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纳米级叶蜡石结构参数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叶蜡石纳米化的必要性,并从晶体化学和晶体结构的角度,根据叶蜡石的晶胞参数、晶胞内原子排列的特点等,提出了叶蜡石最小颗粒的假设,从理论上得出叶蜡石最佳的纳米尺度。同时通过对叶蜡石颗粒的晶胞数、原子数、表面晶胞数以及平行(001)面的表面原子数的计算,列出了叶蜡石纳米结构参数的表征,讨论了它们与纳米级叶蜡石颗粒尺度大小的相关规律,并结合纳米微粒的特征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提出纳米高岭土最小颗粒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粒径的高岭土颗粒的晶胞数、总原子数以及表面羟基数的计算,讨论了它们与纳米级高岭土颗粒尺度大小的相关规律,并初步建立了相关模型。在上述基础上,将不同粒径的高岭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纳米高岭土的表面处理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纳米级蒙脱石晶胞参数计算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纳米材料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矿物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根据蒙脱石的晶胞参数、晶胞内原子排列的特点等,提出了蒙脱石最小纳米颗粒的假设。同时,通过有关纳米级蒙脱石颗粒所含的晶胞数、原子数、以及平行(001)面的表面原子数的计算,得到了相关蒙脱石纳米结构参数的表征,并结合纳米微粒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纳米科技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电气石纳米化研究的必要性。以矿物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镁电气石的晶胞参数、原子排列的特点等,提出了其最小纳米微粒的假设。通过对新疆镁电气石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表层原子数以及表层原子数比例的计算,分析讨论了它们与镁电气石微粒尺度的相关规律,同时在理论上对新疆镁电气石微粒的最佳纳米尺度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5.
高岭土颗粒形貌对堇青石蜂窝陶瓷热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佳海 《非金属矿》2005,28(4):15-16
主要研究了高岭土颗粒形貌对堇青石蜂窝陶瓷热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片状高岭土制备的堇青石蜂窝陶瓷的热胀系数为1.20×10-6℃-1,而用非片状高岭土制备的堇青石蜂窝陶瓷的热胀系数则是1.7×10-6℃-1(RT~800℃)。XRD分析表明:片状高岭土可造成堇青石结晶晶粒的定向排列,而非片状高岭土则不能使堇青石晶粒定向排列。  相似文献   

6.
煤系高岭土合成堇青石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添加剂对以煤系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偏SiO2配方设计合成堇青石的堇青石含量、烧结性能、热膨胀系数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40℃下堇青石合成效果最好,堇青石含量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四种添加剂来促进烧结和降低热膨胀系数,其中引入BaCO3的效果最好,可得到堇青石含量为95%、热膨胀系数为1.84×10-6/℃的合成堇青石原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高能电子束辐照前后晶体黄铁矿的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辐照处理没有改变黄铁矿晶胞的形状和大小,但对晶胞中原子坐标位置可能有一定调整,在空气中辐照使黄铁矿表面硫/铁原子数比减小,而在液相辐照则使黄铁矿表面硫/铁原子数比增加。并对电子束辐照条件下黄铁矿表面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片状原材料制备了超低热膨胀系数堇青石蜂窝陶瓷。通过测试化学成分、粒度分布、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基本物理性能,分析了堇青石蜂窝陶瓷的性能特点及其原料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富铝堇青石蜂窝陶瓷具有超低的热膨胀系数0.51×10-6/℃(室温~800℃),高纯的片状原料有助于降低蜂窝陶瓷的热膨胀系数;蜂窝陶瓷中堇青石晶粒具有定向生长的特性;堇青石蜂窝陶瓷在低温阶段(450℃)具有负热膨胀特性。研究成果对超低热膨胀系数堇青石蜂窝陶瓷的实际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利用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堇青石微晶玻璃,准确掌握堇青石的形成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的物相组成,采用电子探针(EPMA)技术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堇青石形成规律,证实堇青石并非由原料发生固相反应直接生成,而是在1 250℃~1 300℃从熔融玻璃液相中富Mg 区域析出.  相似文献   

