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术后6h内及术后1周、2周分别行膀胱腔内灌注MMC,术后3周开始BCG诱导加维持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CG"6+3"疗法)。定期行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肿瘤复发率为15.3%,毒副反应发生率45.0%,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etrahydropyranyladriamycin,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集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共32例,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mor,TURBt)进行治疗,术后用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肿瘤复发、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HP膀胱灌注化疗期间无发热、呕吐、血常规异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5例,嘱多饮水,并予碱化尿液、止痛、黄酮哌酯片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复发3例,其中2例再次行TURBt+THP膀胱灌注化疗,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THP膀胱灌注化疗,随访期间无再复发。结论 THP预防表浅性膀胱癌TURP术后复发疗效可靠,副反应少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术后常规二次电切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PKRBT术后4~6周常规行二次电切。首次PKRBT术后即行MMC40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个月。对43例浅表性膀胱癌PKRBT术后常规二次电切的患者进行随访,总结二次电切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0~31个月,平均20.7个月,首次电切术后6个月复发1例(2.3%),12个月复发5例(11.6%),18个月复发8例(18.6%),24个月复发11例(25.6%)。其中,6例肿瘤无进展,5例肿瘤进展,9例再行PKRBT术,2例改行根治术。无瘤生存期平均为18.5个月,最长31个月。结论浅表性膀胱癌PKRBT术后常规行二次电切可有效减少肿瘤复发,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无瘤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书航  于雅静  杨世强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15-1816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手术治疗的21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LAK细胞联合IL-2(白细胞介素-2)膀胱灌注治疗,并做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复发率为9.52%(2/21),优于其他药物灌注的预防效果,并发症和副作用极轻.IL-2和NKACF(天然杀伤细胞激活因子)灌注前分别为(0.21±0.04)A值,(19.84±5.62)%,灌注6周后分别为(0.31±0.05)A值,(27.79±6.64)%,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K细胞联合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抑制作用,对48例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一次性膀胱腔内灌注,定期膀胱镜检查和随访。结果表阿霉素浓度为20 mg/L和80 mg/L时,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由82%上升到96%,在G1期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可见胞浆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现象,当表阿霉素浓度达到200.0 mg/L,细胞发生坏死。临床48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5例术后5~9个月复发,复发率11%。无发现药物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阿霉素通过抑制膀胱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用表阿霉素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彻底切除,术后即刻或24小时内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灭菌注射用水20ml)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29例。结果一次性切除本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29例,3个月至24个月进行术后随访,其中共2例复发,再次以相同方法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颈口附近膀胱癌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5例膀胱颈口附近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表浅性膀胱癌18例.行经尿道切除术1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切除加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浸润性膀胱癌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经尿道切除术1例.结果 随访16~96个月,平均61.3个月.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4例,再行经尿道切除术后第2次复发1例;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死于癌转移2例,复发2例.结论 膀胱颈口附近膀胱癌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分级、分期合理地拟订出手术方案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加表阿霉素(EPI)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7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分为两组:36例膀胱灌注IFNα-2b 1000万IU加EPI50mg,34例膀胱灌注单用EPI50mg。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随访12~48个月,lENα-2b加EPI组复发5例,复发率13.89%,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EPI组复发12例,复发率35.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ENα-2b加EPI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EPI,能明显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癌术后灌注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1年及以上患者75例,其中A组45例患者行丝裂霉素30 mg膀胱内灌注,B组30例患者行吡柔比星30 mg膀胱内灌注,灌注方案均为术后24h内开始,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基本疗程结束后酌情延长灌注周期.门诊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及灌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年随访膀胱肿瘤复发率:A组11.1%(5/45),B组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P>0.05);术后2年随访膀胱肿瘤复发率:A组17.1%(6/35),B组11.8%(2/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3例(6.7%),B组9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5).结论 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均有明显效果,且两者近期效果相似,但丝裂霉素不良反应较小,且价格优势明显,是目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4 8例膀胱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术中膀胱黏膜下、切缘注射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 ,术前术后膀胱灌注卡提素 +IL - 2或卡介苗 (BCG) +IL - 2。