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垂体肿瘤转移因子(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OSCC组织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TTG、bFGF的表达水平,CD34标记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OSCC中PTTG、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38%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等级相关分析表明,PTTG、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PTTG、bFGF和MVD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提示PTTG、bFGF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探讨bFGF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4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测bFGF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口腔鳞癌中bFGF表达阳性率为69. 05% (29 /42),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30% (3 /10),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P< 0. 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5),bFGF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bFGF表达阴性组(P< 0. 05 ),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 0. 01 )。结论:bF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皮标志物和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这些因子在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E-cad、Snail、Slug、MMP-2、MMP-9表达,分析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E-cad和Snail、Slug、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口腔鳞癌中E-cad、Snail、Slug、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82%、75.43%、82.46%、71.93%、78.95%。②.口腔鳞癌中E-ca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Snail、Slug、MMP-2、MMP-9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③口腔鳞癌中E-cad、Slug、MMP-2、MMP-9的表达与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nail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无关(P>0.05)。④.口腔鳞癌中E-cad的表达与Snail、Slug、MMP-9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MMP-2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转录因子与上皮标志物之间相关性明显,它们与口腔鳞癌的侵袭、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这些因子在EMT过程中不同阶段起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olⅣ)、纤维黏连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两步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olⅣ、Fn、MMP-2、uPA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中ColⅣ、基膜Fn的表达降低(P〈0.05),MMP-2、uPA的表达增强(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ColⅣ、基膜Fn的表达减弱,但是基膜Fn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别(P〉0.05);MMP-2、uPA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P〉0.05)。基膜Fn、ColⅣ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有明显的负相关性;MMP-2、uP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口腔鳞癌中MMP-2、uPA的表达与基膜Fn、ColⅣ的表达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ColⅣ、基膜Fn、MMP-2、uP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OSCC)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索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从而了解OSCC中Hpa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OSCC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切除及活检的人OSCC标本64例,口腔正常黏膜10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mRNA的表达,用CD31抗体进行血管内皮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HpamRNA在O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HpamRNA阳性表达的OSCC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pa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Hpa能够促进OSCC的血管生成,参与了肿瘤淋巴结转移,可望成为口腔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靶向因子。  相似文献   

6.
TGF-β1、Smad4和CyclinD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TGF-β1、smad4及cyclinD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TGF-β1、smad4、cyclinD1在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35.7%,口腔鳞癌组织中为69.0%(P〈0.05);smad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4.7%,明显低于口腔正常黏膜85.7%(P〈0.05);TGF-β1、smad4表达的改变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smad4和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紧密相关;smad4的失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细胞对TGF-β1的生长抵抗,也增强了口腔鳞癌的侵袭性;cyclinD1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口腔鳞癌中Maspin和VEG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对18例口腔鳞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行Maspin和VEGF mRNA含量的半定量测定,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F检验和Pe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aspin mRNA在口腔鳞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加(P〈0.01),且三者之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EGF 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P〈0.01),且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腔鳞癌中,Maspin和VEGF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Maspin和VEGF基因mRNA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抑癌作用:Maspin可能通过下调VEGF来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并与口腔鳞癌(OSCC)作比较,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及OSCC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口腔疣状癌和OSCC中PTTG1 mRNA相对含量,并取自身的癌旁黏膜和正常口腔黏膜作比较。结果:PTTG1在疣状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SCC的癌组织、正常黏膜和癌旁黏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这种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SCC中,PTTG1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黏膜比正常黏膜有增高的趋势,中分化SCC中这种增高趋势更为明显,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意义(P〉0.05)。PTTG1在口腔疣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SCC、有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SCC及中分化SCC四组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依次增加的趋势,其中口腔疣状癌的表达低于中分化SCC(P〈0.05),而与高分化SCC无差别(P〉0.05)。结论:在口腔疣状癌,PTTG1的表达与高分化SCC一致,但低于中分化SCC,从总体上说明口腔疣状癌的生物学行为比中分化SCC好,而与高分化SCC一致;PTTG1与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可能无关,但可能参与了S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USP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0S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0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SP22在正常口腔黏膜、OSC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l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SP22在0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P〈O.05),USP22在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较OSCC组织更为明显(P〈O.05),OSCC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随着USP22表达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USP22在0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到一定作用。USP2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病人有一个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调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6例上皮异常增生、3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Fas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广泛表达;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下调(P〈0.05);Fas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有关;FasL在正常口腔黏膜不表达;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5);FasL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TIL细胞Fas、FasL阳性表达率为81.6%和84.2%。