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39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39例骨巨细胞瘤。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4.1年。病灶刮除植骨8例,肿瘤复发2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8例,肿瘤复发3例;单纯瘤段切除8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2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术治疗Ⅲ期患者2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术治疗Ⅲ期患者7例,肿瘤复发1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2%,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7.7%。总体治疗满意率82.0%,不满意率18.0%。结论病灶刮除要达到边缘切除的外科边界,骨水泥填充有较满意的效果;瘤段切除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Ⅲ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90~2003年开展的自体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儿童肱骨肿瘤样病变8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9,38±2.72)岁。左侧肱骨3例,右侧肱骨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4例,单纯骨囊肿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伴病理性骨折5例。病灶切除后骨缺损最长14cm,最短5cm。2.手术适应证:儿童肱骨肿瘤样病变至大量骨缺损,不能用常规手术刮除病灶,需作节段性病骨切除、骨支架重建者。3.手术方法:术前摄病灶骨及待取腓骨X线片,全身麻醉后,常规切口暴露病骨,纵行切开骨膜,作骨膜下剥离,切除病变骨段。手术中…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用自体移植及外固定架的方法共收治大段骨、骨皮肤缺损3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年龄5岁~62岁,平均34.5岁。缺损部位:胫骨20例,股骨2例,肱骨5例,桡骨2例,尺骨1例。骨缺损3.5cm~1.5cm,平均5.5cm。皮肤缺损需行皮辨移植15例,缺损面积4×6~10×20cm~2,平均7×11cm~2。病因:创伤23例,火器伤2例,血源性骨髓炎2例,肿瘤段切术后3例。6例做过1次非血管化植骨及石膏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34侧,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5.5周;术后随访10~24月(平均16月),优22例23侧,良8例,可2例3侧。优良率93.8%。结论单边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便于安装、有利术后手部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36例桡骨远端骨折波及关节面,按AO分类B1型4例,B2型3例,B3型3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8例.采用Henry氏切口显露,T型接骨板固定,配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本组3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3 5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骨不愈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为6周.临床评价:优18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86 1%.结论 Henry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TACE) ,对 11例大肝癌进行了二期手术切除 ,提高了切除率 ,减少了病死率 ,为不能切除和难以切除的肿瘤病例提供了切除机会 ,并能减少复发率和提高生存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35~ 5 9岁 ,平均年龄 4 6岁 ,HBsAg(+) 11例 ;AFP正常 1例 ,AFP增高 10例 ;CT或MRI检查肿瘤直径 >5cm但 <10cm 8例 ,≥ 10cm 3例。Child分级 :A级 10例 ,B级 1例。1 2 方法及术式 采用Seldinger法进行TACE ,导管超选择性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原因、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17例四肢长骨术后复发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肿瘤扩大切除、灭活、骨水泥充填术,5例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行瘤段切除自体骨移植术,4例行截肢术.参照Mankin等评定标准进行手术效果综合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66(11~11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无复发及转移.根据Markin评分标准,本组17例患者综合评价优良13例,中4例,优良率为76.47%(13/17).结论 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重要手段,切除应该更加广泛彻底.  相似文献   

8.
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的良性肿瘤,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听神经瘤经CT或MRI扫描及增强检查确诊,显微手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38例.结果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31例,术后3~15个月复查,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24例,Ⅲ~Ⅳ级11例,V级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有效、安全、全切率高及面神经保留率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35例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经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现就骨不愈合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13岁~62岁,平均35岁。左侧10例,右侧2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摔伤5例,机器挤压伤6例,重物砸伤2例,炸伤2例。闭合伤23例,开放伤12例。有3例形成骨髓炎。骨折类型:粉碎骨折28例,斜形骨折3例,多段骨折3例,横断骨折1例。骨折后再入院时间为5~23mo,平均10mo。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中下段6例,孟氏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桡骨远段5例,尺骨中段2例,股骨中段骨折9例,胫骨中上段骨折8例,尺桡骨双骨折中段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2015年20例经半椎板手术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脊膜瘤10例,神经鞘瘤8例,室管膜瘤2例。肿瘤位于颈段2例,胸段17例,胸腰段均累及1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颈段肿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缝合漏口加压包扎后愈合。患者均术后2周下床活动。手术后随访(2~24个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术后功能障碍加重,无远期并发症及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可最大程度保护脊柱后肌肉、韧带及骨性结构,有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卧床时间短,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平坦型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诊断的黏膜平坦型病变和黏膜下肿物8例均使用Hook刀行ESD切除:(1)黏膜瘸变常规染色.黏膜下病变用活检钳推之有活动感.(2)在病变边缘做标志.(3)黏膜下注射使病变和固有肌层分离.(4)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5)剥离病变下方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Barrett's食管2例,胃平滑肌瘤1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报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直径类癌1例.直肠黏膜下平滑肌瘤2例.所有病变均得到病理证实.病变直径1.5~2.5 cm.所有平坦型黏膜病变基底及边缘完整.黏膜下病变包膜完整.7例成功切除,1例穿孔转开腹手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切除病灶完整,但要开展黏膜下剥离术(ESD)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34侧,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5.5周;术后随访10~24月(平均16月),优22例23侧,良8例,可2例3侧。