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组织学和电镜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组织学和电镜诊断的评价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印洪林,周晓军,祁正茂,张太和,沈国钧,严小娟随着电镜技术在外科病理和细针穿刺中的运用[1、2],电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用细针穿刺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和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149例患者167个浅表肿物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将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及吸出物不足4类。结果超声引导下167个结节共计实施穿刺操作293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2%,二次穿刺成功率100%。167个结节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20个结节为恶性,147个结节为良性;经细胞学诊断132个(79.0%)结节为良性,14个(8.4%)结节为恶性,6个(3.6%)结节为可疑恶性,15个(9.0%)结节为吸出物不足,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1.0%。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于浅表肿物诊断具有实时观察、准确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标本满意率及病理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体表肿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与临床诊断分析(附1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颈部肿大淋巴诊断价值。方法 对颈部肿大的淋巴结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与临床确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 1120例肿大淋巴结以淋巴结核、肿瘤及淋巴炎为主,穿刺细胞学诊断符合率达86.7%(971/1120),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6%(7/1120)。结论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具有简单、安全、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对13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进行检查,并对其中17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结果其中食管癌2例,胃淋巴瘤1例,黏膜下肿瘤113例,消化道壁外压迫22例。17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其中14例取材成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82.5%)。结论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能满意的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结合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真空辅助活检装置是继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核芯针穿刺活检术之后的一种影像学引导下的新型活检技术。由于其能够切除乳腺微小病变,并能提供足量乳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目前已在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良性小肿瘤的切除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部肿块的治疗方案决定于其性质、部位和范围。治疗前常需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或芯块组织活检以获取病理诊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回报的细胞学结果常常不能满足诊断要求。我们使用的末端切割针设计独特,是超声引导下经皮和经口腔对颈部病变活检的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病变的临床资料,30例术前均行256层CT双期增强扫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这2种方法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30例中检出16例腺淋巴瘤,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1.2%、100%、90.0%、0.90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分别为75.0%、100%、86.7%、0.872。两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相当。临床怀疑腮腺腺淋巴瘤时,可依据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FNAC)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效果。方法10例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学HE染片,采用高锰酸钾一草酸褪色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进行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10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经HE染色细胞学诊断:4例无恶性细胞,4例核异质细胞,2例可疑恶性细胞;活检石蜡切片诊断证实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4例,良性符合率67%,恶性符合率50%。HE染片褪色行免疫组化标记后诊断:2例转移性癌,2例可疑恶性淋巴瘤,6例无恶性细胞,良性符合率100%,恶性符合率100%。10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经HE染色细胞学诊断4例有分歧,经免疫组化标记后均能明确诊断。结论FNAC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判断及肿瘤分型有重要意义;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简便易行,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细胞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用于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标本获取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9例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5 mm为A组,42例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5~10 mm为B组,55例甲状腺结节直径>10 mm为C组。比较三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细胞学检查结果;以常规病理学诊断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以Kappa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诊断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126个甲状腺结节穿刺成功率为100%,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诊断直径<5 mm、5~10 mm、>10 mm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均有较好的价值,敏感性分别为85.7%、84.6%、88.2%,特异性分别为90.9%、93.1%、86.8%,Kappa值分别为0.731、0.777、0.716,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恶性结节8个、良性结节21个,B组恶性结节13个、良性结节29个,C组恶性结节20个、良性结节35个,三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显示,A组恶性结节7个、...  相似文献   

10.
