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02铀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热液来源和运移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培荣  刘义 《矿床地质》1990,9(2):149-157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302铀矿床成矿温度210℃左右。矿化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发生。成矿期热液的盐度(平均3.02wt.%)相对矿后期(平均2.55wt.%)偏高,而密度(平均0.80g/cm~3)相对矿后期(平均0.90g/cm~3)偏低。热液压力不大,变化在5—30MPa之间。成矿热液富含CO_2和CH_4,为弱碱性(pH=6.97)Ca~(2+)-Na~+-K~+/Cl~--HCO_3~--F~-型富铀(2.2×10~(-3)mol)-热液,铀呈UO_2(CO_3)_2~(2-)的形式运移。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温度和浓度的空间变化显示热液由南向北、由深部向上部运移,F_6为导矿构造,与其相交的近南北向构造储矿。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铜矿床类型、成矿环境、成矿集中区与成矿系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对我国东部22个大型以上及40余个中型铜矿床的综合调研,并与国外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中东部陆壳是在几个古陆块基础上增生起来的,铜矿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向板块边缘推移,与块体边缘地球化学急变带有密切联系,在时间上越来越新;(2)大型铜矿可分6大成矿期,以中生代最重要,次为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3)我国东部地壳运动频繁而又比较强烈,就形成大型铜矿床的环境而言,内生成较多的矿床类型比外生成  相似文献   

3.
王乐民 《新疆地质》2007,25(1):111-114
伊犁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截止目前已提交了3个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的第Ⅰ-Ⅱ旋回、Ⅴ旋回及Ⅶ旋回等3个旋回的砂岩中,提交了可供开采的铀资源量万余吨,就目前已探明或发现的铀矿床(点)赋矿层位来看,第Ⅰ-Ⅱ旋回铀矿体仅分布在伊犁盆地南缘西部地区,而第Ⅴ、Ⅶ两旋回的铀矿床(点)在盆地南缘中西段均有分布.从地质构造及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来看,第Ⅴ、Ⅶ两旋回铀成矿条件较为相似。但二者的铀矿床无论从规模、还是空间展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铀源、岩性岩相、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等方面对铀成矿差异因素加以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知的100号矿体的成矿温度及成矿压力,并结合矿体的矿物组合推算出100号矿体是在相对低硫,氧和二氧化碳逸度,溶液为酸性至弱碱性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余达淦 《铀矿地质》2001,17(6):321-327
笔者认为,对华南中生代富大铀矿成矿背景的研究要强调壳幔交换的深部作用,强调构造体制变革对成矿的制约,以及两条火山岩带和一个岩浆活动区的成矿地位.构造研究中要引进伸展构造理论,研究盆岭构造、热隆构造及与变质核杂岩构造配套的常见构造型式,研究盆岭耦合特点.成矿模式要考虑岩浆定位部位深浅及形成构造环境差异、地化环境差异,要探索大型、超大型铀矿形成的岩浆定位部位与层圈构造、地壳韧脆性构造转换面、地球化学转换面的耦合条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有色、贵金属矿产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依据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在当代地质矿产勘查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启示下,以前人的区域成矿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全省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的区域成矿特征、成矿规律进行的初步总结。重新划分了构造-成矿单元和矿床成矿系列,并进行了找矿预测。划分出:Ⅱ级成矿省3个,Ⅲ级成矿带6个,Ⅳ级成矿带30个、Ⅴ级矿田或矿化集中区22个;成矿系列15个,成矿亚系列26个,矿床式47个。圈定找矿远景区69个,重点工作区67个,找矿靶区163个。  相似文献   

7.
成矿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学起源于大约100年前,在地学领域中已赢得了特定的地位。笔者将成矿学细分为经验成矿学、矿床成因论和应用成矿学,系统地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及其发展简史,并展望了现代电子技术对成矿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影响。对成矿学研究的现状和困难也做了一些分析。本文强调矿床实际资料的积累、加工、储存(信息库)和全球范围的交流。着重指出:细致描述和用图示记录目前开采矿床的重要性;用全部学识记录和处理岩石和(或)矿石样品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多种文字的地区性文献(如野外报告或地质图)提供全球性资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天山的阿齐山-雅满苏弧后盆地区和中天瞳瓦布拉克隆起区。大(中)型以上的矿床有10余处,分为5种成因类型,成矿时代有元古代、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石炭纪、二叠纪4大成矿期。在分析总结主要类型矿床地质特点与容矿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本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铁矿床之间的内在成生联系和物质来源的亲缘关系与成矿继承性。指出了今后找矿方向及相关火山岩岩性特征对铁、铜多金属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疆金矿主要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部属于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地区。但长期以来该区的矿床研究和找矿区划却以活动陆缘和被动陆缘的成矿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效果与目的相差甚远。为了弥补此不足,本文拟以最新发展的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为指导,探讨北疆地区的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区为具有超大型多金属资源潜力的成矿集中区。成矿受太平洋板块构造影响。矿床类型有斑岩型、次火山热液型、矽卡岩型,它们为具有成因联系的不同深度、不同地质环境下的产物,统称为斑岩成矿系列。总结了宏观、微观综合找矿评价标志,建立了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明连 《地质论评》1992,38(1):75-81
本文基于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成因模式和数学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华南花岗岩区各级序成矿断裂铀资源评价的方法-断裂成矿潜力估计法。这种方法,因把工作重点放在断裂上,它具有工作量少而收效好的优点。文中列举的实例表明,在华南花岗岩区用该方法作铀资源评价,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乐民 《新疆地质》2007,25(1):111-114
伊犁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截止目前已提交了3个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的第Ⅰ-Ⅱ旋回、Ⅴ旋回及Ⅶ旋回等3个旋回的砂岩中,提交了可供开采的铀资源量万余吨.就目前已探明或发现的铀矿床(点)赋矿层位来看,第Ⅰ-Ⅱ旋回铀矿体仅分布在伊犁盆地南缘西部地区,而第Ⅴ、Ⅶ两旋回的铀矿床(点)在盆地南缘中西段均有分布.从地质构造及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来看,第Ⅴ、Ⅶ两旋回铀成矿条件较为相似,但二者的铀矿床无论从规模、还是空间展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铀源、岩性岩相、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等方面对铀成矿差异因素加以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初论湖南省主要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确立湖南境内区域地质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矿床成矿系列,2个亚系列,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四维体系中形成一组矿床的自然组合和矿床成矿系列形成一定阶段内的地质环境,从而揭示出本区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即成矿物质组成的变化分散或富集的规律,以及区域成矿的继承性或突发性等。  相似文献   

