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临床研究的结果来看,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实施心理康复疗法不仅可使心肌梗塞的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对心肌梗塞的整体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进行心理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医疗措施。文章重点就焦虑的发生与康复疗法;否认的产生与康复疗法;抑郁的出现与康复疗法;病态性格及行为与康复疗法;谵妄的发病因素与康复疗法;睡眠周期紊乱与康复疗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又是灾难性的危急症,严重威胁着患的生命,因此正确的防治,科学地康复疗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是临床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章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类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包括急性期与恢复期和复原一维持期的具体康复疗法进行了论述。对心肌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护、放射核素扫描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心肌梗塞的心理康复也列为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又是灾难性的危急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防治,科学地康复疗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是临床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类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包括急性期与恢复期和复原-维持期的具体康复疗法进行了论述。对心肌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护、放射核素扫描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心肌梗塞的心理康复也列为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剑平  林添河  詹水木 《现代康复》1998,2(10):1079-1079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见课题之一,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早日恢复健康。在康复中.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十丹重要的一环。现将我们3年来资料较完整的25例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后 ,病情相对稳定至半年时间为整个心肌梗塞康复期。其康复期强调综合治疗 ,应包括药物治疗 ,早期活动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心理康复等等。如能在患者恢复健康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康复治疗的宗旨和目标 ,则有利于降低心肌梗塞出院病死率和提高心肌梗塞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方面不赘述。传统疗法要求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6周以上。现仍有大多数医院要求病人完全卧床休息1周以上。唯恐早期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增加心脏合并症(心脏破裂、猝死…  相似文献   

6.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例脑卒中患进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加入心理康复.并与单纯运动疗法的36例患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豆示:两组患运动功能和ADL均有明显提高(P<0.01)。固此在脑卒中患中开展心理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 作者简要概述心肌梗塞后康复的进展。由于再灌注疗法的普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有很大的进步,最近的急性期死亡率降至10%左右,加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开发,使得从发病早期就进行急性期康复成为可能。在日本,从1980年户鸠裕德主持厚生省循环系疾病研究组进行心脏疾病康复研究以来,许多单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康复护理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康复护理现状的调查袁剑云,刘华平,罗宾·卡夫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进行30多年。[1]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脏康复已被列为心脏内科的常规护理与治疗。在中国的某些医院也开始早期康复活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使病...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康复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九菊 《中国康复》1998,13(4):188-18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后常需卧床休息数周以使坏死的心肌组织愈合并防止心脏破裂。但当代康复疗法认为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在监护室内开始监护下的康复活动,早期康复可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并可使患者增加信心。随着急性期的渡过及病情的恢复患者的活动量可逐渐增加。康复的步骤和方法在其康复医学上常称之为程序。康复护理应遵循行之有效的康复程序。我院从1982年起就开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康复,观介绍心肌梗塞4周康复医疗程序(附表)。患者在进行康复程序训练时都要有医生在分指导康复活动,活动前后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心肌梗塞病人的康复中,重要的是在住院的早期阶段采用缩短恢复期和能较迅速的恢复劳动的措施。因此制订有效的康复疗法是现代心脏病学的迫切任务。文献资料与个人经验均证明在此康复阶段疗养院治疗肯定有效。应用医疗体操、适当扩展的运动制度、气候疗法、心理疗法、药物疗法可改善病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精神紧张,使能适应日常生活和耻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3月~2015年11月78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治疗则是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的患者生理不适,心理反应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病痛。抢救生命。促连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见课题之一。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康复中,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现将我们3年来资料较完整的25例治疗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指出,对曾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疗法主要是使暂失劳动能力时期缩短,能较迅速的返回劳动岗位.在气候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基础上的疗养院康复疗法,而对部分病人还有各种形式的医疗体育(清晨保健操、医疗体操、定量步行、上楼梯、散步等)能使病人承受比住院期间更大的体力负荷。小灶性梗塞从发病后20天、大灶性梗塞从发病后30天开始,但必须具备一个条件:病人已能自理,能分2~3次走完1,000M 的距离,能上1~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诱因有: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紧张、饱餐或饮酒等。作者调查了本科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诱因,发现其中30%-45%与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关,表现为:易生闷气、多疑、易怒、忧郁、焦虑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存在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所以,做好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垂、猝死率高、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诱因及恶化大部分与精神因素致情绪变化有关。随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随时发生相应改变。故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进入角色,防止意外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1恐惧与紧张此种心理多出现在急性期,因心肌梗塞起病急骤,心前区刀割样、压榨样疼痛,并有窒息感和濒死感。伴有气短,甚至大汗淋漓、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患者多表现为恐惧、惊慌、焦虑不安,此时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幻肢觉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2例幻肢觉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按摩患肢与健肢、心理暗示疗法、暴露疗法和刺激疗法及重视家属支持,并进行康复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康复护理前后患者各种负性心理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减轻幻肢觉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路俭  柴平  左全和 《现代康复》1998,2(7):715-715
我科从1980~1984年5年间收治胃癌患20名,年龄在50~80岁,均施行胃癌根治术。同时特别注意心理疗法,对症作用,即心理疗法对战胜癌症康复效果,进行全面护理工作,明显使患生存时间延长。有的癌症患较为乐观、仍然工作和生活,已存活加年以上。精神压力较大,思想负担难以解决。结果术后只存活1年左右,因此心理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3个月内,已被允许实施心脏康复,但心绞痛患者的运动疗法尚未被承认。运动疗法能在一定负荷量下,使心肌摄氧量降低、心绞痛阈升高。希望尽快纳入常规下实施。我们已在门诊开展了对心梗及心绞痛患者的运动疗法,旨在防止心绞痛的加重或向心肌梗塞的转化。该疗法还包括对患者的教育。本文介绍了心绞痛患者在门  相似文献   

19.
集体疗法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程军  李新华 《护理学报》2005,12(2):64-65
通过改变对患的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方式,把集体疗法应用于骨科患的心理护理中。实践证明,实施集体疗法有助于加强患参与康复锻炼的自觉性,提高患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患重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三周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月兰  胡健  赵安乐 《现代康复》1998,2(4):344-346
对收入CCU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在实施合理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采用AMI三周康复程序进行“早活动、早离床、早出院”的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康复治疗,与10年前患比较.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患的活动能力和心功能状态在AMI早期得到了恢复.心理障碍不同程度得到了纠正,减少了由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认为对AMI患在执行合理临床治疗的同时,应早期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