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对杂交稻丰优428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丰优428及其亲本种子的蛋白谱带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一对亲本互补谱带.应用该互补谱带对其杂交稻种子样品进行纯度鉴定,结果纯度为96%,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96.6%)差异较小.表明这一技术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及其纯度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超级杂交稻5个组合(HYS 1/R105、培矮64S/E32、两优培九、88S/0293、J23A/Q611)及其9个亲本进行了鉴定。用144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有47对能够在实验材料中显示较好的多态性,其中,RM337与RM154呈现丰富多态性,可鉴别供试组合并分别与其亲本区分开。对于水稻的每一条染色体,各筛选出两条产生多态性的引物,共24对,并提供一组作为鉴定参考的图谱;通过杂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的特点,找到在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筛选出5对引物分别作为鉴定上述5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特异引物,进而针对杂交稻不同的纯度问题设计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地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7个杂交水稻组合及其父母本为材料,研究了利用ISSR标记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可行性。结果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4条引物,能分别在特定杂交稻组合的父母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杂种F1代的带型除特优048、湛优226为偏父型外,其余供试杂交稻组合均为互补型,能有效将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区分开,说明ISSR标记可用于杂交稻种子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4.
茶树杂交F_1代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春林 《茶叶科学》1996,16(1):31-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技术,对英红一号和乐昌白毛茶、英红九号和黄叶水仙两组正反杂交组合的103株F_1代及其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X)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杂种F_1代同工酶酶谱中出现了“互补带”和“杂交带”。对利用同工酶进行F_1代早期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杂交组合亲本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利用同工酶预测F_1代中有15株具有杂种优势,其中有3株尤为突出。证明在茶树杂交育种亲本组合的选择中,双亲之间同工酶的差异越大,产生“互补带”和“杂交带”的概率就越大,也越易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赵伟  邵景侠  张改生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223-225330
为了探索一种能准确用于鉴定杂交小麦种子纯度的方法与技术,采用种子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杂交小麦品种(组合)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进行分析,建立了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的标准图谱库,同时利用Gel 2.0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模式图.人为混种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醇溶蛋白标准图谱可以用于鉴定杂交小麦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以优良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及其杂交组合Y两优1号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部分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等1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的构建。聚类分析表明,18个供试水稻品种的遗传相似度为0.672-0.945;利用筛选到的RM164、RM18和RM258等3对引物扩增出的14条多态性片段初步构建了18个供试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具有特异性,可互相鉴别;引物RM164可在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两优培九中扩增出父母本的互补带型,从而可鉴别其杂交种子中混杂的母本杂株。  相似文献   

7.
种子萌发期对盐碱胁迫最敏感,因而建立准确、简便、高效的种子萌发期耐盐碱鉴定评价体系对于筛选出优质耐盐碱油菜种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16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骨干亲本和杂交组合等为试验材料,用穴盘、医用纱布、方形容器等组建了一套油菜水培萌发装置。依靠此系统,选取1.0%NaCl和0.10%Na2CO3模拟盐碱混合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种质萌发期抗性进行了鉴定与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高盐碱胁迫抑制油菜种子萌发,且不同基因型种子材料萌发期耐盐碱性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性。进一步对油菜种子萌发后状态进行分级,可将所测定的166份油菜资源分为4个耐盐碱等级,其中,筛选获得11份抗性等级为3级的耐盐碱油菜资源,主要包括华油杂62、华油杂158、67棚20育11、67棚20育16等品种、骨干亲本和杂交组合。本研究为油菜耐盐碱遗传研究与育种改良提供了鉴定技术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田间种植鉴定的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2份杂交稻种子样品的纯度进行了田间种植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纯度达96%以上的样品为147份,占鉴定样品的76.56%,其中纯度达98%以上的样品为40份,仅占鉴定样品的20.83%;不同组合及不同不育系和不同恢复系(父本)所配组合种子样品的纯度合格率差异悬殊,高至100%,低至0;不育系、保持系和其它杂株等3类杂株对样品纯度均有较大影响,当其中有2类杂株较多时,样品纯度合格率低.