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MRI资料,应用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横断面FSE T2WI、SE T1WI及矢状面FSE T2WI扫描,其中10例病人加扫子宫解剖轴位及矢状位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分析其MR表现。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9例,以后壁结合带明显增厚为主的有1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病变位于后壁7例,前壁4例,底部为主1例。28例T2WI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影为主,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21例T1WI呈与子宫肌层等信号,其中9例于T1WI也见点状、小囊状高信号。3例于肌层内见局限性类圆形结合带样信号。结论MRI可明确子宫腺肌症的范围及部位,脂肪抑制序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资料,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3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①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1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滑,结合带弥漫性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9例内见点状高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②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1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共发现18个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5例内见点状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肿块影,7例内见点状高信号.③有12例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其中子宫肌瘤9例,卵巢囊肿3例.结论 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在其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性表现,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结果:25例子宫体部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T2WI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且厚度均大于12mm,其中9例T2WI显示病灶内可见散在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4例,T2WI表现为子宫体出现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多发生于子宫后壁,边界不清,且信号欠均匀,其中12例T2WI显示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病理证实小囊状高信号为异位的内膜岛。小囊状高信号为子宫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也是其与子宫肌瘤的重要鉴别点之一。结论: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子宫腺肌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46例子宫腺肌症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子宫腺肌症的MRI主要表现:①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显示结合带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12 mm),或者外肌层内见信号类似结合带的边界欠清的肿块;②T2WI病灶内出现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灶,有时T1WI时也可出现;③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程度近似结合带;④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整;⑤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有时显示子宫带状分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变形。结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低场(0.35T)MRI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影像特征。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T2WI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2.1~37.4mm,平均15.4mm,其中,8例患者子宫肌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典型者呈“飘雪征”,3例患者的病灶呈均匀的低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3例,结合带局限性增厚或外肌层结合带样信号灶,2例患者T2WI混杂有斑点状高信号。结论子宫腺肌症MRI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磁共振(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成像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3例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7例;其中21例患者合并有子宫肌瘤,17例合并盆腔内巧克力囊肿,15例合并卵巢囊肿.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结合带弥漫性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宫腔受压变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局限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见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结合带轻度强化,与强化的子宫肌相比信号略低.MRI同时很好地显示了子宫肌瘤、盆腔内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子宫腺肌症以子宫结合带增厚为特征,MRI能全面显示腺肌症的类型,病变范围和并发症,是评价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无创伤性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E)T1WI,T2TI,T1和T2频谱预饱和翻转恢复序列(T1SPIR和T2SPIR)扫描,必要时辅以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2例,在T2WI上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0-35mm,平均18mm,6例病变呈均匀低信号;6例病变内有散在的点高信号区,其中5例在T1WI仍表现为高信号。局限型子宫腺肌症(腺肌瘤)18例共23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肌层内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直径2.0-7.5cm,平均3.9cm,除1个病灶与周围肌组织有较清楚的界限外,其余病灶均与周围肌组织分界不清,15个病灶内有散在点状高信号区,其中12个在T1WI上也呈高信号,MRI上弥漫增厚的结合带和局限性低信号肿块,病理学上为异位内膜岛周围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其内散在的点状信号区异异位内膜岛。仅在T2WI表现高信号的为示出血的内膜岛,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为出血的内膜岛。结论:MRI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T2WI最佳扫描序列,T2WI与T1WI,T1SPIR,T2SPIR4种序列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断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腺症低场MR影像征象。结果 弥漫性子宫腺肌症 15例 ,T2 WI及脂肪抑制像示结合带弥漫性增厚 ,厚度为 12 .0~ 3 2 .6mm ,平均 16.2mm ,其中 11例患者子宫肌层内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影 ,典型者呈“飘雪征” ,4例为较均匀的低信号。T1WI上 6例子宫肌层内见少许斑点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 (腺肌瘤 ) 3例共 4个病灶 ,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上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信号或低信号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 ,T1WI上 2个病灶内见斑点状高信号。结论 低场MR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技术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的低场MRI表现,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诊断.材料和方法:采用OUTLOOK PROVIEW 0.23T MR对17例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行采用矢状位T1WI、T2WI及irT2WI平扫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结合带增厚,厚度为10.4~28.6mm,平均15.2mm.病变主要位于子宫后壁肌层14例和前壁3例.所有标本,T2WI与irT2WI示子宫肌层内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影,TIWI示子宫肌层内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6例标本肌层内少许斑点状高信号.T2WI/irT2WI呈高信号而T1WI呈低信号的病理上为异位的内膜岛,在T2WI与TIWI均呈高信号的为异位内膜出血灶.结论: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其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病变的病理特征,T2WI与irT2WI是病灶显示的敏感序列.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离体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基础,为MRI诊断子宫腺肌症提供实验基础。资科与方法 对16个非子宫体病变、36个子宫腺肌症和30个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切除的新鲜子宫进行MRI扫描。全部标本均采用TSE序列T1WI、T2WI及IR序列T1WI,在各序列上观察正常子宫壁MRI结构及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并与子宫平滑肌瘤比较,其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 MRI能显示正常子宫与组织学分层相关的2~4层结构。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可以体现相关的病理基础,病灶表现为结合带弥漫性/局限性增厚或外肌层结合带祥信号灶,T2WI可混杂有局灶性高信号;当有陈旧性出血时,T1WI也可混杂局灶性高信号灶。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轮廓光滑,有时可见子宫分层结构变形。根据这些特征有助与子宫肌瘤鉴别。结论 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具有特征性的MRI征象,MRI在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