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进儒 《当代医学》2016,(12):60-6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表阿霉素与多烯紫杉醇联合治疗的方案(ET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方面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54例,根据免疫组化法对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分子分型,10例为HER 2+亚型,37例为Luminal型,7例为Basal-like亚型,安排3组患者共同接受ET化疗治疗,观察化疗疗效及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 HER2+亚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0.00%,无病生存率为60.00%,总生存率为70.00%;Luminal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0.81%,无病生存率为70.27%,总生存率为81.08%;Basal-like亚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8.57%,无病生存率为28.57%,总生存率为71.43%.结论 在乳腺癌ET方案化疗治疗中,不同分子分型,敏感性与预后效果均有所差异,在病理完全缓解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5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乳腺病科临床及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将乳腺癌分为Basal-like型(33例)、HER-2过表达型(37例)、Luminal A型(58例)、Luminal B型(52例)4个亚型,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瘤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随访了解其生存状况,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0,P<0.01)。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肿块边缘特点、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P=12.884/0.007、7.685/0.002、12.653/0.002)。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型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率(OS)最低,预后最差。Luminal A型患者的DFS和OS均优于HER-2过表达型(P<0.05)。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预后情况存在差异,Luminal A型患者预后较好,HER-2过表达型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癌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80例浸润性乳癌病例的资料,根据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分为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Luminal B型[ER+和(或)PR+,HER2+]、HER2+型(ER-,PR-,HER2+)和Basal-like型(ER-,PR-,HER2-),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Luminal A型最多(516例,占58.6%),其次为Basal-like型(180例,占20.5%)和Luminal B型(96例,占10.9%),HER2+型最少(88例,占10.O%).4个亚型平均发病年龄均<50岁,平均肿瘤最大径均<4 cm;4个亚型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4个亚型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不同(χ2=182.915,P<0.001),均以Ⅱ级为主,但Luminal A型中Ⅰ级和Basal-like型中Ⅲ级所占比例较高(P均<0.001);4个亚型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6,P=0.012),Basal-like型最高(57.8%).结论:中国人浸润性乳癌Luminal A型最常见,发病年轻;Basal-like型组织学分级较高,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行4周期多西他赛(75 mg/m2,每2周为1周期)方案化疗,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再行4周期EC〔表阿霉素(EPI)75 mg/m2,环磷酰胺(CTX)600 mg/m2,每2周为1周期〕方案化疗;依据免疫组化方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病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及Ki67的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性亚型4型,分析4型乳腺癌在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别。结果 8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56例,稳定(SD)9例,无进展(PD)患者,有效率(RR)为89.0%(73/82)。11例免疫组化示Her-2染色(++)的患者行FISH测定,5例Her-2为过表达,根据免疫组化法及FISH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亚型39例(47.6%),Luminal B亚型19例(23.2%),Her-2+亚型11例(13.4%)及三阴性亚型13例(15.9%);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外科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性亚型的RR分别为84.6%(33/39)、84.2%(16/19)、100.0%(11/11)、100.0%(13/13),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患者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85,P=0.242)。截至2012年6月82例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分别为85%、88%。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三阴性亚型的3年DFS及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84和9.414,P<0.05);其中Luminal A亚型与Her-2+亚型、Luminal A亚型与三阴性亚型的3年DFS及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75 mg/m2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对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性亚型疗效相似,但Luminal A亚型比Her-2+亚型、三阴性亚型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近似分子亚型的临床意义&#65377;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65380;孕激素受体(PR)&#65380;HER2水平将其近似划分为Luminal A (ER+ 和/或 PR+,HER2-)&#65380;Luminal B (ER+ 和/或 PR+,HER2+)&#65380;HER2+(EP-,PR-,HER2+)和Basal-like(EP-,PR-,HER2-) 4个分子亚型,各362&#65380;107&#65380;86和148例,对比分析该4型患者的分布比例&#65380;发病年龄&#65380;绝经状态&#65380;病理组织学类型&#65380;病理分级&#65380;肿瘤大小&#65380;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特征及首次复发时间和部位的特点&#65377;【结果】 所有703例患者中,Luminal A型比例最高,占51.5%;Luminal B和HER2+型所占比例最少&#65377;整体人群发病年轻,90.8%的患者在59岁以下&#65377;其中40岁以下患者Luminal A型最多&#65377;不同分子亚型病理分级构成差异显著,Luminal A型中,组织学1级患者比例最高,并且T1期肿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亚型,HER2+型则以T4期肿瘤最多&#65377;各亚型间淋巴结分布无明显差异,仅在Luminal B和HER2+型出现N3高比例分布趋势&#65377;复发转移患者中,Luminal A型首次复发时间最长,HER2+型最短,且HER2+和Basal-like型肺转移率高&#65377;与国外报道不同,本研究未显示出各亚型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65377; 【结论】 蛋白标记近似分子分型简单明了,切实可行&#65377;国人乳腺癌具有蛋白标记近似的不同分子亚型,与国外大体相似,Luminal A型临床特征相对较好,HER2+型与Basal-like型具有较高的肺转移率&#65377;但仍有不同之处,尤其是Luminal A型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6537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14年7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青年(年龄≤35岁)浸润性乳腺癌182例标本,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EGFR表达情况,分析EGFR在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82例青年乳腺癌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43.5%(48/108)、22.2%(2/9)、93.6%(44/47)和73.1%(19/26);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中EGF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4,P<0.05),其中HER2过表达型EGFR阳性表达率最高。