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隐丹参酮(Ⅱ),丹参酮I (III ),丹参新酮(Ⅳ),柳杉酚 (Ⅴ),丹参醇 A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 (Ⅷ).结论 化合物Ⅴ~Ⅷ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刘学杰  仲英  王姣 《中草药》2009,40(6):874-876
目的 研究线叶蓟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线叶蓟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七醇(Ⅰ)、豆甾醇葡萄糖(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胡萝卜苷(Ⅵ),槲皮素(Ⅶ)、正丁基-β-D-吡哺果糖苷(Ⅷ),KCI(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骆驼蹄瓣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骆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Ⅰ)、正三十二烷醇(Ⅱ)、豆甾-4-烯-3-酮(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山柰酚(Ⅵ)、腺苷(Ⅶ)、紫云英苷(Ⅷ)、3"-O-磺酸基紫云英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Ⅲ、Ⅶ、Ⅸ为首次从驼蹄瓣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1H-NMR,13C-NMR,MS)确定结构。结果:从白花败酱草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得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Ⅰ),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Ⅱ),木犀草素(Ⅲ),槲皮素(Ⅳ),异荭草苷(Ⅴ),异牡荆苷(Ⅵ),8-C-葡萄糖基-7-甲氧基-4′,5-二羟基黄酮(Ⅶ)。结论:Ⅰ,Ⅱ,Ⅲ,Ⅴ,Ⅵ,Ⅷ均是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是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山乌桕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贾靓  闵知大 《中成药》2005,27(11):1319-1320
目的:对广西产山乌桕茎枝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进行了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九个化合物,分别为3β-acetoxy-D-friedoolean-14-en-28-oicacid(Ⅰ),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胡萝卜苷(Ⅳ),异东莨菪素(Ⅴ),没食子酸(Ⅵ),6,7,8-三甲氧基香豆素(Ⅶ),没食子酸乙酯(Ⅷ),3,3'-二甲基鞣花酸(Ⅸ),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乌桕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Ⅳ,Ⅵ-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慈菇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慈菇氟仿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二十九烷(Ⅳ)、三十烷醇(Ⅴ)、三十一烷十二醇(Ⅵ)、三十二烷醇(Ⅶ)和β-胡萝卜普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紫玉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玉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玉盘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Ⅰ)、绿玉树萜烯醇(Ⅱ)、β-谷甾醇(Ⅲ)、苯甲酸(Ⅳ)、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Ⅴ)、蒲公英赛醇(Ⅵ)、大黄素(Ⅶ)、马兜铃内酰胺AⅡ(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毛瑞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研究毛瑞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得到16个化合物,鉴定其中的9个,分别为β谷甾醇(Ⅰ),对羟基苯甲酸乙酯(Ⅱ),反式2-丙烯酸3(3,4-二羟基苯基)二十二烷酯(Ⅲ),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即芫花素)(Ⅳ),2,4-二羟基嘧啶(Ⅴ),瑞香素(Ⅵ),双白瑞香素(Ⅶ),5,7,4′-三羟基黄酮-3醇(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Ⅴ,Ⅵ,Ⅷ,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吴龙火  张剑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028-1029
目的 为研究枳棋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制备薄层、反复硅胶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杨梅素(Ⅱ),二氢杨梅素(Ⅲ),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Ⅳ),大黄酚(Ⅴ),咖啡酸乙酯(Ⅵ),3-羟基-3-羧基戊二酸二甲酯(Ⅶ),β-谷甾醇(Ⅷ),(-)-表儿茶素(Ⅸ),香草醛(Ⅹ).结论 化合物(Ⅳ)、(Ⅴ)、(Ⅵ)、(Ⅶ)和(-)-表儿茶素(Ⅸ)等为首次从枳棋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紫菀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紫菀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槲皮素 (quercetin ,I)、山柰酚 (kaemferol,Ⅱ )、大黄素 (emodin ,Ⅲ )、大黄酚 (chrysophanol,Ⅳ )、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V)、苯甲酸 (benzoicacid ,Ⅵ )、对羟基苯甲酸 (p-hydroxy bezoicacid ,Ⅶ )、咖啡酸 (E-caffeicacid ,Ⅷ )、阿魏酸二十六烷酯(E-ferulic acid hexacosyl ester,Ⅸ )。结论 :化合物Ⅳ ,V ,Ⅵ ,Ⅶ ,Ⅷ ,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乌苏酸(Ⅱ),2α羟基齐墩果酸(Ⅲ),2α羟基乌苏酸(Ⅳ),arjunicacid(Ⅴ),hexacosylpcoumarate(Ⅵ),4′,5,7三羟基黄酮醇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tiliroside)(Ⅶ),硬脂酸(Ⅷ),三十二烷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结论除了化合物Ⅶ和Ⅹ,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白云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白云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白云花根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 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白云花根中分离得到8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甲氧基欧芹酚(ostholⅠ),佛手苷内酯(bergaptenⅡ),花椒毒素(xanthotoxinⅢ),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Ⅳ),欧前胡素(imperatorinⅤ),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Ⅵ),cnidilinⅦ,珊瑚菜内酯(phellopterinⅧ)。1个双香豆素类成分,鉴定为rivulobirinA(Ⅸ)。结论:其中Ⅵ,Ⅶ,Ⅷ,Ⅸ等4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4.
瘤果黑种草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瘤果黑种草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瘤果黑种草子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黑种草三糖(Ⅰ)、常春藤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常春藤皂苷元3-O-β-吡喃木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蔗糖(Ⅳ)、硬脂酸(Ⅴ)、十六烷酸甘油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对羟基苯甲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Ⅷ,Ⅸ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薄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颖  张援虎  石任兵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086-1088
目的:对薄荷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波谱技术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薄荷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Ⅰ)、大黄酚(Ⅱ)、大黄紊甲醚(Ⅲ)、苯甲酸(Ⅳ)、反式桂皮酸(Ⅴ)、β-谷甾醇(Ⅵ)、芦荟大黄素(Ⅶ)、熊果酸(Ⅷ)和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Ⅴ,Ⅶ为首次从薄荷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海金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田蓟苷(tilianin)(Ⅰ),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正三十一烷醇(1-hentriacontanol)(Ⅷ)。结论:除化合物Ⅲ,Ⅳ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海金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Ⅴ为首次从海金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穿鞘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穿鞘菝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 ,各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穿鞘菝葜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了正十六碳酸 (Ⅰ ) ,β-谷甾醇 (Ⅱ ) ,Δ7-5α-胆甾烯 3-β-醇 (Ⅲ ) ,柚皮素 (Ⅳ ) ,丁二酸 (Ⅴ ) ,芹菜素 (Ⅵ ) ,白藜芦醇 (Ⅶ ) ,胡萝卜苷 (Ⅷ )和juncusylesterB(Ⅸ )共 9个化合物。结论 :其中正十六碳酸、柚皮素、芹菜素、Δ7-5α-胆甾烯 3-β-醇、JuncusylesterB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蓝萼香茶菜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福东  丁兰  汪汉卿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29-1932
从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alaucocalyx茎叶的醋酸乙酯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软木三萜酮(Ⅰ),3β,28-二羟基乌苏烷(Ⅱ),熊果酸(Ⅲ),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齐墩果酸(Ⅶ),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苷(Ⅸ)。化合物Ⅰ,Ⅱ,Ⅳ,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