优良率93.8%。结论单边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便于安装、有利术后手部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0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3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8例)、未复发组(10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次进行分析,筛选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破裂、核分裂象>5个/50 HPF、侵及周围脏器或组织、R1/R2切除、术后未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个/50 HPF、R1/R2切除、术后未应用靶向药物治疗是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3,1.560,1.675,6.666;P<0.05)。结论 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个/50 HPF、R1/R2切除...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8月共行前列腺切除术 10 4例 ,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 10 0例 ,前列腺癌 4例 ,10 4例均采用前列腺切除高张力气囊压迫止血法 ,获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0 4例 ,平均年龄 71( 5 8~ 79)岁 ,术前直肠指检及B超检查 10 0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4例诊断为前列腺癌 ,经CT检查无转移。 10 4例均采用耻骨上经膀胱途径切除前列腺术 ,对前列腺癌尽可能切除所有肿瘤组织 ,常规 5、7两点缝合止血 ,有后唇增生者给予切除 ,窝口前部分用 0 /1号肠线“8”字缝合 1~ 2针 ,尿道内口留 2 0~ 2 5cm大小 ,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问题。方法 :分析 11例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 ,其中 9例为手术病例 ,行气管开窗取瘤术 2例 ,气管侧壁切除肌瓣填塞修补术 1例 ,气管环行切除对端吻合术 6例。结果 :本组病例早期全部误诊 ,误诊时间 3个月~ 2年 ,手术病人均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死亡 ,无切口感染及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 ,随访 1~ 5年 ,4例良性肿瘤病人均存活 ,5例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切除者术后生存 5年以上 1例 ,1~ 3年 2例 ,死亡 2例。结论 :应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认识 ,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气管肿瘤病人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取病理活检确认为肢体骨肉瘤患者11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2-3次,11例均行骨肿瘤瘤段骨广泛切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功能重建。术后观察患者肢体症状,功能恢复及肿瘤转移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8~48月,平均32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瘤生存5例,肺转移2例,死亡1例,肿瘤局部复发2例。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72.72%。结论四肢肢体骨肉瘤保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l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背部弹力纤维瘤6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7~68岁。病变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其中右侧2例,左侧2例;双侧同期发病2例,表现为偶然发现背部无痛性肿物,病程2周-2个月。全部采取全麻下经听诊三角完成病变切除手术。结果病变大小4cm×4cm×3cm~8cm×6cm×5cm,质地较韧,呈灰白色,边界欠清晰,与肋骨及周围软组织较致密粘连。手术切除顺利,手术时间40~110min,术中出血30~150ml'术后不明原因局部出血1例,6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伤口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为I-Ⅱ级,即轻度至中度,病理诊断均符合弹力纤维瘤。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病例,上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常发生于肩胛下角区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经听诊三角不仅可以切除病变,而且手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肩关节活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对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采用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显露并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共61个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1个、神经纤维瘤5个、脊膜瘤17个、星形细胞瘤8个、室管膜瘤10个;肿瘤病变节段:颈椎17个,胸椎20个,腰椎20个,骶尾4个.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3.3%(2/60),1例高颈段神经鞘瘤患者术后6h死于呼吸衰竭,1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1周死于心肺衰竭.58例出院患者中,54例(93.1%)随访1 ~2(1.1±0.3)年.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X线或CT扫描复查,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结论 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术中能充分显露椎管内肿瘤,有利于肿瘤的清除,术后能保持椎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脊柱的完整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黎明 《现代保健》2011,(19):159-16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食管癌的治疗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7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70—79岁老年食管癌患者62例,男60例,女2例,肿瘤长度4~9cm,其中上段及中上段癌8例,中段癌34例,下段癌20例。肿瘤根治切除58例,切除率93.8%。切除患者均采用胃代食管术,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围手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死亡率1.6%,61例好转出院。患者随诊1—5年,4例未能切除者术后2~4个月死于多器官脏器衰竭。57例根治术后随访,1年生存52例,3年生存22例,5年生存4例。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术式,精细操作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阑尾类癌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性、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78~ 1998年收治的 3 2例阑尾类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3 2例患者中 2 6例 ( 81 2 5 %)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阑尾炎。 6例患者 ( 18 75 %)为偶然发现。肿瘤直径 <1 0cm 2 5例 ,1 0~ 2 0cm 4例 ,>2 0cm 3例。 2 9例局限于阑尾壁内 ,2例侵犯兰尾系膜 ,1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 3例肿瘤直径 >2 0cm侵犯阑尾系膜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2例行盲肠切除术 ,2 7例行阑尾切除术。 2 8例患者获得随访 ,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少见 ,多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阑尾根部类癌行盲肠切除术 ,<1 0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阑尾切除术即可 ,1 0~ 2 0cm的阑尾类癌可行阑尾及其系膜切除术 ,>2 0cm的阑尾类癌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