结论:Fas表达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自然分化成熟、衰老及口腔鳞癌的形成和肿瘤的恶性度有关;FasL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口腔鳞癌组织免疫反攻击的体现;Fas、FasL可作为监测口腔上皮癌变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 ,探讨Survivin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口腔鳞癌标本 42例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 14例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10例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探测Survivin和CD3 4 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均未见Survivin表达 ,口腔鳞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 80 .95 % ( 3 4/4 2 )。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Survivin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Survivin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4和Smad7表达量的变化,探讨Smad4和Smad7对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OSCC的病例72例。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做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mad4和Smad7在口腔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ad4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4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83% (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降低;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22.50%,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65.63% (P<0.05)。Smad7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9.4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升高;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92.50%,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68.75% (P<0.05)。结论:Smad4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且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少,Smad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比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低;Smad7的作用则相反。Smad4的表达缺失可能促进了口腔鳞癌的发展和转移,Smad7的过表达促进了口腔鳞癌的发展和转移;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受到抑制,可能会导致口腔鳞癌的继续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mRNA的表达.方法:将30名患者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3组:疣状癌组(n=10)、高分化鳞癌组(n=15)和中低分化鳞癌组(n=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组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疣状癌组癌组织、配对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分化鳞癌组和中低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其中,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鳞癌组(P<0.05);而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的癌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基因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有增高,在疣状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增高.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疣状癌和高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Survivin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口腔鳞癌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4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FGF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bFGF表达阳性率为69.05%(29/42),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为80.95%(34/42)。二者共同表达率为61.90%(26/42),其表达阳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和Survivin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7.6%。2)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其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垂体瘤转化基因 1(PTTG1)表达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及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58例OSC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TTG1的表达;并采用RNAi技术下调口腔癌SCC9细胞系中PTTG1的表达,检测其对细胞中EMT相关基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 PTTG1在OSCC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46 ± 1.137)和(0.975 ± 0.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SSC组织中PTTG1的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伴发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下调人口腔癌SCC9细胞系中的PTTG1的表达,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PTTG1的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EM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自噬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在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6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ecl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3%和75%;MAP1L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9.79%和62.5%,Beclin1和MAP1LC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Beclin1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2.31%,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为38.1%;MAP1LC3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77%,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率为28.57%,Beclin1和MAP1LC3这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9%和50%;MAP1LC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和38.89%,这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eclin1和MAP1L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TTG1 and its promoting effect for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Methods Quantitative RT-PCR ??qRT-PCR?? was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PTTG1 for 58 pairs of OSCC and normal control tissues. RNAi was used to knockdown PTTG1 expression in SCC9 cell line. E-cadherin level was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RNAi?? using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PTTG1 in OSCC tissues??3.046±1.13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tissues ??0.975±0.434????P < 0.05??. Overexpress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stage ??P < 0.05??. E-cadherin level de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the knockdown of PTTG1 in SCC9 ce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overexpression of PTTG1 in OSCC pati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OSCC clinical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ich promotes EMT progres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Ang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标本 4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 )及 3 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 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 2和CD3 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Ang 2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 <0 .0 1) ;Ang 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Ang 2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高于Ang 2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Ang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糖蛋白(P-gp)和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ABCG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76例及正常黏膜组织30例,观察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gp和ABCG2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这些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gp和AB-CG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6%和80.26%。3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gp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与ABCG2的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P-gp和ABC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检测P-gp和ABCG2的表达对口腔鳞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