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培杂泰丰(培矮64S/泰丰占)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筛选到的20对SSR引物建立了两系杂交稻32个亲本(24个光温敏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的DNA指纹图谱,针对所涉及的9个杂交稻组合,获得能在父、母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特异SSR标记48个.以杂交稻组合两优932为例,在实验室用一个特异SSR标记(RM302)对200粒种子样本进行了纯度鉴定,结果鉴定纯度为90.50%,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90.60%(海南鉴定)和91.57%(武汉鉴定)基本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和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了两优289母本核心种子生产、海南冬季繁殖技术,以及父本生产繁殖技术,为两优289制种生产提供合格优良的亲本。2013年繁殖不育系1892S 15.3 hm~2,平均有效穗数226.5万/hm~2,每穗总粒数165.5粒、实粒数138.9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3.0 g,产量5 788.5 kg/hm~2,纯度达99.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制的超级稻专用肥与常规方法施肥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级稻专用肥与常规施肥比较,能显著提高三系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和两系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的产量,实际产量增幅分别为7.76%和6.07%;促进超级稻品种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提高超级稻LAI和群体生物产量及齐穗后21d籽粒的SS活性,增加每穗实粒数。施用超级稻专用肥对超级稻具有一定的强源、活库效果,从而增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SSR标记和纯度鉴定   总被引:88,自引:6,他引:88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6对SSR引物对我国9个主要的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SSR标记分析,2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2条条带,平均2.95条,能够有效地区分所有恢复系和大部分不育系。杂交种条带均为父母本的互补型,很适合做杂交种纯度鉴定。用引物RM17对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两优培九进行了100粒单种子SSR鉴定,所测纯度分别为96.0%和98.0%,与田间纯度96.2%和97.7%非常接近,显示出SSR技术在品种认证和纯度鉴定中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进行不同插植密度和施肥条件的大田种植试验,对培杂双七稻米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稻区早晚季种植、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丘陵地区种植以及不同插植密度和混施硅肥、沸石均对部分品质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所有这些环境条件中没有一种能明显改善该组合的全部品质性状或稻米的综合品质.因此,杂交稻的综合品质改良,只有通过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遗传改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中,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自交结实、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妥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影响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因此,选育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除杂,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并合理安排制种季节,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严格制种的田间纯度检测,是控制两系杂交粳稻制种纯度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室内幼苗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野败型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三系”和一般常规稻种子在一定浓度的A(盐类化合物)、B(酸类化合物)试剂溶液里进行光照培养,利用其色素代谢差异使幼苗鉴定器官芽鞘和不完全叶表现色泽不同而达到鉴定野败型杂交稻种纯度的目的。通过2a与海南和当地正季生产鉴定相比较,结果显示:用本研究鉴定结果与当地正季生产鉴定结果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1(汕优63)和0.9002(协优10号),同时,1a多的生产应用亦表现很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现阶段我国野败型杂交稻种纯度室内鉴定问题而替代海南种植鉴定  相似文献   

17.
施用锌、铁、镧肥对香稻米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湘如  吴密 《杂交水稻》2007,22(2):69-72
以杂交香稻组合培杂软香和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锌、铁、镧肥对香稻米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基施和喷施及氯化镧基施处理均能显著地提高培杂软香和桂香占的整精米率,6个锌、铁、镧肥施用处理均能显著地增加桂香占的整精米率而降低其垩白粒率,氯化铁基施和喷施处理亦能显著地降低培杂软香的垩白度;氯化锌喷施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培杂软香和桂香占的结实率和产量,氯化镧和氯化铁喷施处理亦能显著提高桂香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杂株的表现型及保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62份样品的海南纯度鉴定,从遗传学角度把杂株的表现型分为当代表现型、隔代表现型、多代表现型、变异表现型等四类,并提出了防杂保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