10.
周燕  徐晓虹 《非金属矿》2004,27(4):12-13,15
利用湖北钟祥累托石作为合成堇青石的主要原料 ,主要研究了烧成温度对合成堇青石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用累托石合成堇青石其合成温度低 ,最佳合成温度为 12 70℃~ 12 90℃ ,合成温度范围宽 ,合成堇青石的膨胀系数为 2 .65× 10 - 6 /℃ (RT~ 10 0 0℃ ) ,体积密度2 .0g/cm3。说明用累托石合成堇青石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经研究发现:超细加工在完成坡缕石纤维束分离的同时,将导致被缕石晶胞参数a、b、c减小,基本结构单元以连接点为支点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从而产生结构孔道畸变;有利于提高坡缕石对大分子吸附质的吸附能力,而不利于对小分子吸附质的吸附;使坡缕石表面断键增加,表面SiOH含量增大;导致坡缕石超细粉水溶液碱性增强、导电性离子含量增加,导电性能高于原粉;使坡缕石的流变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2.
选取316L不锈钢粉末以激光沉积方式对含预制裂纹的316L不锈钢核电管道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沉积修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修复区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通过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测定修复试样力学性能,利用疲劳试验机测试不同扫描速度下修复试样疲劳寿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特征。结果表明,修复区由熔合区和熔覆区组成,熔覆区由胞状晶、柱状晶、树枝晶组成,熔合区呈现网状晶体结构。显微硬度分布呈现熔合区>熔覆区>热影响区>基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扫描速度和送粉速率的减少,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修复区显微硬度呈下降趋势,热影响区硬度呈上升趋势。当激光功率为1 300 W、扫描速度9 mm/s、送粉速率0.5 g/min,试样伸长率为61.61%,在400 MPa应力水平下,循环次数为67 225次。由于良好的宏观形貌、修复区细化的晶体、程度较小的加工硬化,试样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和抗疲劳性能,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B位掺杂Mn元素的钙钛矿结构BaRuO3系列复合氧化物晶体样品,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中心元素价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随着Mn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晶胞参数随之逐渐减小,晶胞产生了明显的收缩.同时体系中Mn元素的掺杂量对晶粒的尺寸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Mn元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pH值、沉淀时间、反应物浓度和成核剂5个因素对微生物诱导CaCO3沉淀量的影响,以期提高微生物沉积碳酸钙的产率,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时效性提供参考。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仪(TG)、能谱分析(EDS)对CaCO3样品形貌、结构、热性质、元素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沉淀物质主要含有C、O、Ca元素和少量有机质,其晶型、形貌和堆积密度随外界条件改变而不同。微生物诱导CaCO3沉淀的最佳外界条件是:pH值为8,Mg2+浓度0.05mol/L,温度40℃,沉淀时间3 d,Ca2+浓度1.5mol/L。  相似文献   

15.
高岭土细磨过程机械力化学与助磨剂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全国 《矿冶》1997,6(3):37-41
在高岭土超细磨矿过程中,机械力导致了高岭土物质结构的破坏、化学键的断裂,发生了机械力破键的化学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化学药剂在高岭土颗粒表面除物理吸附外,还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吸附,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颗粒破碎所需的外应力,提高了助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石墨晶体结构特征与其浮选速率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莫桑比克、湖北宜昌、吉林汪清等10个来源的石墨精矿开展了接触角测试、晶体结构特征分析及浮选速率试验。结果表明:①大鳞片石墨 和致密晶质石墨普遍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角,而细鳞片石墨和隐晶质石墨一般接触角相对较小。②各石墨精矿中石墨晶体轴长a0范围为0.246 51~0.248 27 nm,c0范围为0.671 29~0.675 68 nm,晶胞体积V范围为 0.035 33~0.035 99 nm3,石墨化度范围为68.78%~94.57%;大鳞片石墨晶胞体积更小,晶体结构更完整,石墨化度更高,细鳞片石墨及隐晶质石墨晶体结构边缘接入了较多含氧官能团,晶体缺陷更多,石墨化度更低 ;石墨晶体中3R多型含量与其石墨化度成负相关。③石墨精矿浮选速率符合经典一级动力学模型;石墨化度与浮选速率成正相关,石墨化度越高的石墨,其浮选速率越快,精矿固定碳含量越高;大鳞片石墨一般具有 较高的石墨化度,其浮选速率较细鳞片石墨及隐晶质石墨快,因此其精矿固定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金属锂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以600 A锂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金属锂电解槽在不同电压和不同外辅热温度下进行三维热场模拟,并结合实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平面上,电解槽温度较高的区域在阴阳极之间,阳极表面温度要高于阴极表面,越靠近阳极其熔盐电解质温度越高,电解槽四周温度相对较低;当直流电压为5.5 V、外辅热温度为370℃时,热场分布合理,电解效率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该型电解槽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