肝与胰腺的细针抽吸:放射科医生的细胞学入门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肝,胰腺常见病变细针抽吸的典型细胞学表现,了细针抽吸的局限性及采用适当的抽吸方法作出可靠诊断。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肺内肿物行穿刺活检病理学确诊。方法:20例肺内肿物患者在X线或CT定位监视下经皮肺穿刺细针吸活检,组织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一次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率达95%,并发症少。结论:是一种微创、快速的诊断技术,对肺内肿物可提供准确的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甲状腺患者,对患者细胞学诊断结果、PTMC的细胞学诊断类型以及US-FNAB在临床应用后甲状腺疾病构成比例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83.6%,准确度为84.0%;当癌细胞直径≥1cm时,有69.2%(9/13)的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学结果诊断无误;但当癌细胞直径1cm时,即患者罹患PTMC时,仅有27.8%(5/18)的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结果无误;与2012年未完全应用US-FNAB相比,甲状腺癌手术的比例提高12.8%,良性病变手术比例下降为2.8%。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可靠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 ,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评估弹性应变率比值(SR)最佳诊断界值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检查的164例患者167个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良、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的最佳临界值。所有结节均采取US-FNA检查,排除细胞学无相关诊断(不满意)结果的病例,将入组的163个结节的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结果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过ROC曲线得出SR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50,曲线下面积0.890。US-FNA诊断SR0.50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7.18%,80.00%,97.18%,80.00%,95.06%。结论US-FNA细胞学检查对SR0.50的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弹性应变率(SR)可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细针穿刺能有效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并可作为穿刺前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TI-RADS)与细针穿刺活检(FNA)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中TI-RADS分类≥3类的585例患者的588个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其中266个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以大体病理为金标准,评价超声TI-RADS分类与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 结果588个甲状腺结节细胞学病理诊断恶性243例、良性193例、性质不确定152例,超声TI-RADS 3、4、5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阳性率分别为3.01%(4/133)、38.87%(110/283)、75.00%(129/172);266个结节手术切除,大体病理诊断恶性211例、良性55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46%、93.02%、97.48%,阳性预测值为98.46%,阴性预测值为93.02%,阳性似然比为14.11,阴性似然比为0.017;穿刺感硬及有砂粒感诊断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性明显高于穿刺感软及无砂粒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206,65.083;P = 0.000,0.000);超声TI-RADS分类及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及0.954。 结论超声TI-RADS分类结合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更准确、更安全地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方法处理标本在甲状腺病变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利普液基细胞学(liquid-PRER,LPT)和传统手工制片方式对229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结果,并对两种制片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应用LPT技术保存标本和制片,诊断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背景清洁,分布均匀,玻片中较少见到甲状腺胶质,而核细节更容易观察。LPT制片甲状腺癌的阳性诊断率6.55%(15/229),传统涂片3.93%(9/229)。 结论 LPT技术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能明显提高标本质量和甲状腺癌阳性诊断率,为诊断甲状腺病变提供了一种可靠而有前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常用临床检查手段的有效组合策略。方法总结我院自2002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对比超声、CT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种检查中,每一单项、任意两项检查组合、三项检查组合对本病的阳性诊断率。结果超声、CT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5.4%、70.3%、73.0%,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两项检查组合中,各组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声+CT组合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结果与单项细针穿刺细胞学或CT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项检查组合的诊断阳性率达98.6%。其余各组对比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项CT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同时行三项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25例纵隔病变细针吸引活检的技术和结果。这种检查病人能良好耐受,容易且迅迅获得细胞学诊断。对于周围性肺病变的细胞学诊断,肺的细针吸引活检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作者运用同样的技术来诊断纵隔肿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8月98例98个甲状腺结节的USFNAB结果,以及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结果 98例患者98个结节中,细胞学诊断恶性者28个,良性者44个,可疑恶性者12个,取材涂片不满意者14个。经临床随访或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结节38个,良性结节60个,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灵敏度95. 0%,特异度96. 8%,与单纯超声检查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US-FNAB,是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最为准确、可靠、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T导引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肺周及胸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肺周、纵隔及胸膜病变进行在CT导引下的细胞学检查,以期获得对该部位病变定性诊断和分类的经验。材料和方法:采用CT(SCT-2000T-11型,日本岛津)对22例患者的肺周、纵隔及胸膜病变扫描定位,7号腰椎穿刺针穿刺取材涂片,Pap染色和光镜观察。结果:22例中除1例因患者配合不佳而致针吸失败外,21例获得准确和基本准确诊断,由于采用了细针,还减少或避免了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肺周及胸膜病变的CT导引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有效、简便和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在直径>1 cm可疑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直径>1 cm的可疑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记录两种方法诊断可疑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诊断符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进行了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12例患者结节直径1~2 cm,27例患者结节直径2~3 cm,25例患者结节直径>3 cm。112例患者进行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43例患者结节直径1~2 cm,48例患者结节直径2~3 cm,21例患者结节直径>3 cm。两种方法检测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6%(26/64),高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8.9%(1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与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直径>1 cm的可疑甲状腺结节,均有效、可行。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要求及临床推荐、超声评估等多种手段,选择适当的穿刺活检方法对结节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