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闫春燕 《地下水》2020,(1):94-97
绿色环保型建筑自然雨水利用规定,绿色环保型建筑自然雨水采集技术,自然雨水综合利用过程中的节水及能耗分析。本研究结合工程案例,借助概念规范阐释与重点技术指标数理计算结合的方式,对绿色环保型建筑雨水综合利用过程的节水及能耗专题开展分析探究,以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助力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的环保型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总建筑面积约4600m2。建设内容包括科技档案库、机电设计办公室、绿色建筑数据展示中心以及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等。该楼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建筑的能源、植物、水环境、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有效利用;做好建筑外围护保温结构;处理好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与建筑的关系;选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等诸多生态技术及设备,体现了节能减排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绿色-低碳-建未来——绿色建筑中国行-成都站"会议举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曾显兵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省内外有关设计科研单位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高庆龙、绿色建筑评审专家唐雷、建筑CAD与模拟软件专家张金乾分别对《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要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元")设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综合科研楼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最高等级评价标识——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该项目是首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大型实验室建筑项目,是黑龙江省首个绿色三星级项目。  相似文献   

5.
为广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举办了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及技术示范推广启动仪式,共选出低碳生态区示范、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示范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示范三大类别的13个示范项目,并为示范单位颁发了《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启动书》。  相似文献   

6.
人是离不开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社会”的,而建筑活动作为人类一个车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如何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共生”,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对建筑师们提出的挑战,也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严峻任务。可以预言,“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建筑活动的主流建筑形式。阐述了如何实施“生态城市”、“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7.
明圣宫座落在古滑坡上,滑坡体积7.5万m3.该滑坡结构特征明显,自1996年以来,滑坡上覆的人工填土变形明显加剧,出现了多条地裂缝,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降低了古滑坡的稳定性,特别是滑坡前缘一带,挡墙开裂、下沉和倾覆较为严重.通过综合治理,同时,采用了"绿色设计”的概念,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变形破坏,并保护了明圣宫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 绿色设计 低碳技术 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住宅)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和低碳技术的应用,提供绿色低碳技术交易、洽谈、合作的交流平台,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将于2013年10月23日~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主办“绿色建筑设计和低碳技术应用创新交流会”。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消息称,深圳已建和在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突破1000万平方米,深圳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绿色建筑之都。  相似文献   

10.
潘剑辉 《地下水》2018,(6):214-215
水利设计信息集成平台是对水文状况进行治理和监测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传统方式设计的水利设施对水文状况进行测算时存在较大误差和时间延误。为此,对传统方式进行改进,搭建数据整合技术支持下水利设计信息集成平台。建立数据整合技术支持下的数据库,在建成的数据库基础上设计平台架构,搭建起水利设计信息集成平台;设置实验论证其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数据整合技术支持下水利设计信息集成平台搭建具有极高可行性,使用这一平台对水文信息进行监测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当河流流量发生大幅度变化时也能稳定反映变化趋势和幅度,相比传统方式减少0.2~0.4 h的反应时间,降低测算误差率66.7%。  相似文献   

