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预计平均热感觉投票PMV和预计不满意百分数PPD对教室和宿舍室内热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得出教室和宿舍室内热环境状况,为该地区高校室内热湿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23)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产生宿舍人员密度较大,宿舍热环境较差等问题。本文以某高校宿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夏季学生宿舍热环境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寝室热环境表示不满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宿舍热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冬季室内环境状况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采集学生对于宿舍环境的主观感受,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对宿舍环境状况与在室人员的主观感受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高校学生对于宿舍热湿环境普遍感觉不舒适。宿舍异味多是来源于卫生间和垃圾,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减少宿舍异味。北面朝向宿舍学生对室内光环境满意率较低。宿舍噪音明显降低宿舍声环境质量,有必要规范学生言行和提高门窗隔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夏季针对东莞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查表明,把空调温度设在26~27℃可以满足70%以上居民的舒适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南方典型湿热气候区长期生活影响下,人体热期望度和适应性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建筑节能的考虑,在该地区适当提高室内空调设计计算温、湿度也可以满足人的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哈尔滨市居民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热感觉投票值分布频率与热舒适投票值分布频率是有差异的。对新加坡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数据也表明:热感觉与热舒适是不同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既仔在于稳态热环境中又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连续刚构桥的温度效应不容忽视,在T构阶段,温度变形影响立模标高的确定,能否对T构阶段进行温度效应的仿真计算与分析对桥梁建设提供参考在桥梁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对某连续刚构箱梁桥T构阶段,通过大型应用软件ANSYS计算了温度应力及温度变形,从结构建模、加载、求解到后处理,说明了ANSYS在连续刚构箱梁桥温度效应计算中的应用,仿真分析和计算表明,对连续刚构桥T构阶段温度效应仿真计算与分析可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热舒适研究的发展过程,讨论了热感觉、热舒适及热适应的定义,并分析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差异及与热适应性的关系,得出了人们对同一热环境有不同的热感觉及热舒适性,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适应性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热舒适"的讨论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赵荣义 《暖通空调》2000,30(3):25-26
指出了人体热反应研究中关于热舒适的一些模糊概念及对热舒适与热感觉关系的含混认识。分析了热舒适与热感觉的不同含义、现有的不同解释及两者的稳态和动态条件下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张宇峰  赵荣义 《暖通空调》2007,37(12):25-31
对30名受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均匀热环境和不均匀热环境下人体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可接受范围涵盖了(0,1.5)的热感觉投票和"舒适"与"稍有不适"标度范围内的热舒适投票;在不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可接受度与热舒适密切相关,而全身热感觉与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出现分离,热感觉不均匀度是其原因。综合考虑全身热感觉和热感觉不均匀度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评价模型。经验证,该模型适用于全身热状态为中性偏热的均匀和不均匀热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上海地区人体热感觉和适应性热舒适现状,通过环境参数测量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和探讨室内外气候条件、服装热阻、热感觉等关系。本文主要涉及自然通风建筑内人体热感觉和热中性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人体中性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的上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可为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热舒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丁颖慧  陈滨  陈星 《暖通空调》2006,36(9):29-34
在大量热舒适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模型建立的形式、研究的内容、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等,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热舒适模型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连住宅冬季热环境及热适应现场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2012年冬季对大连住宅室内热环境、居民热感觉和热适应措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收集了36户共102份热感觉主观问卷.结果表明大连居民对热环境的接受度是93.2%,热中性温度是20.44℃,热期望温度是20.81℃,80%可接受温度区间是17.38~24.28℃.57%的受试者认为室内湿度干燥,需要采取加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室室内热环境。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描述了教室室内热环境状况,得出了该环境下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分析了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以及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教室室内热环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