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肃南县草地鼠害现状的分析,找出了造成草地鼠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肃南县草地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囊谦县"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阐述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建植多年生人工及半人工草地、以草定畜、鼠害防治、毒杂草防除等措施是治理和恢复退化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影响及沙漠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破坏及沙漠化作用。结果表明,鼠兔挖掘洞穴,破坏草皮层,将下伏沙砾、土壤推于地表。在鼠害严重的地方,覆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7.47%~16.41%,达到了轻度沙漠化水平。鼠洞洞口塌陷形成风蚀浅坑,风蚀浅坑不断发展,相互贯通,最终发展成"秃斑"和"黑土滩",是草地沙漠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采取实地调查,按主要生境,地形地貌和鼠害区域设置调查范围和调查点,利用每年春秋季灭鼠机会进行捕鼠,统计鼠种类及数量分布状况,研究了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提出了县级草原鼠害区划原则、区划指标、区划系统和命名方法。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系统包括草原鼠害小区和鼠害草地2级,前者采用地形地貌+鼠害小区命名,后者用鼠害核心区地名+鼠害草地命名;将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为4个鼠害小区,14个鼠害草地。  相似文献   

7.
张喜国 《当代畜牧》2013,(30):54-55
天然草地是祁连山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肃南县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但是,由于草原鼠害泛滥,造成天然草原急剧退化,直接威胁到祁连山生态安全,影响肃南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肃南县草地鼠害现状的分析,找出了造成草地鼠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肃南县草地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囊谦县“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阐述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建植多年生人工及半人工草地、以草定畜、鼠害防治、毒杂草防除等措施是治理和恢复退化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eEdwards)(以下简称沙鼠)是生活在半荒漠、沙化、退化草地上的代表鼠种之一。建国后,坝上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草地不断开垦和退化,沙鼠也随之增加,近几年沙鼠已成为尚义县草地主要害鼠之一,给牧草的生长、繁育和草地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仅尚义县一般年鼠害面积达100万亩左右,因鼠害损失牧草1000—150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玛曲县鼠害草地综合治理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董高生 《青海草业》2004,13(2):11-13
本试验设在玛曲县鼠害危害严重的高寒草甸草地上,进行毒饵灭鼠、补播和封育等防治鼠害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毒饵灭鼠防治效果好,在短期能抑制鼠害发生,灭鼠 封育 补播能达到生态灭鼠的目的,可以尽快恢复植被,是治理鼠荒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藏日喀则高寒草甸鼠害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2008和2009年连续3年采用"堵洞、盗洞"调查法,对日喀则地区萨迦县高寒草甸草原害鼠和地上生物量进行定点动态调查.结合当地气候变化以及植被环境分析,日喀则地区萨迦县高寒草句地上生物量连年下降,与总洞口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堵洞、盗洞"调查法能方便有效地反应高寒草甸的鼠情危害状况.回归分析模...  相似文献   

13.
"封洲禁牧"控制我国大湖区血吸虫病的意义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取"封洲禁牧"措施,切断病原,净化草洲,保护人、畜免受新感染和重复感染,达到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方法 每年3月1日~10月31日实施封洲禁牧,并在每年10月15日以前对人、畜进行血吸虫病的查治。结果 两个试点经过"封洲禁牧"后,均达到了国家基本控制血吸虫病的标准。结论 认为"封洲禁牧"是目前用于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中科学性强,方法简便,速度快,效果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侯秀敏  徐秀霞 《青海草业》2006,15(3):29-30,59
通过对多年来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测报工作成效的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测报工作更好的服务于鼠虫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北州无地面鼠危害的经验和成功技术、管理措施 ,在全省草地灭鼠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全面总结 ,为进一步搞好我省灭鼠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祁宝  马寿  朱占祥  鲍海勇  李明忠 《青海草业》2005,14(2):19-20,14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大面积高原鼠兔的防治工作,2004年12月,在天峻县应用手提式投饵器进行大面积地面害鼠防治,试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手提式投饵器比人工防治可提高工作效率20.2%,饵料节省49%,二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手提式投饵器将是今后大面积防治地面害鼠的理想器具。  相似文献   

17.
王晓勇 《青海草业》2006,15(3):46-48,52
近四十年来,海晏县的草地鼠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效,有效地遏制了草地鼠虫害泛滥和危害日趋加重的现象,为促进海晏县草地生态环境治理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高寒草甸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食性适应特征,还可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观察法,分析了甘南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种啮齿动物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发现:3种啮齿动物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其比例各异;高原鼢鼠所采食的植物主要是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杂类草,且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动物,高原鼠兔主要采食禾本科(Poaceae)植物,喜马拉雅旱獭则主要采食禾本科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营养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其中高原鼠兔与喜马拉雅旱獭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大(0.52)。3种啮齿动物在食物上存在分化,营养生态位分离,是其共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