结果 随访 6~ 4 8个月 ,两组各复发 2例 (8.3% )。卡介苗 +IL - 2组 17例有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 3例肉眼血尿。结论 术中膀胱黏膜下、切缘注射IL - 2及术前术后灌注卡提素 +IL - 2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和吡柔比星(THP)组合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HCPT、THP及HCPT+THP同时法和HCPT+THP序贯法组合行膀胱癌患者电切或部分切除后膀胱内灌注,随访2年,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3个月行1次膀胱镜复查。结果HCPT+THP序贯法膀胱灌注,2年后膀胱癌复发率7.5%,明显低于单用HCPT/THP和HCPT+THP同时法;而HCPT+THP序贯法膀胱灌注,其尿路刺激征、血尿及肝肾功能等毒副作用与单用HCPT和TH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CPT+THP序贯法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较单用HCPT/THP和HCPT+THP同时法其复发率低,而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是一种更有效的灌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0.5%碘伏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33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0.5%碘伏50ml膀胱灌注,变换体位,保留2h后排空,1次/d,疗程14d;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碘伏,方法同A组。观察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症状改善、膀胱镜检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2个月,平均18个月。A、B两组用药后,按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症状缓解15例,有效率83.3%;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12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88.9%。B组症状缓解7例,有效率为46.7%;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2例,好转3例,有效率33.3%。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其尿道灼痛、血尿、发热等副作用低于B组(P<0.05)。结论0.5%碘伏膀胱灌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IC。  相似文献   

13.
胡燕玲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40-214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并对其药理作用展开分析。方法以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术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A组42例患者给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B组43例患者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和治疗期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复发率、死亡率均明显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效果满意,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俭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49-1350,135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于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组)36例和观察组(吡柔比星组)36例,分别采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及灌注前后血清ICAM-1、VCAM-1、VEGF及HA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血清ICAM-1、VCAM-1、VEGF及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盐酸苯那普利药物上市后的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盐酸苯那普利药品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群中使用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了1831例服用盐酸苯那普利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18个月用药记录,包括血压水平、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患者人群既往服药患者占1/3,按规定服药和单独服用盐酸苯那普利者占96%以上。盐酸苯那普利的有效率从3个月的73.6%上升到18个月的84.7%,各种特征的患者均有效。18个月的血压下降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例真菌性尿路感染均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对7例真菌性尿路感染采用0.25%聚维碘酮溶液膀胱灌注,保留5~8 min,观察尿中真菌清除情况.结果 7例尿路真菌感染均得到控制,尿液真菌培养阴性,尿中白细胞消失;1例灌注3d后出现下腹部针刺样疼痛,但可耐受.结论 长期留置尿管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锁定钢板结合植骨等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6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18个月(平均1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3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郭凯平  马芳  何燕 《现代医院》2006,6(11):31-32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氟脲嘧啶(5-Fu)、醛氢叶酸(LV)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用HCPT联合5-Fu、LV化疗,每21d为一个周期。化疗两周期后对疗效及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52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23例,SD18例,PD10例。本组总的有效率46·2%,化疗受益率80·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HCPT联合5-Fu、LV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案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丝裂霉素(MMC)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6年8月间在我院手术的1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7(6.6~122.0)个月,总的复发率为21%,从手术到肿瘤局部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3.8月(3.6~71.8)个月。5年和10年总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0.7%和71.3%。MMC组与BCG组的总复发率分别为21.8%和18.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87)。对于高分级肿瘤,MMC组的复发率(24.0%)显著高于BCG组(17.5%),BCG膀胱灌注能显著降低高分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P=0.046)。BCG组患者出现膀胱炎等毒副作用的机率较高(P=0.0316)。结论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较MMC无明显优势,且出现膀胱炎等毒副作用的机率较高,但可显著降低高分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