14.
王雷 《地球学报》2023,44(4):649-659
青海省西秦岭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 成矿带内金、铜、汞、钨、锑、砷、石灰岩等矿产主要分布在青海南山—泽库Au-Ag-Cu-Pb-Zn-W-Sb-Fe-As-石墨-花岗岩-盐类-干热岩成矿亚带(IV-28-2)和苦海—作母沟Hg-Au-Pb-Zn-Sb-W-泥炭成矿亚带(IV-28-3)内。金属矿产空间展布上主要产出于构造活动强烈, 深大断裂活动、火山活动、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沉积地层变形-变质改造较为普遍的地区。并呈现出区域集中、带状、近等距性分布的特点。研究区内34个矿种的成因类型以岩浆作用矿床和含矿流体作用矿床为主, 其次为沉积作用矿床, 成矿时代以三叠纪和第四纪为主, 石炭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形成了以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金(银)、铜、铅锌、钨、砷,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锑、铜、铅锌、汞、砷为主的内生矿床, 以化学沉积型石灰岩为主的外生矿床。以区内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时空分布特点为基础, 依据成矿系列理论, 共厘定出西秦岭成矿带成矿系列组3个, 矿床成矿系列9个, 矿床成矿亚系列12个, 矿床式13个。在成矿远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构造地球化学方面着重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形成除因其处于特殊的构造位置,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外,还与多年地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耦合作用及地质构造长期发展演化使成矿物质多次叠加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构造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森  陈炳蔚 《矿床地质》1991,10(4):289-299
据野外调查资料,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划为三个大的构造单元,即扬子板块西缘、印度板块北东缘和处于上两者之间的交接带或转换构造带。本文以大地构造格架为背景,结合成矿建造与构造变动的内在联系,在本区划出11个主要金属成矿带。追溯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出6大成矿阶段,即前特提斯阶段、古特提斯阶段、古特提斯碰撞阶段、碰撞后继阶段、中特提斯阶段及陆内强挤压阶段。其中以第四、第六两个成矿阶段最重要。本文还着重描述了构造运动形式及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解剖了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藏东玉龙斑岩铜矿、滇西金顶铅锌矿、哀牢山带金矿等大型典型矿产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矽卡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守林 《矿产与地质》2001,15(5):315-319
矽卡岩铜矿主要产于大陆边缘和岛孤环境的活动带,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域,与中生代-新生代花岗岩体有关,其次为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成矿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其典型成矿演化模式为变质作用-进化交代作用-退化交代作用-硫化物沉积。  相似文献   

19.
王登红  刘新星  刘丽君 《矿床地质》2015,34(6):1143-1154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这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都面临着大变革。文章基于"大数据"思维,探讨了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地质大数据能够在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研究中得到更好地应用。首先,从"大数据"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入手,结合地质矿产研究中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地质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外延。然后,综合"大数据"与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相关各地质专业的特点,浅析了矿产资源领域地质大数据的10个特点;其中,除了从地质矿产的视角解释了"大数据"的大量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4大特点外,还基于地质矿产专业提出了地质大数据的6大新特点:"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空间性与非空间性""时间性与非时间性""因果性与非因果性""主体性与非主体性"及"客体性与非客体性",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作了新的诠释。最后,总结了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期望地质大数据能为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柞山地区铜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西社 《地质与勘探》2012,48(4):750-741
[摘 要]南秦岭柞山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其西起柞水县,东到山阳县,面积约3000km2。其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主体夹持于商丹缝合带与凤镇-山阳大断裂之间。作者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热卤水喷流沉积型铜(银铅)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热液脉型铜(镍)矿、矽卡岩型铜(铁)矿、震裂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等6 种铜矿成矿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柞山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指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最具找矿潜力。目前已知的矿床(点)均受具导浆、导热、导流、导矿功能的区域性凤镇-山阳大断裂控制,并沿其两侧展布。未来一段时期,柞山地区铜矿找矿主攻类型为热水喷流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沉积-改造层控型铜矿。找矿靶区首推柞水县银洞子矿床深部、山阳县池沟铜矿点、柞水县冷水沟铜矿点,次为柞水县张家坪铜矿点、山阳县色河铺铜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取得铜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