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的EGFR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等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患者TNM分期和HER2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013、2.612,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中EGFR阳性表达率不同,不同亚型青年乳腺癌EGFR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和HER2表达有关,且两者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与预后的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角蛋白5/6(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i67的表达,运用组织芯片回顾性分析310例于2001年1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上海某医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Normal breast-like型5种类型,分析各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并筛选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310例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Luminal A型43.87%、Luminal B型24.19%、Her-2过表达型11.61%、Basal-like型17.10%、Normal breast-like型11.94%。随访过程时间为2-162个月,中位时间为103个月,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91例。卡方检验示不同分子分型间患者年龄分布、肿瘤大小及位置、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没有差异(P>0.05),而乳腺癌病理分级、是否有CK5/6、EGFR以及肿瘤抑制基因53(TP53)则存在组间差异(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乳腺癌的生存率最高,其余依次是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与Basal-like型、Normal breast-like型。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存在差异性,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最好,Basal-like型和normal breast like型和HER-2阳型乳腺癌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对行保乳乳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82例行保乳乳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本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Luminal A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14%)],Luminal B型(ER+/PR+/HER2-,Ki-67>14%),HER2+型(ER-/PR-/HER2+)和三阴性(TNBC)(ER-/PR-/HER2-);比较各组别之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等预后因素。结果182例保乳根治术患者中,Luminal A型81例,Luminal B型38例,HER2+型23例和TNBC 40例,其中局部复发患者20例,局部复发率11%,出现远处转移20例,转移率11%,死亡18例,生存率90.1%。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单因素分析在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其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82)。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乳癌根治术后预后不同,Luminal A型预后最好,TNBC患者预后最差,但是保乳根治术对TNBC患者仍是一种可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吴凡  刘健 《当代医学》2014,(36):5-7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3种亚型的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1组为HER 2阳性、Ki-67〈14%,2组为HER 2阴性、Ki-67≥14%,3组为HER 2阳性、Ki-67≥14%,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复发转移事件。结果 Luminal B型乳腺癌3个亚型中,HER 2阳性、Ki-67〈14%者(1组)淋巴结转移比例最低,1组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时间最长,2组其次,3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minal B型乳腺癌可根据HER 2和Ki-67分为3个预后不同的亚型,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针对不同亚型进一步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改善Luminal B型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7):909-911
目的:探讨四种分子亚型乳腺癌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分子亚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便更好的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及预测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1例乳腺癌患者病例,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分子水平将乳腺癌划分为四种分子亚型,并分析四型乳腺癌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最大径及家族史状况。结果:四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多,共79例(52.3%);HER2过表达型22例(14.6%)及Luminal B型20例(13.2%),所占比例较少。在年龄上,Basal-Like型乳腺癌在年轻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大;Luminal A型乳腺癌年龄偏大者所占比例大,≥35岁者占92.4%;从月经情况看,Basal-Like型绝经前者的比例最高(60%);而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绝经后患者所占比例最大(67%)。淋巴结情况分析,Luminal A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的比例最高,HER2过表达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目49枚的比例最高,Luminal B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10枚的比例最高。从肿瘤最大径看,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在最大经≤2cm所占的比例较大(51.9%及50%);在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中肿瘤最大径>2cm≤5cm所占的比例较大(68.2%及50%)。从家族史分析,Basal-Like型乳腺癌中有家族史所占的比例较高(2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而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能更好地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FEC(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FEC方案新辅助化疗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和PR阴性表达组47例,有效率(RR)为80.85%,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3.40%.ER和(或)PR阳性表达组43例,RR为60.47%,其中pCR 率为6.98%.两组RR及pC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组32例,RR为65.63%,其中pCR 率为12.50%.HER2阴性表达组58例,RR为74.14%,其中pCR 率为17.24%.两组RR及p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双阴性者可能较单阳性或双阳性者对FE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P53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ER、P53基因及HER-2的表达,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9%,新辅助化疗前ER、P53基因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ER、P53基因和HER-2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ER、P53 基因及HER-2表达状态无显著影响;ER和P53 基因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86例,分为HIFU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瘤体大小变化,术后多点取材,HE染色、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治疗期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经超声影像学检测HIFU治疗组临床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P<0.05)。②根据Miller & Payne分级评价标准:HIFU治疗组有效率72.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0%(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IFU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能提高单纯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疗法.