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涂片(TCT)联合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益阳市中心医院门诊382例TCT检查异常(TBS系统诊断≥ASC-US)的患者,同时行高危型HPV检测,配合阴道镜下活检,以病理学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2例TCT异常者与病理符合率为LSIL 76.9%、HSIL 91%、SCC 100%,各类病理学诊断结果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宫颈炎17.4%、CINⅠ77.5%、CINⅡ91.8%、CINⅢ91.7%、SCC100%。TCT异常者HR-HPV阳性率分别为ASCUS 34.8%、LSIL 80%、HSIL 92.5%、SCC 100%。结论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联合HR-HPV检测,是对宫颈病变先进的筛查方法,两者结合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16INK4A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5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0例鳞状细胞癌(SCC)以及20例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的Thin Prep(TCT)涂片上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E6蛋白及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NILM、ASC-US、LSIL、HSIL及宫颈癌液基薄层细胞(TCT)涂片中P16INK4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无表达、48%、64%、84%、95%。2NILM、ASC-US、LSIL、HSIL及宫颈癌TCT涂片中HPV16/18-E6蛋白表达阳性率现在增高。3P16INK4A与HPV16,18 D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INK4A在HSIL以及SC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与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对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我院宫颈新柏氏TCT检查结果.TCT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并阴道镜指导下活组织检查.结果 TCT检查异常者643例,占22.23%(64 3/2893);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46例,占5.04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12例,占10.7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8例,占3.042%;鳞癌(SCC)21例,占0.7259%;腺癌3例,占0.1037%.TCT异常者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ASCUS中诊断为炎症116例,占18.04%;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1)239例,占37.17%;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Ⅱ-Ⅲ)增加到92例,占14.31%;SCC 21例,腺癌3例,占3.733%.ASCUS患者2.74%病理组织学为CIN Ⅱ-Ⅲ.TCT异常者中有178人再查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58例(32.58%).结论 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1152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分型检测。182例TCT检查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或HPV阳性及临床症状高度疑似病例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1 152例受检者中,TCT阳性155例,占13.45%,HPV阳性143例,占1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检查异常者中ASCUS、LSIL、HSIL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70.59%、82.98%、93.75%和100.00%。随着细胞学级别的增高,HPV检出率逐渐增高(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和TCT均为阳性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P<0.05)。155例TCT阳性患者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比较显示,随着细胞学级别的增高,病理级别逐渐增高(P<0.05)。结论 TCT检查为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HPV分型检测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共检出阳性或可疑阳性涂片195例,占12.3%,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0例(占4.4%),低度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92例(占5.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例(占2.0%),鳞状细胞癌(SCC)1例(占0.1%);低度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98例(占6.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1例(占1.9%),鳞状细胞癌(SCC)1例(占0.1%)。结论 TCT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认识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意义,提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和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HPV检测结果。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例,总阳性率14.3%。65例TCT正常组HPV阳性率为30.8%。在TCT异常者中HPV的阳性率分别为LSIL54.5%和HSIL100%。结论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CIN阳性率相对更高,应及时做TCT检查,必要时行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HPV-DNA和液摹薄层细胞学(TCT)方法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 对妇科门诊1076例患者行HPV-DNA和TCT筛查.对高危HPV阳性并且T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者虽HPV检测结果 阴性,但TCT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及以卜病变患者共224例,均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宫颈管诊刮,以病理结果 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1076例患者中,高危HPV阳性检出率13.9%(150/1076),TCT检查者ASCUS阳性检出率15.2%(164/1076).TCT和HPV均阳性者90例,8.4%(90/1076);2例官颈浸润癌,CIN Ⅰ~Ⅲ者为78例,诊断符合率占86.7%.结论 HPV-DNA联合TCT检测可提高官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是高效、便捷的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官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行程控超薄细胞检测系统(TCT)检查5545例,对其中307例阳性和219例阴性但临床可疑宫颈病变共计526例进一步行阴道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宫颈HPV感染、性活动开始年龄、性伴数、性生活防护、STD病史、年龄及流产次数(P<0.05).TCT和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49.4%和83.8%;TCT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癌(CC)的漏诊率分别为63.63%、74.44%、100%,阴道镜对LSIL、HSIL.及CC的漏诊率分别为33.37%、12.22%、0.TCT、阴道镜、TCT联合阴道镜诊断GIN以上的灵敏度分别为61.2%、84.6%、94.5%,特异性分别为85.4%、88.2%、90.8%.结论 (1)女性CIN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人乳头腺病毒(HPV)感染、性行为以及各种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2)液基细胞学可用于宫颈病变的初筛,TCT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两者联合能满足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异常与阴道镜下活检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妇科门诊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的410例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涂片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异常者46例(11.22%),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共2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共1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共5例,鳞癌(SCC)1例。46例都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测,诊断为炎症31例,占异常细胞学67.3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共12例,其中CINI7例(15.22%),CINⅡ3例(6.52%),CINⅢ2例(4.35%),浸润癌3例(5.43%)。结论通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活检,可以尽早的发现宫颈癌与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吴三春 《河北医药》2012,34(14):2131-2132