11.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典型的海岸带建设城市,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制约着地下空间建设。为查清地下空间水质的垂向分布情况,利用中新天津生态城11个深度为40.0 m的钻孔采取不同深度的原状土样,并采用气体压榨法得到土样中的孔隙水样品,对孔隙水的pH值,总硬度,TDS、K+、Na+、Ca2+、Mg2+、CO32-、HCO3-、SO42-、Cl-、Sr、Br质量浓度,Cl/Br,γNa/γCl及87Sr/86Sr等水化学和同位素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孔隙水中水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垂向差异(最大相差4倍):受潮滩生卤影响,北部除HCO3-外,其他所有离子最大质量浓度出现在地下5.0 m左右;受地表水影响,中部与南部Cl-最大质量浓度出现在埋深15.0 m左右,其余离子分布规律与Cl-基本一致。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联合表明,埋深小于20.0 m的孔隙水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海水特征,说明其主要受现代海水影响;埋深大于20.0 m的孔隙水化学特征受现代海水和水岩相互作用综合影响,且受古沉积水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刘卫  介伟  蔡军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6):38-39,70
绿山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软件,可根据用户给定的地质目标、成像面积、覆盖次数、现有设备和工区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和布设方案.此软件还能帮助野外技术人员根据野外实际情况现场指导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成本,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3.
钻井液(或称泥浆)是钻井工程中的“血液”,也是非开挖穿越工程的“血液”。通过钻井液的循环能够将钻井中各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安全高效的钻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出的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大型管道建设项目,数目众多的非开挖穿越工程陆续开工。论文从大型非开挖穿越工程实际需要出发,将工程中所选用泥浆的功用、选用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国内已经施工的一些穿越工程实例,通过现场数据和试验结果分析对比,对大型非开挖穿越工程中泥浆提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选用原则。并对不用工程条件下所使用泥浆的配合比做出了试验性配合比方案,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绿山设计软件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绿山设计软件是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软件,其依据测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参数以及地理条件,可以生成多种符合要求的观测系统。考虑各种参数的相互制约及相互影响因素,根据东欢坨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的要求,利用绿山设计软件,求证了各种参数的设计流程及控制方法,布设特殊的观测系统,达到了勘探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受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人文因素也受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要从中辨析人文因素的作用,需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分析。目前采用的统一框架主要有统一的分析尺度和时空尺度两种。在辨析当前国内外人文因素作用研究的趋势和热点的基础上,从分析尺度和时空尺度的角度系统全面的总结了相关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并针对我国典型内陆河流域的特征,提出了研究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绿洲退耕还林工程绩效评价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文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9,31(3):546-552
退耕还林,重建生态环境,是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人点.退耕还林工程是通过把原本是林地或草地的耕地恢复成原来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最终成为健康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当地生态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从此目标出发,抛开经济利益而从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心理影响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干旱区内张掖市的退耕还林绩效.结果表明:2002-2004年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执行效果较好,其中生态系统在数量上恢复较好的乡镇有明花乡;生态系统在质量上恢复较好的有明花乡和平川镇;工程执行过程中居民保护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的有民联乡和霍城镇;人们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明花乡.总体上看,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执行绩效最好的是明花乡,其次是平川镇,最差的是永固镇,其余处于中间水平.最后,在分析张掖市退耕还林绩效差异基础上,针对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绩效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非开挖施工的一个分支,定向钻穿越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DN630供水管道定向钻穿越淮河工程为例,介绍了定向钻穿越的技术特点,指出了设计基本原则及设计要素如管道钻进的入土角、出土角、曲率半径和穿越深度等确定方法,并阐述了定向钻穿越施工工艺流程及泥浆配制、钻导向孔、扩孔及管道回拖等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热在开采的同时重视回灌,有效地保护了宝贵的地热资源。天津在基岩裂隙型地热中回灌效果良好,但馆陶组地热井回灌量欠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介绍了采用射孔工艺成井,在保证取水效果的同时,使稳定无压回灌量达到了101 m^3/h,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巩鑫  吴昭阳  杜蔺  衮名汕 《贵州地质》2018,35(3):205-209
绿色勘查是绿色发展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实践,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由之路。地质勘查工作中主要探矿工程包括槽探、浅井、钻探、坑探等,如不注意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勘查,则每一种探矿工程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以贵州道真新民铝土矿绿色勘查示范区为例,详细介绍绿色勘查的应用与实践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绿色勘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勘查双赢。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series of mudstones corresponding to N.8 to N.17 of Blow from the Uyashinai Mudstone Member, the Onnagawa Formation and the Funakawa Formation in the Taiheizan area of the central Green Tuff region, northeast Japan, was examined by chem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conventional chemical systematics, the mudstone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detrital, biogenic-A (siliceous), biogenic-B (calcareous) and hydrogenous component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biogenic-A (siliceous) component increases in upward succession in the Uyashinai and Onnagawa mudstones, wherea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biogenic-B (calcareous) component is restricted to the lower Uyashinai mudstones. The contribution of hydrogenous components Zn, Pb, Cu and Ba tends to increase during the Nishikurosawa stage, and decreases near the Nishikurosawa/Onnagawa boundary (Pb and Ba) or in the Onnagawa stage (Zn and Cu). The observe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Uyashinai mudstones is attributed to the onset of vigorous upwelling of deep water with higher nutrient and metal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a contemporaneous change in global deep-water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