术后保证化疗和随访的跟进,综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2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水平等方面的数据指标,得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相较于改良根治术,优势明显,表现在术中各方面以及术后患者的身体的康复和自信心的重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血清HER2/neu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8例HER2过表达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HER2/neu的浓度,分析其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HER2/neu的浓度分别为(18.6±10.0) ng/ml,(11.6±6.1)ng/ml,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HER2/neu浓度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P =0.029).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HER2/neu浓度变化与病理完全缓解相关(P<0.05).结论 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HER2/neu浓度变化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最初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已失去手术时机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率,后逐渐应用于可手术患者的保乳手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常规方案。病理完全缓解率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病理完全缓解率密切相关的生物因子的识别及检测将有助于了解个体对化疗的反应,从而利于个体化的治疗。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因子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等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目前结论不一,各因子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不一致,而这些因子自身表达可能受化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熊秋云  姚玮 《中外医疗》2009,28(20):11-13
目的探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c-erbB-2表达与FEC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术前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用免疲组织化学法捡测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c-erbB-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0例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9例,部分缓解(PR)41例,无变化(NC)30例,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12例(13.33%)。在受体双阴的42例患者中,32例有效(cCR+PR),有效率为76.19%,其中pCR9例(21.43%)。受体单阳或双阳的48例患者中,28例有效(cCR+PR),有效率为58.33%;其中pCR3例(6.25%)。受体双阴组患者的有效率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受体双阴组患者的pCR率明显高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36例,22例有效(cCR+PR),有效率为61.11%;其中pCR4例(11.11%)。c-erbB-2阴性表达54例,38例有效(cCR+PR),有效率为70.37%,其中pCR8例(14.81%)。c—erbB-2表达与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受体双阴患者可能较受体单阳或双阳患者对FE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尤其是受体双阴组患者的pcR率明显高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II、III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has been used as a primary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and recently extended to operable breast cancer.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published data concerning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tages II and III breast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thods: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valu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tages II and III breast cancer. Group 1 (n=54) were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definitive surgery and adjuvant therapy. Group 2 (n=43) initially received definitive surgery, followed by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other therapies. The operability rates for breast conservation and dermatoplasty were observed in Group 1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fter follow-up, the recurrence and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creased the operability rates for breast conservation from 17.1% to 40.0% in stage II (P=0.034) and 0% to 12.6% in stage III (P=0.016), and decreased the dermatoplasty rates from 17.1% to 2.8% in stage II (P=0.046) and 28.1% to 8.1% in stage III (P=0.026).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46.8 months, there were 11 deaths and 13 recurrences in Group 1, and 15 deaths and 19 recurrences in Group 2. The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of stage III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68.4% vs. 31.2%, P=0.028, and 63.2% vs. 25.0%, P=0.024,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of stage II disease for Group 1 compared with Group 2 (85.7% vs. 85.2%, P=0.953, and 80.6% vs. 74.1%, P=0.4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sulted in increased operability for breast conservation and decreased dermatoplast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exhibited better recurrence control, and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in stage III disease. Howev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did not confer greater survival on stage II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蛋白过度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100例术前未经放、化疗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HER2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ER2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7%(67/100);HER2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相关(P<0.05);按TNM分期可见,1、2、3期乳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57%(17/35)、70.73%(29/41)和87.50%(21/24),随着肿瘤的进展,HER2表达逐渐增强(P<0.0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59/100)和47%(47/100),它们均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之间有显著性相关(P<0.001);HER2与雌激素受体之间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HER2过度表达常发生于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有关联作用,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中,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确诊为乳腺癌并且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前后乳腺肿物变化的三维超声评估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研究组中30个病例中接受TAC后,乳腺癌三维超声评分观察值减小21例(70%),2例(6.67%)乳腺癌原发病灶消失。7例乳腺癌原发病灶无变化,占23.3%;三维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P>0.05;二维超声成像评价与病理学评价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及二维超声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三维超声有助于化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