目的 探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以及宫颈活检在临床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经TCT检查存在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210例,对TCT、HR-HPV检测以及宫颈活检这3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HPV检查组HPV的阳性检出是40例,HPV的阳性检出率为57.14%,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22例(48.89%),低度上皮内瘤变(LSIL)12例(63.16%),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6例(100%),可见HR-HPV检测可以明显降低TCT的假阴性,并且随着细胞学检查的级别增大,HPV的阳性率越高(P<0.05).宫颈活检检查组经活检病理学诊断为无上皮内瘤变或恶性病变(NILM)19例,CIN Ⅰ/HPV 45例,CIN Ⅱ/CIN Ⅲ 6例,上皮内病变阳性检出51例,上皮内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0.42%,宫颈活检的细胞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CT的阳性检出率(P<0.05).联合检查组阳性检出70例,阳性检出率为100%,可见三种诊断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对宫颈病变的准确性.结论 TCT、HR-HPV检测以及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可以在早期,及时的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宫颈病变,以便及时的正确诊断是否存在宫颈癌前的病变,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关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原位癌。方法:利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以宫颈炎为对照组,对宫颈炎和高危患者(如ASCUS、CIN、宫颈原位癌)共685例进行HPVl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高危患者中HPV16/18感染率为64.2%(124/193),其中宫颈癌、CINⅢ和CINⅡ的HPV16/18感染率为97.2%(69/71),CINⅠ感染率为52.0%(26/50),ASCUS感染率为40.3%(29/72),宫颈炎对照组感染率为11.2%(55/492),宫颈炎和高危患者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05),高危患者中〈40岁感染率为69.0%(40/58),≥40岁感染率为62.2%(84/135),两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病变越重,HPV的感染率越高。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R-HPV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寻求ASCUS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方法 对470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联合进行HR-HPV DNA检测及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470例ASCUS中包含各种宫颈病变:炎症/湿疣69.15% (325/47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29.57%(139/470);宫颈浸润癌1.28%(6/470).宫颈病理检测阳性率为30.85%(≥CIN Ⅰ,145/470).470例ASCUS中,HR-HPV感染阳性率为50.43%(237/470).HR-HPV阳性组≥CIN Ⅰ的检出率为55.27%(131/237),≥CINⅡ的检出率为36.71%(87/237);HR-HPV阴性组≥CIN Ⅰ的检出率为6.01%(14/233),≥CINⅡ的检出率为1.29% (3/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HPV阳性组发生≥CIN Ⅰ和浸润癌的风险是阴性组的19.332倍(95%CI=10.632~35.152),发生≥CINⅡ和浸润癌的风险是阴性组的44.467倍(95% CI=13.812~ 143.152).HR-HPV检测≥CIN Ⅰ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4%、67.38%、61.60%、93.99%,而检测≥CINⅡ的指标分别为96.67%、60.53%、36.71%、98.71%.结论 ASCUS患者包含部分高级别病变甚至宫颈癌,并存在相当比例的HPV感染,HR-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临床处理具有科学分级诊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人乳头瘤病毒(HPV)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子宫颈组织标本30例为对照组,宫颈病理标本按病变程度及病理学诊断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各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子宫颈鳞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阳性率.结果 PTEN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子宫颈组织、CIN 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83.3% 、73.3%、56.7%、23.3%,子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3.3%、56.7%、76.7%、93.3%,HPV阳性率和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与其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是子宫颈组织恶变的信号.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PV感染在子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诊疗处理方案。方法随机抽取400例ASCUS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于3个月后复查TCT,后行HR—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另一组即刻行HR—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比较3个月后复查TCT、HR—HPVDNA检测、阴道镜及镜下活检三种方法对ASCUS患者管理的临床诊治意义。结果①A组复查TCT,124例细胞异常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宫颈癌1例,CINII~III级31例,CINI级48例,慢性宫颈炎44例,76例细胞正常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CINII~III级1例,CINI级2例,慢性宫颈炎73例。②A组行HR—HPVDNA检测,结果132例阳性患者中,宫颈癌1例,CINII—III级32例,CINI级50例,慢性宫颈炎49例,68例阴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慢性炎症。③B组HR—HPVDNA检测结果121例阳性患者中CINII~III级44例,CINI级50例,慢性宫颈炎27例,79例阴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慢性炎症。结论采用个性化处理,本文倾向于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HR—HPVDNA检测分流,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或诊断性LEE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患者性质不明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ASCUS以上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根据临床对中老年患者ASCUS宫颈病变不同处理方法分组,观察1组(348例)行阴道镜检查;观察2组(316例)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阳性行阴道镜检查;观察3组(129例)定期宫颈细胞学复检,鳞状上皮内病变行阴道镜检查,比较三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 三组574例患者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上皮内瘤变(CIN)以上宫颈病变223例(38.9%),其中CIN Ⅰ 136例(23.7%)、CINⅡ64例(11.2%)、CINⅢ20例(3.5%)、原位癌3例(0.5%);观察1组348例中,行阴道镜检查348例(100.0%),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6例(10.3%);观察2组转阴道镜检查213例(67.4%),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8例(12.0%);观察3组转阴道镜检查13例(10.1%),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例(2.3%).活检CINⅡ以上检出率,观察1组、观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7.014、9.156,均P<0.05).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分流ASCUS,可减少宫颈病变处理过程中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PV检测在分流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病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211例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检测HPV感染类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结果①211例ASCUS中,108例为HPV阳性,其中高危型感染的102例。②阴道镜结果为宫颈炎症129例,宫颈湿疣及CINI55例,CINII-III26例,宫颈鳞癌1例。③高危型HPV阳性组中炎症35例、宫颈湿疣及CINI41例、CINII及以上病变26例,病变检出率为65.7%,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25.5%。HPV阴性组中炎症、宫颈湿疣及CINI、CINII及以上病变分别为89例、13例、1例,病变检出率为13.8%,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0.92%。二组之间病变检出率(χ2=58.192,P=0)及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42)。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炎症,仅发现1例低级别病变。利用高危型HPV检测ASCUS患者CIN及宫颈癌的阳性预测值为0.66,阴性预测值为0.86。④高危型HPV16、18感染对象和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组在病变检出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995,P=0.084),二组之间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7)。结论 HPV检测是分流ASCUS患者的有效方法,对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再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分流处理。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HPV分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C-HPV-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检查C-HPV-S的6695例患者,包括查体者1339例(体检组)和因患妇科疾病就诊者5356例(患者组),受检者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行C-HPV-S检测。对其中病理诊断为CIN者行LEEP,术后6个月、1~2年随访时行TCT和C-HPV-S检查。结果①体检组和患者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7.8%和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检组和患者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CE)、其他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Ⅰ-Ⅱ、CINⅢ及宫颈癌同类疾病HPV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及HR-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增高(宫颈炎→CINⅠ-Ⅱ→CINⅢ→宫颈癌)而增高,且单一感染率增高,多重感染率无明显变化。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HPV及HR-HPV感染率、单一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CIN患者LEEP后1~2年随访,CINⅠ-Ⅱ组复发率为1.2%(4/335),HPV持续感染率为3.9%(13/274);CINⅢ组复发率为4.4%(6/137),HPV持续感染率为9.5%(13/124)。两组复发率与HPV持续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PV-S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测CIN,也可作为CIN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00名接受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女性职工中TCT阳性[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及以上]的203例体检者分别进行高危型HPV及四点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 203例TCT阳性体检者中,ASC-US、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与病理学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37%(28/75),70%(50/71),82% (9/11),92%(35/38);HPV检测与病理学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伴HPV感染52例(75%),CINⅡ伴HPV感染10例(85%),CINⅢ伴HPV感染41例(98%);TCT阳性及HPV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114/203 (56.2%),HPV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103/203(50.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均是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联合使用也可有效提高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瑜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9-2282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术(TCT)和HPV-DNA杂交捕获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9260例门诊就诊患者进行TCT检查,840例TCT检查同时行HPV-DNA杂交捕获检测;836例细胞学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下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细胞学与之相对照.结果 在9260例TCT检测中细胞学阴性8374例,细胞学异常836例,细胞学阳性率为9.03%,ASC-US 398例(4.29%),LSIL 239例(2.58%),HSIL 179例(1.93%),SGUS 9例(0.097%),SCC 11例(0.12%).细胞学阳性30 ~40岁组比例最高,为43.66%,其次是40~50岁27.39%,<30岁22.85%,50~60岁占5.14%,>60岁占0.96%.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V人群感染率为27.98% (235/840),其中ASC-US中HPV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81.58% (31/38),而阴性8.98%( 15/16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IL中HPV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95.45%%(21/22),HSIL中HPV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100%(16/16),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不同,各年龄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5.2,P<0.01);836例细胞学阳性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CIN及以上病例共507例,检出率为60.65%( 507/836),LSIL、HSIL、SCC的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46%( 123/239),82.12% (147/179),100.00%( 11/11),比较它们各自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病变集中在性活跃期,以30 ~40岁为高峰,TCT筛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重要方法,联合HPV-DNA杂交捕获检测,配合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能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